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灭宋之战这是怎么回事,顺序不是唐宋元明清吗

“唐”和“宋”这两个字很多时候都是这样亲密无间,形影不离。“唐诗宋词”作为中国古典文化的代表与精华,更是达到了闾巷皆知,雅俗共赏的地步。而“唐宋元明清”,我想这更是每个中国人都熟知的。  


不论是金庸先生笔下宋元之交,镇守襄阳的侠之大者郭靖郭大侠;

还是演义中元明之际神机妙算,运筹帷幄似诸葛的刘基刘伯温;

亦或是历史上明清易代,打开山海关,冲冠一怒为红颜的辽东总兵吴三桂……  

这些时代的宠儿,将改朝换代的铁血与惨烈,沁染上一层明丽的光晕,使其上面的血色,看上去不会那么的扎眼。  

姑且不论是时势造就的英雄,还是英雄铸就了时势,这些枭雄英豪们的存在,使得我们记住了那段金戈铁马,兵燹频仍的历史。

记住了南下荆楚、剑指东南的蒙古铁骑的锋锐,

记住了死战不退、保家卫国的宋朝虎贲的慷慨悲歌,

记住了元末追亡逐北、一往无前的汉家骁勇,

记住了枕戈待旦、气吞万里的辽东铁骑,

记住了夕阳烽火、飘摇风雨的北苑煤山……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汉族,字伯温,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明洪武三年(1370年)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称他刘文成、文成公。

我们能记住这么多激昂与苦难的时代,这么多历史更迭的瞬间。

但粗略一想,你是否能想起晚唐时暮气沉沉的唐军与新崛起的宋朝军队有着怎样的可歌可泣与经典战役呢?

况且,开国之战或是惨烈万分,让人不忍卒读;或是狂飙突进,依借秋风扫落叶之势一土中原。

其都是值得大书特书,在青史中占据立足之地的。  

那么唐宋之战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不了解历史的人应该大概也会有一种印象,那就是貌似应该是宋朝灭掉了唐朝吧?毕竟“唐宋元明清”都是后一个朝代灭亡掉前一个朝代,文章的题目是不是写错了呢?  

对历史更熟识的朋友可能更会指出,唐朝和宋朝之间还间隔着五代十国呢,五代十国虽然短暂,但也有着50多年的历史呀,宋朝开国的太祖皇帝一出生就是五代时期,从来就没生活在过唐王朝吧。  

因此就像是明末清初的时候,总有仁人志士打出“反清复明”的旗号来集结义军,而宋朝的农民起义虽然风起云涌,接连不绝,但是似乎很少有打着“反宋复唐”的旗号来起义的一样,毕竟唐宋之间没有直接的战争关系与利害冲突。  

那么,难道题目“唐灭宋之战”中的“唐”指的不是“李唐王朝”,而是五代时期的“后唐”?  

可是,五代时期五个朝代的顺序是“梁唐晋汉周”呀,“后唐”是被民族罪人“儿皇帝”石敬瑭建立的“后晋”替代的啊,也没有“宋”的关系啊。  

或是“唐”指的是“五代十国”时期中的“南唐”吧。

也就是那个写出“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的南唐后主李煜所统治的国家?可是历史上明明记载的是,宋灭亡南唐,也不是“唐灭宋”呀。  


▲后唐(923年—936年)是五代十国时期继后梁之后的正统王朝,传二世四帝,历时一十四年,是五代十国时期版图最大的王朝。

或许是从头就想错了,“宋”指的不是“赵宋王朝”,而是历史上其他的宋国。

历史上除了“南宋”、“北宋”之外,最著名的可能就是南北朝时期南朝代晋称制的“刘宋”了。  

“刘宋”也有着近六十年的国祚,疆域面积也为定都建康(今南京)的江左六朝中最为大者。但是无论是从“刘宋”往前的魏晋,还是从“刘宋”开启的南朝“宋齐梁陈”,亦是与其隔江对峙的北朝诸国,都没有“唐”的身影。

当然,如果从国号来看,也可以说“刘宋”与“唐”有着那么星星点点的关联。  

“刘宋”所更迭的是渡江而建的东晋王朝,东晋是西晋皇室后裔司马睿在江南建立的地方政权。

晋国号的由来,又是在“刘宋”建立前约150余年的时候,晋武帝司马炎确立的,司马炎继承了父亲、“曹魏”大将军司马昭的封国,成为晋王,故立国为“晋”。

至于司马昭的晋王爵位的来历,也是源于继承,继承了兄长司马师在太原、上党的封地而来。

太原、上党一带,属于西周时期分封的晋国,故而由司马炎建立,并最终被刘裕的“刘宋”所灭亡的朝代,其国号为“晋”。  

西周初年,封邦建国。周成王的弟弟唐叔虞被分封在当年上古三皇五帝中尧的故国之地,因为尧是陶唐氏的首领,所以封地就被称为“唐”,之后唐叔虞的儿子燮改国号为“晋”,这样就产生了后来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由此,“唐”与“宋”也就产生了联系。

可是,按照逻辑一分析,“刘宋”灭掉了由“唐”衍生出来的“晋”,仍然是“宋”灭掉了“唐”,而不是题目所言的“唐灭宋之战”啊。  


▲南朝宋(420年~479年),中国南北朝时代南朝的第一个朝代,也是南朝四个朝代存在时间最久的,共传四世,历经九帝,享国六十年。因国君姓刘,为与后来赵匡胤建立的宋朝相区别,故又称为刘宋。

既然说到了春秋时期五霸之一的晋文公,那么是不是说,“宋”指的是春秋五霸中的宋襄公所统治的宋国呢?

宋国的开国君主是商朝的贵族、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由于吸取了纣王暴政亡国的经验教训,微子启广施仁政,恩泽四方,使得宋国成为一个比较大的诸侯国。同时由于统治中心位于商朝故都商丘,国民为殷商遗民,国家为周朝的二王三恪之一,所以宋国保存下来的殷商文化也最为完整,有着礼仪之邦的美誉。  

而且宋国与晋国也是有所交好的,宋襄公虽然在历史上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是他在晚年善待了避难到宋国的晋公子重耳,使得重耳即位后,宋晋结盟。其后晋国更是为了救援宋国,与楚国拉开城濮之战的序幕。  

晋国后来发生了改变东周进程的“三家分晋”的大事件而灭亡,而宋国最终为齐楚魏三国联军所灭。若是说魏国取代晋国,继而是文章中所说的“唐”的话,未免有些过于牵强附会了。  


▲宋国(公元前1114年—公元前286年),周朝的一个诸侯国,国都商丘(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周初被周天子封为公爵,国君子姓。宋国是华夏圣贤文化的源头,处于中国传统文化核心地位的道家、儒家、墨家、名家四大思想之发源地,被誉为礼仪之邦,孔子、墨子、庄子和惠子四位圣人皆出自于宋国。

那么是否还有更正朔一些的唐国呢?还真有,而且也是在春秋时期,在今天河南一带有着一个小诸侯国,名字就叫唐国。  

这个唐国面积很小,实力很弱,最为人们熟知的可能就是辅助另一位春秋五霸吴王阖闾伐楚了。

“伍子胥过昭关,一夜急白了头”中的主人公,奔吴而来的伍子胥得以报仇雪恨,率吴灭楚的柏举之战中,与吴国组成联军的就是唐国和蔡国。唐国辅佐吴国成就了一番霸业,但第二年就被进入战略反攻阶段的楚国所灭。

这个唐国虽然距离被称作“礼仪之邦”的宋国很近,但其在历史上除了助吴伐楚之外,一直或是楚国的附庸,或是作为周王室汉阳诸姬之一,与宋国的关联就没有那么大了,更不是为宋所灭。  

贯穿历史,似乎“唐”与“宋”的联系也就仅此而已,那么到底题目中所说的“唐灭宋之战”指的是什么呢?  

事实的真相是,“唐”指的就是实实在在“李唐王朝”,而“宋”指的是在唐初立足于吴越一带的“宋”政权。

宋国的国都立于丹阳。

因为历史原因,丹阳这个地名在各个不同时期指代的地方都是不一样的,有镇江、南京、马鞍山等诸多说法,但大体都位于江淮下游一带,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上网找资料查一查。本处这个被立为国都的丹阳指的是今天的南京。  

这个宋国的建立者是辅公祏。

辅公祏是和杜伏威一起,在隋朝末年于江淮地区发动起义的一支起义军首领。“李唐王朝”建立后,各个起义势力纷纷归拢投靠,杜伏威和辅公祏也率部投降了“李唐势力”。唐高祖李渊于武德三年六月任命杜伏威为淮南道安抚大使、扬州刺史、上柱国,封吴王。辅公祏也被封为淮南道行台尚书左仆射,赐爵舒国公。其事迹在《新唐书》和《旧唐书》中均有传。

因为辅公祏和杜伏威少是同乡,辅公祏年长于杜伏威,杜伏威以对待兄长的礼节对待辅公祏,辅公祏也不负所托,为起义军的兴起殚心竭虑,得到部众的拥戴,而且由于两人又是共同举事,在军中资历高,所以手下的士卒都称呼辅公祏为“辅伯”。因为部下的态度,使得杜伏威对于辅公祏感到了忌惮。所以在投降唐朝之后,杜伏威对辅公祏明升暗降,举荐他为仆射,从而趁机解除了辅公祏的兵权。  

随着唐王朝势力逐渐兴盛,对于这些投降于唐朝,但仍盘踞地方的势力就要进行清洗了。武德五年七月,唐军在与刘黑闼、徐圆朗部反唐势力的战争中大胜,声威大震,遂要求杜伏威入朝。杜伏威只得从命,与养子阚棱入朝,留下辅公祏主政,同时让另一位养子王雄诞统兵。  

辅公祏因不满杜伏威对其的猜忌,同时因为唐军虽然在南方先后征讨剿灭萧铣的梁国、林士弘的楚国等割据势力,可尚未绥靖地方;在北方唐与突厥的摩擦还在不断升级;并且在山东一带,也是叛乱复起。基于这种情况,以及故人左游仙的游说和对自身实力的自负,使得他有了反唐的底气。最终,辅公祏做出了自己的决定:起兵!  

?

▲唐朝(618年—907年 ),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唐朝与当时阿拉伯帝国并列为世界上最强盛的帝国,声誉远扬海外,与亚欧国家均有往来。唐朝以后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

其先是趁统军将领王雄诞抱恙在家之际,一方面用诈称的杜伏威的书信和自身在军中的威望,控制了军队;另一方面派遣心腹前往王雄诞的家中擒获了王雄诞,并将王雄诞及杜伏威在地方上的死忠分子进行了清理。  

解除了自身的危机之后,辅公祏正式起兵反唐。  

武德五年八月,僭越称帝,国号“宋”,设置百官,以当年南朝时期陈国的故都作为国家首都。  

在登基称帝之后,辅公祏一面派左游仙前往会稽一带招兵与增修攻守器具,一面也不断派兵四处出击,进攻唐军,同时也派人联络反唐的前洪州总管张善安。  

面对辅公祏的反叛,唐高祖李渊派遣前几年刚刚平定萧铣等势力的宗室李孝恭为主帅,率领驻扎在江陵一带的南方唐军主力,会同统御岭南诸州军兵的李靖、怀州总管黄君汉、齐州总管李勣、舒州总管张镇周,五路大军,水陆并发,由西、南、北三面围攻新建立的宋国。

能开国之人,绝非易与之辈。辅公祏定然不会束手就擒,反而是打算“御敌于国门之外”。其率先命令部下出击,将锋线推至枞阳(今属安徽),在唐军主力东进的途中驻军拦截,抢占地势。另一方面取法三国时期的东吴,铁锁横江,在梁山(今安徽和县南)连铁锁以断长江水路,并在两岸广筑坞垒十余里以阻击唐军水师。  

两军交战伊始,唐军的几只偏军在局部取得几场胜利,但宋军毕竟也是在隋末战乱中拼杀出来的,战力并不弱于唐军太多,两军主力始终是处于相持阶段。后来在李靖的谋划下,唐军示敌以弱,诱敌深入之后,精锐部队以逸待劳,才一举击溃了宋军的主力部队,取得一场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由于长江天险已被攻克,水道畅通,李孝恭的主力即将开赴宋朝都城之下,辅公祏决定转移部队与左游仙部汇合,退守到会稽一带,再图大业。在撤退的途中,受到李靖军和李勣军轻骑的袭杀,部队由转移转变为溃败。最终,辅公祏被捕,转送至丹阳处决。余部皆被搜杀殆尽,宋国始灭。  

以上就是题目中“唐灭宋”的由来,相信如果不看到结尾,很多朋友是不会知道,历史上“宋”真的有被“唐”灭国的经历吧?  

课堂小讨论

全文最后,本人还是有一点想和大家讨论一下,希望诸位能够各抒己见:  

为什么辅公祏所建立的国家,定都南京,国号却是“宋”呢?是追逝建国南京的“刘宋”?还是道士左游仙给了他类似“唐宋元明清”之类的谶语呢?

历史大学堂特邀作者:景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