晚睡晚起的人更聪明?

惊天秘密:晚睡晚起的人更聪明?  

猫头鹰跟百灵鸟之间谁更聪明,对这一问题的初步思考需要追溯到1999年的秋天。澳洲悉尼大学心理学家罗伯茨(RichardD.Roberts)跟美国空军研究机构的基罗纳(PatrickC.Kyllonen)合作,招募了400名刚刚训练6周的新兵。两名研究者测量了新兵的昼夜节律得分、记忆力、敏捷性,结果发现越是早起早睡的新兵,他们在记忆力和敏捷性方面都要弱于晚起晚睡的同伴。因此,罗伯茨和基罗纳认为,晚起晚睡的人更聪明。不过,因为样本的特殊性,他们的结论能否得到足够多后续研究的支持,还是一个未知数。

8年后,也就是2007年,来自意大利的研究者发现,在创造思维的所有维度上(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以及跨越性),猫头鹰型的人得分都要高于百灵鸟型的人,尤其在独创性方面两者之间存在实质差距。该项研究中参与者的年龄从19岁到76岁,具有相当宽广的年龄跨度。

除此之外,博洛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Bologna)的心理学家马可罗.法布里(Macro Fabbri)领衔的团队测查了1254名18岁到30岁的大学生,发现猫头鹰型的人更喜欢使用右脑思考,强调直觉和综合,而百灵鸟型的人更喜欢使用左脑思考,讲究逻辑和分析。通常来讲,创造性跟右脑有更密切的关系。

这些事实似乎意味着晚起晚睡的人具有智力方面的优势;或者,智力高的人更适应晚起晚睡的昼夜节律(这种可能性被很多人忽略了)。到底哪一种解释更合理呢?也许对智力起源的探索有助于解释这个疑问。

进化谜题:智力有什么用处?  

长期以来,智力起源的问题在心理学界都是一块空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心理学家金泽哲(Satoshi Kanazawa)在综合了早期进化心理学家的观点之后,对智力起源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像其他进化心理学家一样,金泽哲认为心理跟生理一样都是自然选择的产物,而自然选择的环境是距今约250万年前更新世(Pleistocene Epoch)的非洲萨瓦纳大草原。在漫长的更新世中,反复出现的选择压力造就了许多内在的心理模块,它们嵌入大脑中,高效而快速地处理许多人类祖先会反复遭遇到的相似问题:觅食择偶、躲避敌害、竞争地位、哺育后代,诸如此类。简单地说,我们具有的心理模块就像一把一把的钥匙,试图打开的是一把一把古老的锁。自然选择把能开锁的钥匙保留了下来,藏在人类的大脑中,遇到同样问题的时候,这些钥匙就可以派上用场。

问题来了,要是人们遇到了萨瓦那大草原上不常见或非典型的问题,该怎么办呢?金泽哲认为,对于萨瓦纳大草原上非典型的事物,如果人类大脑不具有相应的心理模块,就会遇到麻烦。不过,时势造英雄,智力这位英雄就开始登场了。智力也是一把钥匙,针对的恰恰是进化环境中不常见的非典型问题。更进一步,金泽哲提出了他的假设,智力不影响进化环境中典型问题的解决,但是影响不常见或非典型问题的解决。

金泽哲的假设得到了某些研究的支持。来自密苏里大学的心理学家贝利(D.H.Bailey)和盖瑞(D.C.Geary),以及纽约州立大学的心理学家阿希(J.Ash)和盖洛普(G.G.Gallup,Jr.),通过对各自收集的古人类头盖骨化石资料的分析,一致发现古人类的脑容量随着纬度增加而增加。除此之外,在2008年,金泽哲采用了更多环境新颖性的指标(包括纬度、经度、以及经纬距离),以192个国家为样本来确定这一因素跟智力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所有指标都跟智力正相关,从而支持了智力跟应对新环境或新问题有关的假设。因为新环境跟萨瓦那大草原越不一样,早期迁徙至此的人类遭遇的新问题就越多,智力更高的个体因而具有更多的竞争优势。

揭开谜底:聪明人更适应夜生活  

金泽哲在2009年把自己的智力假设应用到昼夜节律方面,初步解释了为什么聪明人更适应夜生活。

在远古环境中,人类更多地是在白天进行活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相比之下,夜晚可以说是一个进化上更新颖的环境。金泽哲认为鉴于夜晚是一种进化上的新环境,因此聪明的人更善于在这种环境下活动。在一项对美国青少年的追踪研究中,金泽哲测量了15197名18到28岁的学生在1994-1995年间的智力水平,以及2001-2002年间作息时间的数据,目的是探讨早年的智商对后来的作息时间的影响。在控制了性别、年龄、种族等因素之后,结果和预期的一致:无论在周日还是在平时,智商越高的学生入睡时间越晚,起床时间也越晚。  

不过,金泽哲也注意到,把各种因素控制之后,智商对昼夜节律的影响程度大大降低,甚至到了可以忽略不计的地步。智商对作息时间的回归系数小于百分之一,这意味着假如两个人有不同的作息时间,智商也只能解释两者之间少于万分之一的作息时间差异。因此,这个研究一方面说明了智商的确影响作息安排,另一方面也暴露了这种影响的直接效应是非常小的。

流言中出现的表格就来自于这项研究的数据,如果认为可以根据作息时间来推测智商,显然是对金泽哲研究结果的一个误读。

结语:理解晚起晚睡的意义  

罗伯茨等人的研究发现了昼夜节律跟智商高低之间的正相关,不过这些相关通常都很低,而且研究者们对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不能给出明确答案。到底是昼夜节律影响了智商的高低,还是智商差异造就了不同的昼夜节律呢?并没能解答。

从金泽哲的观点和研究来看,更准确地说法是聪明的人更擅长在夜晚活动。因此,夜猫子里面智商高的人自然要比一般人多。这个结论反过来就未必对了,晚起晚睡的人并不一定智商高,因为导致晚起晚睡的因素多了去了。鉴于昼夜节律的个体差异具有中等程度的遗传性,这可能意味着百灵鸟很难通过调整自己的睡眠时间变成猫头鹰。当然,他们也更不可能通过调慢自己的昼夜节律而提高智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