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变二——甜甜圈变身记

甜甜圈(网络图) 

一块简单的面团经过发酵,丢入油锅,一通畅快淋漓油炸声过后,便是圆滚滚胖乎乎的甜点——甜甜圈,只是听听名字就能流下口水,尝一口果不其然,只恨买的少了。可口的味道、喜人的形状,让甜甜圈成为受人喜欢的甜品之一,尤其是令美国人喜欢。 不过,很少有人知道它的来历,其实,最早的甜甜圈形状并不是环状的!它没有洞,而是圆滚滚的。从圆变成环,这中间又有什么样的故事呢?

无洞甜甜圈

最早的甜甜圈其实并没有洞,而是圆滚滚的一坨面团。甜甜圈的始祖是油炸无酵饼,那时的油脂是稀缺物,油炸的食品身价自然也随之提升。因此,最开始调过油的无酵饼经过油炸后是用于祭祀的。后来,人们发现经过发酵的面做出的食物更好吃,就尝试着改良了甜甜圈配方,最早的甜甜圈配方见于苏珊娜·卡特(Susannah Carter)1803年写的食谱书《节俭的主妇》(《The Frugal Housewife》):酵母发酵后的面粉放入锅中油炸,因为发酵过,所以蓬蓬松松的,质地和面包很像。

到了1830年,碳酸钾被加入到甜甜圈的原料中用于蓬发,使得做出的点心口感紧实、外皮更脆。不过此时,甜圈还是一个实心圈而不是环。说起它模样的大变革还得提起一位美国船长——汉森格雷戈(Hanson Gregory)和他的母亲,据说就是他跟母亲在19世纪40年代重塑甜甜圈的形状的。

流传的版本有两个,一是说船长回到家里,母亲忙不迭地送上他最爱吃的甜甜圈,格雷戈扔到嘴里几个之后发现甜甜圈的中心并没有熟透。于是,他就到厨房去,跟母亲说了情况,想让母亲接下来炸甜甜圈的时候注意下。谁知,母亲告诉他这种情况时有发生,炸的时候很难把握火候:不是容易炸过头,导致味道不好,就是边上刚刚好,结果中心没熟透。这次呢,尽管母亲小心翼翼,还是没炸出刚刚好的点心。

不太懂厨艺的船长没想到炸个东西还有这么多讲究,但是他打算帮母亲解决这一矛盾。想炸出程度恰当的点心,让它受热均匀不就行了,船长心里琢磨着,顺手拿着桌子上炸好的甜甜圈又想往嘴巴里放,想到中间没熟透,不好吃,他眼睛在桌子上扫来扫去打算找个合适的器具把心去掉再吃。正好桌上摆着一罐胡椒粉,船长拿下盖子用力压下甜甜圈的中心,丢到一边吃起了剩下的。

等母亲从厨房出来的时候,船长还是沉思状,桌上却多了一小堆小圆球——甜甜圈的中心。看到母亲疑惑的样子,格雷戈给出了解释,说着说着,他想到了一个好的解决途径,直接在炸之前就把不好熟透的中心去掉不就得了!兴奋的他马上拿着胡椒罐的盖子冲进了厨房,三下五除二地切去了几个面团的中心,然后拜托母亲炸一炸试试。

结果还是很完美的,格雷戈和母亲发现炸出的点心因为受热比较均匀更加美味,一传十,十传百,中空的甜甜圈就这么传播开来。

还有一种版本,酷爱甜甜圈的格雷戈船长为了在海上航行的时候也能享受美食,恳求母亲把面团做成环状,就能串在舵轮的辐条上。看来,吃货为了吃也是拼了,都能想出这样的改造办法。

改良后环装的甜甜圈(网络图)

经改造的甜甜圈还催生了另一种美食——甜甜圈洞(Doughnut Hole),面团被切下的部分也不能浪费呀,一起丢进油锅炸一炸,同样是美味,一口一个的大小,可爱的圆球状,一样为吃货所爱。

甜甜圈之所以广泛地流传主要归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当时为了鼓舞士气,慈善组织“救世军”征集了一批女性志愿者们奔赴到前线,为美国大兵做甜甜圈。尽管工具简陋(甜甜圈是在倒置的军队头盔里做成的),却着实慰藉战士们思乡之情;也奠定了甜甜圈在美国的重要地位:六月的第一个星期五被定为“甜甜圈日”。

一战打响了甜甜圈的名声,使其成为美国流行甜点之一。渐渐地,甜甜圈也披上了各样的外衣,不再只有简单的糖粉装饰,而是加上了果酱、奶油、芝士等等。2013年的可颂甜甜圈又引发了一波热潮,甚至出现一“圈”难求的局面。

尽管有着较高的热量,但是甜甜圈一直为人们所喜欢,还是那句话,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热量大些又如何,先过了嘴瘾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