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一部名为《刀剑神域》的动漫在日本开播。这部动漫一经播出就引发了巨大的反响,可能对于一个动漫来说,刀剑神域并没有那么经典,然而它其中vrmmo的概念却引起了技术工作者们的注意。
VRMMO,是Virtual Reality Massively Multiplayer Online的缩写,意思是虚拟现实大型多人在线,详细的说,就是一种通过一些高科技装备控制人类的感觉神经或是通过影响感官器官,将游戏完全视觉化触觉化,即游戏时可以产生真实感。对于现在的VR技术来说已经可以达到通过设备影响人们的视觉和听觉,然而触觉、嗅觉、味觉这些更复杂的过程,有待科学家去探究,然而对于VRMMO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大型、多人、在线。
在这部动漫中,科学家已经研制出可以容纳一万人同时在线的服务器。而游戏中的人物则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样貌。你的身材和样貌将被毫无保留地呈现在虚拟世界中。可能对于个人隐私来说,这项技术已经是有些侵权的了,然而对于一项技术来说,这可着实是一项大突破。
那么那样的世界到底离我们有多么的遥远呢?首先,既然是VRMMO,那么和一般的网络游戏一样,是需要和网络游戏服务器进行沟通交流的。那么需要考虑的东西就是:游戏的内容信息。但 VRMMO的信息容其实并不多的,和普通的网络游戏的传输信息大致差不多。现代的大型游戏已经解决了大量玩家同时在线的问题。所以VRMMO满足一万人同时在线游戏已经不是一个问题。
其次,VRMMO的世界必须是绝对现实的,必须画面接近,它不但要营造人类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这些平时看来的人类经常使用的五大项,还需要完成压力感的模拟,让有一种游戏世界是真实的世界的感觉。那么对于游戏的服务器来说,相比压力是很大的吧。
那么作为VRMMO的服务器,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截止到2015年,国防科大研制的超级计算机系统天河二号以峰值计算速度每秒5.49亿亿次、持续计算速度每秒3.39亿亿次双精度浮点运算的优异性能位居榜首,成为全球最快超级计算机。天河二号运算1小时,相当于13亿人同时用计算器计算一千年,其存储总容量相当于存储每册10万字的图书600亿册。虽然这个数据很惊人,然而它能不能满足VRMMO的需求呢,我们来对比一下另一台超级计算机:"地球模拟器"是由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日本原子能研究所以及海洋科学技术中心共同开发的矢量型超级计算机。"地球模拟器"通过在计算机内设置"虚拟地球",以预测及解析整个地球的大气循环预测、温室化预测、地壳变动、地震发生等大规模计算为目的而开发,其原形是日本NEC公司的矢量型超级计算机"SX-5"。而现居世界第一的“天河二号”,比“地球模拟器”性能高了不知多少倍,所以以现在的技术开发一个供玩家畅游的世界并非不可能的事。
下面就是最难的部分了:终端将信息传送到大脑。我们到底要怎么把信息传递给大脑呢?首先,我们的电脑所编译的信息都是二进制码,人的大脑是什么进制的啊?这谁又能说出来呢。但是此时有人提出了一个方案:以前人们一直认为既然大脑有电波,那么同样适用电波传送给大脑信息怎么样?试验结果显示,人类目前的技术是没办法将信息传送到大脑的细胞层的,此时提出来的那个方案就是使用仪器将超声波输入大脑,修改大脑特定部位神经细胞的工作模式,然后达到有各种感官相同的反映。实际上,这个技术连一个验证都没有。提出这个理论的两个科学家也拒绝接受采访。不过不用担心,以色列魏茨曼研究院的两名教授早就研究出了这么样传输味觉的数学公式了。虽然只是小小的一步,然而对于整个VRMMO的进程来说这确实是巨大的一步进步。
那么,理论上来说,大体除了向大脑传送信息以外,基本上都可以搞定。VRMMO其实距离我们还算是比较近的。日本IBM日前公布了由人气ACG作品《刀剑神域》改编而来的VRMMO作品《刀剑神域:The Beginning》。2月22日,日本IBM在其推特账户上发布“这个VRMMO,由IBM的技术来变成现实”,并贴上了一张《刀剑神域》的图,还在加上了“#SAO”的标签(SAO是“刀剑神域”的缩写)。随后,本项目的官方网站也随之开放,游戏名《刀剑神域:The Beginning》得到公开。本作是采用VR设备的大型多人在线游戏,原作作者川原砾负责剧本,以IBM旗下的云服务主机“SoftLayer”的数据中心为系统基础、通过高速处理海量数据来实现虚拟世界的临场感。并且,IBM旗下世界顶尖的认知计算系统(Cognitive Computing System)“IBM Watson”也会运用到游戏中,玩家被3D扫描后,可以以本身的样子出现在游戏中。
日本IBM已经为我们开了一个好头。相信不用到动漫中虚拟的2025年,我们就能看到真正的,更加完善的VRMMO出现在中国市场,带领中国VR走向进一步的创新。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北京邮电大学 高峰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科普中国”是中国科协携同社会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科学传播的科学权威品牌。
本文由科普中国融合创作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