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友说:电影里,男女主角视线对上的那刻,观众心里会意识到噢要开始什么剧情了。
当你与另一个人的视线不期而遇,并意识到对方正在看着自己的时候,一段崭新的关系常常就这么悄然拉开了序幕。
四目交汇的短暂时刻,两个人的大脑有魔力般地自发推演出对方的心理活动,双方都知道,在这电光火石的一刹那,自己正立于彼此内心舞台的中央。关于这些瞬间,心理学家发现了令人惊奇的结果——拥有或缺少眼神接触,会以各种形式影响到我们的身心健康和人际关系。
接下来,我们就给各位说道说道,这关于眼神接触的心理学大杂烩——从小宝宝对凝视的敏感性,到长时间眼神对视诱发的幻觉作用,你值得知道更多。
在生命很早的时候,我们就开始对眼神接触格外敏感了。出生仅2天的婴儿更喜欢回看那些正在凝视他们的脸。同样,若是跟踪4个月大的小宝宝的大脑活动,你会发现,比起目光游移的脸,婴儿对凝视着自己的脸庞加工更深刻。而当小宝宝7个月大时,他们的大脑对于看着自己和看向别处的两类脸庞处理深度不一样,哪怕那张脸仅仅只在眼前出现了50毫秒,结果也是同样——这种对眼神的敏感几乎比任何有意识的觉察都快。
大多数儿童都懵懵懂懂地发现了眼神接触的社交作用(或许已经会放电撩妹了),但离深刻理解它还早着呢。三四岁的小孩会以为,只要遮起自己的眼睛,避开目光相接,别人就看不到自己了。事实上,孩子经常在回避与他人的眼神接触后便声称自己隐身了(os:你看不到我你看不到我!)。
自闭症儿童则往往会表现出明显缺乏眼神接触的情况,部分原因是他们很难理解别人目光里的信息与含义,难以通过目光来推断别人的心理状态。
作为成年人,当我们的视线与另一个人的视线交汇,自我意识水平会即刻提升。研究者请来一批被试,让他们评估自己对一些积极或消极图片的情绪反应。在此之前,一组被试会先看一张与他们对视的面孔图片,而另一组被试则会看一张回避眼神接触的面孔图片。结果显示,当被试事先和面孔有过眼神接触后,他们对自身情绪反应的洞察力更好(通过皮肤电反应进行客观测量)。“结果表明,受到他人目光注视时,成年人对身体的自我觉察会变得更敏锐。”研究者如是说。
其实眼神接触是一种非常强烈的体验,甚至会额外消耗脑力,因此有眼神接触时,人很难同一时间执行其他有难度的心理任务。今年,日本研究人员请来一些被试做测试,让他们完成一项动词生成任务的同时,会看到屏幕上一张真人面孔图片(图片里的人会看向被试或或避开目光)。
结果显示,眼神接触会削弱参与者在最高难度动词生成任务中的发挥,大概是因为眼神接触会消耗部分原本可以用来给语言任务助攻的脑力。
老司机们早就学聪明了——成人会在需要更专注地表达一件事的时候适当移开视线,来帮助大脑运转,但儿童不懂这一招,即便被问了个巨难的问题,他们仍会尽力保持与你对视。发展心理学家已证明,要是让儿童经过训练学会恰当回避眼神,有时可以帮助他们更深入地思考问题。
既然目光对视如此烧脑,那为什么还要看着别人呢?
因为一个人是否与我们有眼神接触,会从各方面影响我们怎么理解那个人和 ta 的感受。
举个例子,比起没有目光接触的个体,我们更容易记得曾对视过的面庞;当一个人与我们对视时,对方愤怒和快乐的程度看起来会更强烈;当我们与另一个人或玩偶(有人脸的物体)眼神接触时,我们会假设他/她/它拥有更复杂的思想和更强的行动力,比如能够自我控制,行为符合道德,对社会接触有更大的渴望。
看来,没有目光接触可能更容易被人冤枉和忽略咯?
不仅如此,人们还倾向于对持续回避自己目光的人给差评,判定人家不真诚。如果对方是女性的话,还会觉得她们不够认真负责。反过来,我们更容易相信那些会看着我们眼睛讲话的人(撒谎技巧 get?)。不过,凡事都有尺度,超高强度的眼神接触也被人们视作有精神疾患的一个特征。
那看多看少,到底看多久才好?
为了找出持续对视的最适合时长,心理学家在伦敦科学博物馆招募到被试,让他们观看视频,视频里会有看向他们的一些面孔,面孔与被试有各种时长不等的眼神接触,范围在 100 毫秒(仅 1/10 秒)到 10300 毫秒(大于 10 秒)之间,然后让他们评价对视的舒适感。结果发现,参与者认为最舒服的眼神交流持续时间平均是 3 秒。
但若需要通过眼神来判断是否能信任一个人,此时就不仅看眼神交流是多是少了,还取决于从对方的眼神里看到了些什么。
最关键的是,我们通常会下意识地去关注他人的瞳孔活动。如果他们的瞳孔扩张(代表被吸引和情绪唤醒的标志),我们会倾向于认为他们值得信赖;如果瞳孔缩小(代表恐惧或感受到威胁的迹象),我们倾向于判断他们不值得相信。
同样,当我们信任一位瞳孔扩张的伙伴时,我们的瞳孔也会倾向于模仿他们,显示出类似的扩张。
后来心理学家们还研究了陌生人之间的眼神接触,当一个陌生人看向我们所在的地方却特意避开眼神接触——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呐,这种体验在德语里叫“wie Luft behandeln”,表示有人看向你所在的地方却表现得仿佛在看空气。这时我们内心的归属感会受伤,心理学家们亲自在他们的大学校园里做了一个现场实验,证明人们受到路人的“空气处理”后,会感觉被他人隔离与孤立。
可是,走在路上我们天天都在躲闪陌生人对视,这还不得心碎了?
谢天谢地,我们似乎有一套内在的防御机制来应对被拒绝和被孤立的感觉。心理学家们做了另一个奇妙测试,他们借助一个网络传球游戏,来使实验组的被试感到被排斥和孤立,对照组则没有这类感受。然后给他们看一系列面孔,要求被试判断这些面孔是否也正看向他们。结果是,相比对照组,那些感到被排斥的人们倾向于相信那些面孔正看着他们,而那些目光实则略有躲闪。
最后要说的这个实验更魔幻,它发现极端的眼神接触似乎会对心理产生一些非常奇怪的影响。
如果你和你的小伙伴坐在一个昏暗的房间里,相互对视10分钟,你们可能会有一系列奇怪的感觉,有点像轻微“解离(dissociation)”的状态(这是个心理学术语,指当人们失去与现实联结时的感觉)。
意大利心理学家Giovanni Caputo在2015年发表的论文里研究了这一现象,他发现在这过程中,被试会体验到时间流逝变慢的奇怪感觉,或轻或响的声音,还有90%的人说他们看见了一些变形的面部特征,75%的参与者说他们看见一个怪物,而50%的参与者说他们在同伴的脸上看到了自己的脸,15%说他们见到了一位亲人的脸。
通过对视,让思想和灵魂交汇融合,是一件无比美妙的事情,但最好把握好强度,适当练习练习就好,为避免被吓呆,至少请选个大白天来练,拜托!
-end-
原文作者:Christian Jarrett
译者:钏钏钏
广东医科大学应用心理学在读
友心人实习编辑
总想练舞的HIPHOP迷妹
「一日一小变」
“练习眼神接触”
和你朋友聊天的时候
看看什么频率的眼神交流最舒服吧
本文由友心人出品,转载前请联系邮箱media@yoxinl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