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不好杀唯独诛杀了这位开国功臣,他是谁?

在专制的古代社会,天子诛杀功臣之事屡见不鲜,汉高祖刘邦、明太祖朱元璋就是这里边的典型。  

“汉初三杰”张良、萧何、韩信为西汉的建立和巩固做出了汗马功劳。


绝顶聪明的张良深谙“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道理,也看出汉高祖刘邦是个只可共苦而不可同甘的主,汉建立后就毅然归隐山林。

还算聪明的萧何看出了一些苗头,深感大祸即将临头,于是故意贪赃枉法,触犯大汉律令,最后高祖刘邦念起旧情让他告老还乡。

张良、萧何聪明的做法使他们明哲保身,免遭诛杀。

较之于张良、萧何的聪明,韩信可就糊涂多了,他本就功高震主,却还要居功自傲,结果在刘邦的默许下,惨死一群妇人之手。  

▲张良拜师图。张良(约前250—前186年),字子房,颍川城父人,秦末汉初杰出的谋士、大臣,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

明太祖朱元璋曾借着“胡惟庸案”和“蓝玉案”前前后后诛杀了不少功勋卓绝的开国文臣武将,受牵连者更是多达五六万,后人为批判他诛杀功臣的不光彩之事,还专门杜撰了一部戏剧《火烧庆功楼》。

刘邦、朱元璋虽贵为帝王,出身却很卑微,又心胸狭窄,为了好不容易拼来的江山能够万代相传,诛杀功臣对于常人似乎也可以理解。  

但说起唐太宗李世民也诛杀功臣,恐怕世人就鲜为人知了,甚至很多人会断不可信。

和刘邦和朱元璋出身卑微、低贱不同,李世民出身高贵,他的八世祖李嵩是西凉国的创始者,他的曾祖父李虎曾经协助宇文泰建立北周政权,因功封为“柱国”,死后追封为“唐国公”,祖父李昞以及父亲李渊两代承袭“唐国公”,直到后来李渊建立唐朝,成为唐朝的开国皇帝,所以李世民几代里都流淌着贵族的血统。

他本人又宽宏大量,历来以开明著称,就连魏徵这个李建成的幕僚,还一度向李建成建议提早下手,将还是秦王的李世民除掉、以免后患的人尚且能够容忍,并委以重用。

李世民还十分感恩,时刻铭记着那些为大唐的开国、后来“玄武门之变”以及“贞观之治”做出贡献的功臣们。

魏徵去世后,李世民颇为伤痛,感概之余,为了不留遗憾,为了这些功臣真正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他下令为建唐以来功劳最大的二十四位功臣绘制画像,并且将这些画像永远高挂于三清殿里边的凌烟阁里。

这里边都是些响当当的人物,既有像长孙无忌、李孝恭、魏徵等出谋划策、治国安邦的文臣,也有像尉迟敬德、李靖、侯君集等征战沙场、开疆拓土的武将,但他们都是功勋卓绝、可以彪炳唐史的赫赫人物。

不过这些功臣并没有都能善终,有一位就遭到了李世民的诛杀,也是李世民诛杀的唯一的一位,而这位就是当时赫赫有名的大将侯君集,正因为李世民诛杀了功臣侯君集,也使他和刘邦、朱元璋一样登上了诛杀功臣的榜单。不过李世民诛杀侯君集确实事出有因,从当时看,侯君集被诛杀也的确罪有应得。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一说599年1月23日】-公元649年7月10日),祖籍陇西成纪,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侯君集,唐初将领,今陕西旬邑北人,北周骠骑大将肥城节公侯植之孙,侯定第五子。

武德年间就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玄武门之变间又为李世民出谋划策,帮其夺得帝位。先后任左卫将、礼部尚书等职,击破吐谷浑,攻灭高昌,因功勋显赫、战功卓绝,先封潞国公,后封陈国公,作为唐初二十四功臣之一,被唐太宗图形凌烟阁。

就是这样颇有功勋的大将却极不明智,犯了罪不可赦之事。  

李世民为何要对侯君集下手,此事还得从贞观十七年说起。

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太子李承乾与魏王李泰的储位之争日趋激烈。李承乾是李世民长子,按照嫡长继承制,李承乾是皇帝继承的不二人选,然后李承乾能力一般,李世民从心底里不喜欢。

相比于李承乾,李世民更喜欢魏王李泰,李泰能力出众,很像李世民自己。这也让本来没有机会继承皇位的李泰,看到了争夺皇位的机会,因为他深知他的父亲李世民也是靠实力争夺来皇位的。

因此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为了争夺皇位继承权,储存势力,开始了拉拢朝臣,在大部分老臣都倾向于太子李承乾的情况下,李泰只能拉拢另外一些人,具体有驸马都尉房遗爱(房玄龄之子)、柴令武(柴绍和平阳公主之子)以及原工部尚书杜楚客(杜如晦的弟弟)等人,这些大多是开国功臣的子弟,类似于我们现在的红二代。

当然面对魏王李泰的咄咄逼人,李承乾为了皇位能平稳降落,也为了在储位之争中不落下风,他也不敢闲着,也在拉拢着自己的势力,这拉拢的对象就包括凌烟阁功臣大将侯君集。  

▲侯君集(?-643年),豳州三水(今陕西旬邑土桥镇侯家村)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唐朝名将。官至兵部尚书。封陈国公。

侯君集自从平定高昌凯旋归来后就一直有心魔,本来在平定高昌战争中功勋卓绝,理应加官晋爵,然而唐太宗李世民却担心侯君集等功臣心高气傲、功高震主,为了震慑功臣,有意打压侯君集,还借机让侯君集蹲了几天“大狱”。

这让侯君集深为不满,逐渐萌生谋反之心,侯君集经过判断和深思熟虑,知道李承乾虽身为太子,但在储位之中不占优势,太子也有了谋反之意,再加上太子李承乾本人能力有限,比较好操控和驾驭,于是便怂恿、鼓动太子李承乾谋反,企图武力逼宫,逼太宗李世民退位,让“玄武门之变”再次在大唐上演,结果事败。

谋反毕竟不同于其它,是十恶不赦之首,是帝王们最不能容忍的,正是“是可忍俗不可忍”,一向仁义宽宏的李世民没有心慈手软,手下留情。

太子李承乾被废,贬为庶民,遣出长安。大将侯君集被斩,李世民念及旧情,应叛将侯君集的请求,没有将侯家满门抄斩,赶尽杀绝,留了一妻一子,以便日后有个烧香上坟,延续香火的。

就这样侯君集成了李世民诛杀的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功臣。  

事后曾有大臣上书唐太宗李世民,建议将叛将侯君集踢出凌烟阁,李世民当即否定,声称功是功,过是过,岂因侯君集现在犯错而否定他过去的功勋。从这点看唐太宗李世民不失为一个开明的君主。

历史大学堂官方团队作品  文:马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