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制皇朝在中国早已彻底灰飞烟灭了,但是,历史却总有磁石般的吸引力,让人去讲述、考查、研讨,甚至把历朝故事一代代口耳相传下去。
拿清廷来说,有关它的正史、野史、故事、传说无法数计,由清宫故事演绎出的电影、话剧、国剧,以及各类地方戏曲也屡见不鲜。
我初识的不少朋友,只要一知道我曾是皇亲,而且在皇宫里生活过,大都对我以前的宫廷生活顿生兴趣而追问不止。
人们的问题中,潜藏着神秘之感。我以前曾给杂志著文说,有人竟然问过我这样的话题:“皇宫帝王之家,每天的饮食,都有琼浆玉酿,凤胆龙肝吗?”问题虽有趣可笑,但是,它反映出人们对宫廷生活内貌,备感神秘,充满奇思异想,而且兴致极浓。
我曾静思冥想,举目全国,查找真正在皇宫生活过的,寻觅曾与皇后皇妃嬉戏玩耍过的,而且至今仍然在世的皇亲国戚,绝对应当属于凤毛麟角了。我应当说出我所知晓的宫内事物,深深感到在这方面我有强烈的不可推卸的责任,自然而然,我心中生出一吐为快的冲动。
▲爱新觉罗·溥仪(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字耀之,号浩然。也称清废帝或宣统帝。
宣统帝溥仪逊位,有个非比寻常的情况:清廷没像以前历次改朝换代那样,立刻土崩瓦解灰飞烟灭,帝后宫妃也没有遭遇残杀屠戮,反而还被允许在紫禁城圈以内继续昔日的生活模式,而且延续了很长一段时间。
我猜想,可能当年曾有人希望按照今日英国、日本等国的模式,保持皇室,把中国建构成君主立宪体制的国家。
当然,若干年后,并未如此,最终还是将皇室赶出了紫禁城皇宫,永远结束了封建王朝统治中国的历史。
但是我还是要说,中国的最后一个皇帝及其臣子后妃,比起历代的最后君王宫廷的结局,应当属于是最幸运的,没有遭遇被灭门的结局。
这对我来说,也是难能可贵的机遇,我正是在皇室没被赶出皇宫的这个特殊的幸运年代,曾经在紫禁城皇宫内住了多年。
▲隆裕(1868年2月3日—1913年2月22日),叶赫那拉氏,满洲镶黄旗人,名静芬。小名喜子,慈禧之弟副都统叶赫那拉·桂祥之女。光绪十四年(1888年)被慈禧太后钦点成婚,次年立为皇后,并在婚期过后住进东六宫之一的钟粹宫。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成功,清王朝逐步走向灭亡,接着在1912年,也就是宣统三年(末代皇帝溥仪六岁时),隆裕皇太后代替皇帝溥仪,宣布了退位诏书,统治全国的帝制皇权从那时起正式结束。
不过,新成立的共和政府百废待兴,而且内部斗争十分激烈,无暇顾及如何解决被推翻的清廷的后续之事,于是宽松地宣布了权宜之计,给予清廷仍居于紫禁城内的特别优越待遇,并且正式向国内外宣布:
“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尊号仍存不废,“中华民国”以各外国君主之礼相待。”
这使得清廷仍然可以在紫禁城里照旧生存活动,只是被剥夺了统治国家的权力,但是,还享受到犹如外国君主般的礼遇。
这种状况一直维持了十多年,1924年年底,清廷才被冯玉祥以武力彻底赶出紫禁城皇宫,清室的皇宫生活才真正寿终正寝。
我是1904年出生的,也就是说,宣统逊位时我才七八岁的样子。当年允许皇室成员仍可在宫内生活的优越待遇,使我有机会被姑母接进宫里,度过了一段不短的难忘岁月。
当年接我进宫的,是我的四姑母瑾太妃。
前面说过,四姑母、五姑母是光绪帝的两位妃子。
五姑母珍妃因受皇上宠爱,同时思想开放和支持维新,被慈禧太后令太监崔玉贵将其投入井里杀害了;光绪帝在被慈禧太后囚禁于瀛台十年后,也驾崩归天。于是,末代皇帝溥仪即位。
此时,由于新皇帝即位而皇室内的辈分更迭,我四姑母瑾妃晋升为瑾太妃了。
可是,夫死妹亡使瑾太妃分外孤寂郁闷,所以,她与我的祖母和父亲商议之后,将我接进宫里陪她。
命运的这种特别安排,才使我从少小稚嫩时期直至青年时代,体尝了皇宫内的金枝玉叶生活。
我记得,住在宫里的时候,陪四姑母去延禧宫观鱼是常事。
我们除了去观赏各色各样的金鱼、龙睛鱼之外,听四姑母讲延禧宫的故事也是一大趣事。
她曾指着我们身后的西式建筑残留遗迹讲过,为什么在紫禁城中式建筑中有个西洋楼房的来龙去脉。
原来,延禧宫本是紫禁城里一座普普通通的宫殿,属于东六宫之一。但是延禧宫曾多次失火,最大的一次火灾在道光年间,延禧宫几乎所有殿堂房屋被毁,一直没能修复。到了宣统元年(1909年)隆裕皇太后请了工匠技师进行了详细规划设计,大兴土木,重建延禧宫旧址。
隆裕皇太后认为此地的“火”盛,必须以“水”镇住它,所以设计了水殿,俗名“水晶宫”。
这座水殿为三层的西式楼房,每层有九间大屋,四周设有角楼,均用铜质栋梁和玻璃围墙建造。房子四面及脚下均在玻璃夹层中养各色金鱼,从这水殿里向四外张望,晶亮透明,如入琉璃世界。隆裕太后为这座水晶宫题写的名字是“灵沼轩”。
但是,水晶宫工程刚开始,隆裕太后却殡天了,她的计划夭折,留下的遗迹成了养鱼之所了。从我们所照的观鱼照片还可以看到,背景有水晶宫角楼遗迹。
▲延禧宫,古代汉族宫殿建筑,属于紫禁城内廷东六宫之一,位于东六宫区的东北下角。
我小时候,深得四姑母瑾太妃钟爱。她替我请了各科教师,抚育教养。
当时,隆裕皇太后(光绪的皇后)在后宫地位最高,不过,因为光绪帝早年就疏离隆裕皇后,导致几乎所有人对她都敬而远之,绝少来往。
宫内其他能主事的,除了四姑母瑾太妃之外,还有就是同治皇帝的三位贵妃(珣太妃、瑜太妃、瑨太妃)。
她们都和四姑母关系很好,可能是爱屋及乌吧,所以她们也特别喜欢我。
宫内和我岁数差不多的皇室年轻一代,男青年有皇上溥仪和他的弟弟溥杰,女眷是溥仪的皇后婉容、皇妃文绣(即淑妃)等。
女孩子喜欢一起玩耍和说笑,婉容、文绣很快便成了我在皇宫内十分投契的玩伴和挚友。
既然是挚友,同宫外坊间没有两样,我们私下没了禁忌,几乎无话不谈。
我那时才知道,皇帝和皇后虽是夫妻,每天绝大部分时间并不在一起生活,甚至很难想象的是,吃饭、睡觉都不在一起。
除非皇上宣布,今日要共同进餐或是今晚宠幸皇后或是皇妃,才令太监通知获宠之人同席共枕,真是让人觉得怪诞得不可理喻。
有趣的是,皇帝饭后,必有太监像机器传声筒般,来向皇后汇报,皇上吃了什么,吃得多不多、好不好等等。
婉容给我形容得极有趣,她说,夫妻不在一起吃饭、睡觉,像俩人有怪癖有毛病似的;而分开吃饭之后,又由太监报告他吃了什么,像装模作样在唱大戏。
以前,我真不知道,皇帝夫妇的生活原来是这么沉闷怪诞和毫无生气。
婉容和文绣与普通朋友不同,她俩毕竟是皇后及妃子,因此,凡正式礼仪场合或有皇室其他成员在场,我自知必须恭敬有礼尽显谦顺才是,也像是在演戏。
可是,我们三人单独相聚之时,嬉笑随意相待以诚,都忘却了等级、无分你我。
那时候,皇后、皇妃都开始有专人教她们英文了,皇后婉容还有个英文名字是Elizabeth(伊丽莎白),我们几个少女自己一起玩的时候,我甚至直呼婉容Elizabeth呢!
我相信,因为四姑母也曾受过新思想熏陶,她察觉到我和婉容、文绣的交谊不浅之后,可能认为年轻人理应生活畅快,所以从来没训斥嗔怪过我们的放任随意。
○摘自《我眼中的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杰夫人口述史)》唐石霞(口述)惠伊深(著),北京时代华语出版社授权稿,全网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