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夏天,骄阳似火,给人们带来很多问题,比如防晒问题,这对于爱美人士和特殊人群尤其重要。本文就日光带来的美容和疾病问题做一简单介绍。
1.日光普照大地,沐浴万物,为何会对人们有害?
日光根据波长的不同可分为紫外线、可见光及红外线等。首先,最短的为紫外线,不同波长的紫外线生物效应不同。波长180~290nm称短波紫外线(UVC),波长290~320nm称中波紫外线(UVB),波长320~400nm称长波紫外线(UVA)。波长越长其穿透能力越强,UVA可轻易到达真皮至真皮深层。大部分UVB主要由表皮吸收,损伤表皮,仅有很少的部分能达到真皮上层。UVC主要在角质层和表皮上层被吸收或反射。日光到达地面的大部分是大于290nm波长的紫外线,这部分紫外线由于能量较小,对人体一般没有损伤,但对一些耐受力差,对紫外线过敏的,或长期接受紫外线照射的人就会发生日光性皮肤病。
2.日光对皮肤都有什么作用?
日光对人们来说是把双刃剑。皮肤科医生常利用日光来治疗皮肤病,如小儿补钙、银屑病,甚至一些皮肤淋巴瘤。但是,令我们矛盾的是,医生每天还要嘱咐一些患者预防日光的损害,如晒伤、光老化和日光诱发的皮肤肿瘤。晒伤主要由中波紫外线照射后引起的皮肤炎症反应,长波紫外线只起到加强作用。晒伤的轻重随光线的强度、照射时间、肤色的深浅和人体对紫外线的敏感性而不同。一般在日晒2~3小时后在曝露部位出现弥漫性红斑,自觉烧灼感,重则出现水肿性红斑和水疱。
光老化和光致癌是长期日光,尤其是紫外线照射对皮肤的结果。由于UVA能够穿透真皮深层,目前认为UVA是皮肤光老化的始作俑者。光老化的特征是针对紫外线的慢性炎症反应,如出现日光弹力组织变性、日光性雀斑样痣、雀斑、胶样粟丘疹等。而光致癌通常发生在光老化的皮肤,目前认为紫外线照射是发生皮肤黑素瘤和非黑素瘤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可能的机制是引起DNA损伤,导致基因突变,出现恶性转化。
3.那些人不宜长期“曝光”?
以下疾病受日光暴晒后加重或恶化:红斑狼疮、皮肌炎、黄褐斑、痤疮、酒糟鼻、类天疱疮、天疱疮、毛发红糠疹、单纯疱疹等。
以下患者尽量避免日晒:慢性卟啉病、白化病、着色性干皮病、白癜风、Kingdle综合征、种痘样水疱病,以及紫外线过敏,如日光皮炎、多形日光疹、光化性痒疹、日光性荨麻疹等。
另外一些药物(胺碘酮、奎尼丁、伏立康唑、灰黄霉素、呋塞米、氢氯噻嗪、萘普生、吡罗昔康、氯丙嗪、喹诺酮类药物如环丙沙星、四环素类药物如多西环素等)、植物(主要是含有呋喃双香豆素的植物,如灰菜、紫云英、小白菜、苋菜、荠菜、萝卜叶、油菜、芥菜、甜菜、马兰头、菠菜、猪毛菜、萎陵菜、刺儿菜、马齿苋、莴苣、荞麦、槐花、榆叶、红花草、无花果)、菌类(木耳、竹枝寄生菌)、中药(荆芥、防风、沙参、独活、前胡、小茴香、仙鹤草、竹黄、白藓皮、白芷、补骨脂、芸香、毛茛、龙芽草)、动物(田螺、竹虱)也应警惕,可引起相应的药物日光性皮炎、植物日光性皮炎和田螺日光性皮炎等。
需要注意的是,日光性皮肤病常表现为病谱,如日光性皮炎、多形日光疹、慢性光化性皮炎、光线性类网织细胞增生症等,从炎症到淋巴增生性疾病逐渐恶化。还有日光性角化皮肤鳞状细胞癌等上皮细胞肿瘤的病变。
4.怎样预防及治疗日光损伤?
日光敏感或特殊人群,应避免烈日曝晒,错时外出。外出时应撑伞,戴宽边帽,着长袖衣衫,戴墨镜。驾车的人士注意左侧手臂或面部防护。
防晒剂是外用制剂,通过物理化学的方式,如反射、吸收或二者联合的方式减少紫外线对皮肤的损伤。防晒剂不仅可以预防日晒引起的急性皮肤损伤,也可抵抗紫外线诱导的免疫反应、光老化、皮肤癌。在露出部位的皮肤上,曝晒前10~15分钟涂布防光剂,如SPF15或30/PFA++的防光乳液。
晒伤或轻度的日光性皮炎局部可外用炉甘石洗剂、氧化锌油或5%二氧化钛霜等。对较重者可内服维生素B、烟酰胺、维生素C、β胡萝卜素等,能吸收部分长波紫外线。严重的疾病应及时到医院诊治。
5.市场上哪一种防晒剂最好?
好的防晒剂应能光谱的防护UVB和UVA,最理想的是提供均衡的、同等的防护功能。此外,应具有高度耐受性、稳定性、舒适性,还要兼顾美观的要求。为防止氧化损伤,目前还提倡在防晒剂中添加抗氧化剂。好的防晒剂有以下属性:对人体无毒性,尽量不吸收或吸收非常微量;光稳定性,遇光不分解或不产生有毒产物;存留度好,防护作用时间长,浸浴或出汗仍能存留而不需反复多次涂抹;最重要的是安全性,如果对某一种防晒剂过敏,应注意里面是否含有容易致敏的的成分。各个品牌都有各自侧重的方向,医学护肤品里防晒剂要求更为严格,但是,最重要的是我们心中要有防晒意识,特殊人群尽量少暴露于日光中!
(作者:王涛,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