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淝水之战的北府军竟东晋权贵为政斗建立的私军

桓温公元371年废海西公立简文帝。2年后,简文帝死,皇帝临崩前,桓温希望简文帝遗命能禅位于自己,但限于王、谢两大士族的抵制,皇位终于没有被桓温篡夺。孝武帝即位后,风烛残年的桓温仍然没有放弃篡位的打算,他在重病中仍在时不时的暗示皇帝授于他九锡。

简文帝

授于权臣九锡历来是禅位的前奏,居中辅政的王坦之、谢安运用门阀政治的约束力,极力拖延、抵制这一图谋。桓温此时已经掌握建康周围所有中央军,再加上他荆州大本营的军事力量,单论实力而言,他已经远远超越当年的王敦。王谢两家这么抵制,实在是在刀尖上走路,一个不小心,就会殒身毙命。所幸,桓温在等待九锡的期望中病死,王谢两家得以转危为安。

桓温

经历了这样一场虽然并不残酷却异常惊心动魄的斗争,已经走在时代潮头的陈郡谢氏感到,不掌握一支军事力量,而任由方镇大族手握强兵任意凌割,终有一天会再次出现王敦、桓温逼宫的局面。陈郡谢氏必须掌握一支绝对可靠的军队,这样才能确保当前政治秩序的稳定。与此同时,前秦兵力逐渐进逼至淮河沿线。曾经是抗敌主要力量的桓氏的军队,因为北伐失败和桓温去世,已经全面缩回荆州,两淮防线几近于真空。再不建军,国将亡矣。


两重需求之下,376年,谢安推荐侄子谢玄出任兖州刺史,重掌江北的军权。徐兖青三州都在江北,是建康的门户,徐兖青三州的军事历来由一人通盘掌握。谢玄到任后,借鉴郗鉴当年组建北府军的经验,大规模招募北方逃亡来的流民,彭城人刘牢之、东海人何谦、琅邪人诸葛侃、乐安人高衡、东平人刘轨、西河人田洛及晋陵人孙无终等后来名重一时的猛将,都在这时应募入伍。谢玄以刘牢之为参军,命他率领精锐部队为前锋,与南侵的前秦军队接战。刘牢之等人率领的部队作战勇猛,与前秦作战胜多败少,号称“北府兵”,这也是北府兵这个专门称号首次出现。


由于得到东晋中央的大力支持,这支全新的北府军的编制和装备比郗鉴时代更加规范和有力了。晋军的编制,以军为基本单位,其规模大小视军种而定。一般来说,中央军一军兵力较多,地方王国和郡国兵一军兵力较少。中央军一军兵力,最大记载有2500人,例如《太平御览职官部》云,积弩、积射二将军营“各二千五百人”;最少的只有1000人,如晋书《职官志》云:“其卫、镇四军如五校,各置千人”。晋武帝分封诸王,为宗室王们规定了一军的兵力。当时宗室封国的大国置上、中、下三军,上下军各1500人,中军2000人;次国置上下二军,各2500人;小国仅置上军一军,兵2000人。军之下有幢、队、什、伍等编制,一军有若干幢,一幢大致有10队,一队有10什,一什2伍,一伍5人。各个级别的长官分别是幢主、队主、什长、伍长。如宋武帝刘裕时代的白直队主丁旿,也就是“勿跋扈,付丁旿”的那位刘裕的亲兵队长。

本文经指纹烽火工作室授权发布,作者原廓。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对刀剑有兴趣可加龙泉铸剑师章师傅微信:Lqbj689

获取更多知识兵器知识请关注微信公众号:lbqyj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