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气周瑜”是明代罗贯中所作《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讲述了周瑜三次用计都被诸葛亮识破。这个故事是罗贯中为了美化诸葛亮而虚构的,正史上并无此事。此外周瑜心胸也十分宽广,与《三国演义》中描写的完全不同。
诸葛亮三气周瑜是哪三气?
一气周瑜
《三国演义》“第五十一回曹仁大战东吴兵孔明一气周公瑾”:“周瑜和诸葛亮约定,如果周瑜夺取南郡失败,刘备再去取,周瑜第一次夺取失利受伤,然后又将计就计,打败了曹兵,但是诸葛亮却乘机夺取了南郡等地,既没有违约,又夺取了地盘。”
二气周瑜
刘备的夫人死后,孙权按照周瑜的计策假装把自己的妹妹孙尚香许配给刘备,想把刘备骗到东吴,再将其杀害。谁知吴国太(孙权的母亲)看中了刘备,不仅不许孙权杀他,还真要把孙尚香许配给他。周瑜便想让刘备长期与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人隔开,并且用声色迷惑刘备,使之丧失得天下的雄心,但是失败了。诸葛亮又使计让刘备安然的回到了荆州,并且让周瑜中了埋伏,还让士兵讥讽周瑜“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让周瑜气得吐血。这也就是现在“赔了夫人又折兵”这句俗语的由来了。
三气周瑜
《三国演义》“第五十六回曹操大宴铜雀台孔明三气周公瑾”:刘备向东吴借取荆襄九郡,图谋发展壮大自己,然而东吴怕养虎为患,等刘备强大后势必对自己构成威胁,三番五次要求其归还荆州,刘备和诸葛亮就以攻取西川后,必还荆州为由,但迟迟不攻取,此举令周瑜气急败坏,遂想出了过道荆州帮助刘备攻取西川,因为欲攻取西川必须途经荆襄,可是周瑜实则是为了攻取荆州,此计却被诸葛亮识破,使得周瑜被围,周瑜气急又加之旧伤复发,不治身亡。
历史上真实的周瑜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东汉末年名将,安徽庐江舒县人。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后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建安十三年(208年),周瑜率江东孙氏集团军队与刘备军队联合,赤壁之战大败曹军,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建安十四年(209年),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病逝于巴丘(今湖南岳阳),年仅36岁。
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实奇才也”,孙权称赞周瑜有“王佐之资",范成大誉之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宋徽宗时追尊其为平虏伯。位列唐武庙六十四将、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周瑜在演义里被丑化贬低其实也没什么,只要大家明白那不是历史上真实的人物就行。可惜演义的影响太大了,三国演义对周瑜的形象做了大量的扭曲贬低,信以为真的人不在少数。
在此将演义与正史不同之处进行对比,如果有啥错误的话大家可以提出来。
诸葛三气周瑜:周瑜气量宽宏,只是旧伤复发导致英年早逝而且当时与诸葛亮极少碰面,从赤壁之战结束到周瑜病逝的两年间,诸葛亮正在零陵一带搞后勤工作,根本没有机会和周瑜见过面。至于周瑜病逝后,蜀国吊唁的代表是庞统,而不是诸葛亮。
诸葛亮草船借箭:三国演义之祖【三国志平话】中借箭的是周瑜。
赔了夫人又折兵:历史上是孙权自己要把妹妹嫁给刘备,单纯的政治婚姻,双方都需要罢了。
智激周瑜:感觉是假的,周瑜是东吴主战派的代表,正是听了他的劝说才有了赤壁之战。
借东风:也是虚构,诸葛亮并未参与赤壁之战,赤壁乃周瑜等东吴将领之功。
荆州问题:实乃鲁肃之计“联刘抗曹”,所以把荆州借给刘备让其发展以便共同对抗曹操,与诸葛亮和三气周瑜无关,并且真的借荆州给刘备是周瑜去世之后的事情。
感觉老罗真的是厉害的不要不要的,一代又一代被三国演义所吸引,正确的历史都被三国演义搞得有争议性了。
三国演义为什么贬低周瑜
第一点,周瑜尴尬的身份
周瑜投身的是孙吴集团,既不是曹操的正统又不是刘备的道统,孙氏只能算地方割据势力,在后世哪个朝代都不会受到高的待遇。怎么说呢,有时候地方割据政权也可以看成叛贼,是正统政权的主要消灭对象。
周瑜这个人对孙氏集团尽忠职守,为朋友出谋划策,名声好,精音律,多谋善断,胸襟广阔,夫人更是当时的著名美人,个人长得又是英俊神武。那么问题来了,在在史书中这么描述一个叛贼的大将是完全不可能的,如果真的这么描述的话,那么魏蜀不就处于一个很尴尬的位置了么。而且,人都是有嫉妒心理的,对于这种个人完美命运又好的人大家都会不自觉地抹黑。
第二点,三国演义
周瑜受到极大的贬低和歪曲当然是演义了,为了美化演义第一男主角诸葛亮,罗贯中可说是耗费了心机。因为诸葛亮除了在刘备死后有些作为外,在此之前除了出使了一次东吴,余下的事就是为刘备管管粮草足食足兵而已,要拔高他不用非常之策可不行。于是,把周瑜的个人经历借给了诸葛亮,只能说对不起周瑜了(羽扇纶巾也是周瑜,至今都完全变成诸葛亮的代名词了)。再说如前所述周瑜是刘备集团发展壮大的大绊脚石,演义的主题就是尊刘,尊正室尊正统,周瑜在这里不被黑都不正常。所以,赤壁之战,草船借箭之类周瑜的杰作就都归诸葛了,个人只想说一句,老罗你真的够了。
周瑜临终上表孙权,“瑜以凡才,昔受讨逆殊特之遇,委以腹心。遂荷荣任,统御兵马,志执鞭弭,自效戎行。规定巴蜀,次取襄阳,凭赖威灵,谓若在握。至以不谨,道遇暴疾,昨自医疗,日加无损。人生有死,修短命矣,诚不足惜。但恨微志未展,不复奉教命耳。方今曹公在北,疆场未静,刘备寄寓,有似养虎,天下之事未知终始,此朝士旰食之秋,至尊垂虑之日也。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可以代瑜。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傥或可采,瑜死不朽矣。”虽短短篇幅却足以写尽对东吴一生的忠诚以及对于东吴形势的正确判断,透过这篇遗言我们不难看其智虑筹谋之深远,以及文采之出类拔萃。
《三国志》陈寿曰:“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周瑜、鲁肃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奇才也。”
孙权曰:“公瑾雄烈,胆略兼人,遂破孟德,开拓荆州,邈焉难继。”
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蒋干称瑜曰:“雅量高致,非言辞所闲。”
刘备间曰:“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顾其器量广大,恐不久为人臣耳。”
孙权日:公瑾有王佐之资,今忽短命,孤何赖哉。
总的来说,周瑜真的是蛮可惜的,不是英年早逝的话,三国没准要重新洗盘一次。
文章由本作者(我是三甲第四名)首发于博客:blog.sina.com.cn/s/blog_1669659fb0102wxa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