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P2P增信手段是“水中月、镜中花”?

很多平台都打出与小贷公司、保险公司或者担保公司合作,平台自身有风险补偿基金,并且有银行或者第三方支付资金托管,看似这样的保险看似“锁上加锁”,为什么投的P2P平台还是没有保障?

1、小额贷款公司

与小贷公司的合作,可以是资产端的合作,现在很多P2P公司在寻找优秀项目时,除了自建团队挖掘项目,还有依靠外力与别人合作的方式,小贷公司就是其中之一。就P2P公司而言,小贷公司除了能提供项目,本身对项目进行了第一轮的筛选,从而降低风险。然而,小贷公司中的“大标”质量就对P2P影响较大,如果“大标”出问题,尽管有些小贷公司承诺担保一部分坏账,但也难以覆盖高额的问题资金。

2、担保公司

在很多P2P平台的投资项目中,经常会看到由某担保公司承担担保责任,如果项目出现问题,它们则对本金或者本息代偿,以保障投资人的利益。这一条听起来像是“兜底”责任,但事实也并非这么安全。首先,保险公司、担保公司跑路的事件已经屡见不鲜,而且它们本身平台也有个资质问题,是不是可靠和可信值得商榷。像河北融投担保本身出现问题,反倒是连累了积木盒子。现在,很多平台也打出与国有担保公司合作的旗号,用政府资信来做信用背书,而河北融投担保本身就是国资背景,说明政府背书也不能完全可靠。

而且,有资格对P2P进行担保的是融资性担保公司,对于单个被担保人(项目)的担保额上限是净资产的10%,总担保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10倍。非融资性担保公司则不允许对P2P进行担保。现在不光非融资性担保公司胡乱对P2P平台进行担保,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担保额超过净资产10%,总担保额超过净资产10倍的非常常见,杠杆在放大的时候,风险也在放大。

3、保险公司

保险公司也是常用的增信手段,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巨额保费是一片利润蓝海,但是深入合作又可能是一个坑。陆金所董事长计葵生说陆金所的坏账率目前还比较低,等到项目的还款大限,他们的坏账率可能在6%-7%

保险公司参与P2P承保有几个方面,一个是对平台和借款人的履约能力做承保,一个是保险公司对平台的信息安全承包,比如平台受到黑客攻击,保险公司对平台的损失进行理赔;;还有是对借款人的意外险,出现人身意外时候才理赔。业内人士认为,P2P本身风险很高,拿到履约能力保险的优质项目并不多,另外,保险公司盈利基于大数法则,网贷行业要发展到规模更大,才对保险公司做这项业务更有吸引力。

4、备付金

按道理说,如果备付金的备付率和坏账率是可以匹配的,不管资产质量如何,都是风险可控。但是平台坏账并没有透明的数据,平台本身扩张业务量越来越大,不可能备付金与与放款量1:1,而且备付金账户由平台自身掌控,有很强的不透明性。业内也在积极探讨类备付金制度,比如有人提议行业风险基金,让各大平台共建基金,达到风险分散目的。实质上这也是一个风险池的概念,积木盒子这次推出“穹顶之下”计划,先用储备资金对其风险代偿

后期则由第三方机构(比如专业的不良资产处置公司等)去追索债权,机构会在资产处置过程中获得相应的商业回报。

100%的本息保障:水中月、镜中花

为了取信投资者,P2P平台引入担保公司,并承担100%的“本息担保”责任。从各种增信手段看来,各大P2P平台的“100%的本息保障”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现在业内和监管层一直呼吁的”去担保化”响应者寥寥,只有陆金所等少数背靠大树的巨头愿意尝试。前段时间红岭创投出现坏账风波,在某次行业讨论会上,其高层还是宣称所有的坏账红岭创投都会将其消化掉,巨额的业务量和强大的备付金是红岭创投坏账风波的保护伞。这些话看似是提振行业信心,背后却是平台对于业务量减少的巨大恐惧。而整个行业的这种恐惧又造成了行业走向了“刚性兑付”的不归路。该负责人本身也说这其实是不利于行业发展的,只不过让P2P平台中介属性降低,背负的负担越来越大。而随着行业的利差越来越小,坏账由谁买账这个问题将会更加突出。

说到最后,投资者还是要有风险意识,愿意去冒险获得高收益的时候,也承担风险带来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