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觉得食品安全问题都来自外部,自己做的食品就能把安全隐患拒之门外了吧!?其实根本没那么简单,自制食品如果方法不当,不仅中毒风险高,甚至危害生命安全。其中最需要小心的,是肉毒毒素,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呢?
肉毒毒素是哪里来的?危害有多大?
今年七月份,媒体就报道过一个一家三口因食用自制臭豆腐,导致急性中毒的事件,这一家人经一个月抢救,花了40万医药费,才摆脱了肉毒毒素的阴影。看起来似乎有点遥远,不过,别真等到哪天被送进医院再来了解肉毒毒素哦。
家庭自制食品发生肉毒中毒,通常都是因为发酵食品。肉毒毒素来源于肉毒梭菌,侵入人体后会作用于神经末梢,造成患者头晕、乏力等症状,进而还会发生视力模糊、声音嘶哑,严重的会呼吸困难甚至致死,死亡率达到20%-40%。
可能有很多人朋友听说这种毒素还是来自对美容的了解,它的确被应用于除皱,但它的可怕之处也令人胆寒,1微克的肉毒毒素就可能让人致死,并且它不怕酸,胃液也没有办法阻碍它。
自制发酵食品为什么加倍了肉毒中毒几率?
事实上,肉毒梭菌在空气尘埃、土壤、小液滴、动物粪便等物体当中都有存在,随时可能侵染我们的食品。但肉毒中毒事件的发生几率之所以很低,是因为肉毒梭菌的繁殖条件极为苛刻,必须在空气隔绝并且水分、温度适量,营养条件也足够的环境中,缺失任何一个环节,毒素就不会产生。
但发酵食品的制作过程却刚好给了肉毒梭菌繁殖的最好机会,特别是如果自制发酵食品在操作和卫生处理方面不够规范的话,中毒的隐患就会剧增。
在不同国家都有自制食品导致肉毒中毒的案例,在欧洲,这种毒素的载体通常是火腿、腊肠等;在美国常见于自制罐头或者乳制品;在中国,相对的中毒高发区是新疆,发酵豆制品引发中毒的案例占到总病发率的80%。
自制食品或食品加工如何避免肉毒中毒?
说了这么多,大家最关心的其实还是,怎么才能把这种毒素置之于死地呢?首先,肉毒毒素最明显的弱点是怕热。在75到85摄氏度的环境下待上半小时,它们就会被杀灭,而在100摄氏度时,这个过程仅需10分钟。
不过,先不要高兴太早,肉毒梭菌虽然怕高温,但它的芽孢却即便高温处理也不能奈何。它通常处于休眠状态,在成年人的肠道里,它们一般也不会有什么大动静,斗不过其他肠道菌群,但是对于婴儿,危害极大。
在食品加工时,亚硝酸盐、食盐等经常被添加到食品中用来抑制肉毒梭菌,另外就是减少水分含量,不给毒素滋生的机会。
总结而言,要避免自制食品的肉毒毒素中毒,首先最好彻底加热,比如罐头制品、豆制品、储藏肉类等;制作发酵食品不要在没把握的情况下盲目自制;最后,格外注意一周岁以内婴儿不要吃上述食品,包括蜂蜜。
本文来源土流网农业频道,转载请注明来源“土流网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