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剧《唐顿庄园》剧照
管家的黄金时代
林语堂曾经说过:“世界大同的理想生活,就是住在英国的乡村,屋子里装有美国的水电煤气管子,有个中国厨子,娶个日本太太,再找个法国情人。”
住在英国乡村的意思就是住在唐顿这样的英国庄园,而高水准的仆役服务的根本保证则是有个英国管家。前一阵热播的英剧《唐顿庄园》中,格兰瑟姆伯爵家的老管家卡森先生为观众绝妙地重现了那个年代标准的英式管家。
《唐顿庄园》剧照,管家卡森先生
英文中的“butler”(管家)一词起源于古法语词“bouteillier”,意为“拿酒瓶的人”。事实上,管家最初正是负责倒酒的,后来逐渐演变为酒窖的管理者。
作为“拿酒瓶的人”,管家们每天将所需要的葡萄酒从酒桶取出倒到瓶子内,并在储藏室的账簿内记录取出的分量。餐具室既是管家工作的地方,也是他的办公室。
餐具室主要放置贵重的玻璃及银制的餐盘、食器等。到了晚上,管家要小心翼翼地将餐盘保养好后,将其放回上锁的棚架内。而且,管家与厨师有着紧密的合作关系,他不仅要协助厨师准备每日用餐的菜单,还要应对主人随时可能举办的活动和聚会等。
聚会前,管家需要安排餐具的摆放和装饰品的布置工作。聚会时,管家需要侍奉在旁,听候宾客的差遣,并为他们上餐和倒酒。
此后,管家的职责一点点累加,直到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英式管家可谓达到了巅峰,职责包括统合指挥所有的仆役以及管理家庭收支。从仆役的雇用、食品与日用品的管理与采购等事务,到教育和慰劳仆役的工作,都由其负责。
贵重物品的管理与正式文书的制作也是他们的工作之一。总之,维护雇主的名声与确保家庭生活的舒适等重责大任都落在他们的肩上。
管家行业里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曾经有一位管家跟随他的主人来到印度,在一次户外的盛大餐会上,站在主人后面的管家被一个男佣告知,一只老虎正向他们走来。
于是管家轻轻地走到主人身后,缓缓地俯下身子,在主人的耳边小声说:“尊敬的主人,恕我打扰,我能借用一下您的长枪吗?”
当人们听到一声枪响后,管家继续用优雅的语调说:“大家请继续用餐,先前发生的事一点儿痕迹也不会留下。”
正如《唐顿庄园》里面的管家卡森先生,管家除了为主人解决各种麻烦事之外,还需要深谙乡间庄园生活的各种繁文缛节。他必须严谨、忠实且服务周到。卡森先生管理着一支包括女管家、厨娘、司机、贴身男仆、贴身女仆、客厅女仆等仆人组成的家庭服务队伍。
一般来说,英国每个乡间别墅约有30-50个房间,甚至也有300多个房间的。为了维持基本的生活,必须雇佣为数不少的仆役。
在1861年出版的《毕顿夫人的理家守则》以及原本是仆役的亚当斯夫妻所撰写的《奴仆大全》这本参考手册中,都对收入与相对雇用的仆役人数进行了讨论。应当雇多少名仆役才能符合自己身份地位的问题,是维多利亚时代的人们相当感兴趣的话题。
维多利亚时代的女仆画像
在18世纪和19世纪的英国大宅子中,往往有数十名仆人,其中包括管家、二管家、女管家、厨师、贴身男仆、男仆、贴身女仆、厨房女仆、洗刷女仆、清理女仆、扫地女仆、马车夫等等。
在如此多的家仆中,地位最高的当属管家,《毕顿夫人的理家守则》一书告诉我们管家年薪在40-80英镑之间。当时会雇佣仆役的阶级,他们的最低年收入大约为150英镑左右,从这个角度来看,管家是一种高薪的职业。他们的服装是特制的,同其他男仆有所区别,好的英式管家一贯整洁,浑身上下都是干净利落的,而且还有自己的休息室,通常是个虽小但很舒适的房间。
不过,并非所有英国贵族家庭中的管家都有大把男仆可以“管”的。在维多利亚时代,家仆中大部分是女仆,而女仆往往是由一名女管家来负责管理。
到了1880年,英国女仆人数已是男仆的20倍多。到了维多利亚时代末期,宅内男仆已变得稀缺和昂贵,因此某种程度上成为了财富的象征。只有在非常大的宅子里才有分工不同的男仆团队。
比如“唐顿庄园”里,除了管家卡森先生,还有伯爵先生的贴身男仆贝茨先生、男仆托马斯和威廉等等;而在较小的宅子里,管家一人可能就要“身兼数职”,比如希布登庄园中,管家曼斯菲尔德先生就要同时担当管家、贴身男仆、男仆以及马夫等职位。
管家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要事无巨细地安排。以晚餐为例,晚餐开始前,管家会用尺子量每一副餐具摆放的位置。蜡烛的长短,餐巾的折叠,鲜花的多少,灯光的明暗程度,都要严格地一一检查。
晚宴上菜由管家带领男仆进行,管家会站在主人的身后,密切注视餐桌上每个客人的举动,保证大家能够毫不失礼地用完晚餐。餐后的酒会,管家会拿着酒穿梭在宾客之间,保证他们的酒杯不会空着。客人休息之后,管家还得布置明天的活动。
完美的仆人
对于维多利亚时代的传统英式管家,雇主最看重的是“谨慎、忠诚和全心全意奉献的品质”——这样才是一个完美的仆人。侦探小说家往往喜欢在作品中描述管家,这不足为奇。确实,没有谁比管家更清楚地知道家里发生的所有事情了。
1941年的电影《公民凯恩》中,凯恩妻子同调查人员说“管家知道所有尸体埋在哪”。是啊,管家知道一切,知道所有“柜中骷髅”(即不可告人的秘密),但是完美的管家应该是僵硬的上嘴唇永远一动不动,就好像用蜡封住了似的。
在2003年,一家小报记者获得了在白金汉宫当男仆的工作机会,不久后他就向外界爆出了不少皇室的私生活信息,诸如女王早餐爱吃什么等等。此外,保罗·伯勒尔这位女王曾经的男仆和戴安娜王妃曾经的管家,更是利用了这段经历,把许多皇室生活的细节写入书籍中出版。
完美的管家是没有自己的生活的。在石黑一雄的小说《长日留痕》中,追求完美的英国管家史蒂文斯说,“当一个管家为主人殚精竭虑地服务时,我不相信他还能考虑到自己。”
史蒂文斯对此深有体会,当父亲卧病垂危之际,在阁楼中呼唤他的名字时,他正在楼下大厅里招待一群贵客,伺候一位法国外交官用热水烫脚。仆人传来父亲去世的消息,斯蒂文斯悲恸于中,但仍继续去检视客人杯中美酒是否足够,心中纵有许多泪,但脸上却仍有笑意。
而《东方快车谋杀案》里的老管家马斯特曼则代表着忠贞的极致。为了替主人一家复仇,老管家经过五年的追查,组织原来为主人服务的保姆、家庭教师、司机和厨师一干人等,跟踪致使主人家破人亡的凶徒登上东方号快车,精心策划了一次完美的谋杀,处决了逍遥法外的凶徒。谨小慎微的老管家颤抖而又坚决地刺下了第一刀。
电影《东方快车谋杀案》剧照
忠诚是英式管家具备的首要品质,当雇主将自己的房子、家庭、财产等都交由管家打理的时候,没有什么比忠诚更能让雇主放心的了。他可不希望财产不翼而飞、家里乱糟糟的、家人因食物中毒而生病或者财产被转移了。
主人们不希望整个生活如打仗般慌乱,就算大事临头,英式管家也要默默地待在幕布后面,在主人不经意间就静悄悄地将所有事情都处理妥当,让主人过得尽可能得舒适。
没落与重生
1911年,英国的家仆总数有80万之众,而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这一数字只剩下3万了。当时,除了投身战斗和为国效力以外,一战后急剧催生的新职业以及社会观念的骤变均使得管家们纷纷放下往日无比珍视的酒瓶和托盘。到1969年时,英国的男仆总数仅有1万2千名左右。
维多利亚时代末期,也就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正值工业爆炸性地大规模发展之时,人们可以选择的职业种类和岗位数量均处于迅速增长中。除了帮佣,当时的女性有了许多其他的职业选择,原本的贵族阶级也在两次世界大战后逐渐没落,随着电器产品的普及,人们的生活形态也大幅改变,加上经济不景气,英国的仆役制度日落西山。
于是,“管家”这个职位对人们的吸引力逐日递减,职业对于人们来说已不再是简单地为了生存,通过工作来获得满足感和愉悦感越发被人们所看重。供求关系的剧烈变化也使许多人家不再雇佣得起管家,何况战争带来的动荡本就使得许多昔日的有钱人无论在财富方面还是世界观方面都经受了许多冲击。
从上世纪60年代起,男管家的形象开始变得喜剧化,到了80年代管家终于成为“过时”的职业。
然而,经过了30多年的沉寂后,高级管家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复兴。如今,拥有私人飞机、豪华游艇或加勒比海上的某个小岛,对富豪们来说不再值得炫耀,他们热捧的是按照英国王室标准调教出的一流管家。尽管雇用他们可能需要支付每年20万美元的高薪,但“王室级”管家在英国及国际市场上仍然供不应求。
为顺应人们对高级管家需求高涨的形势,伦敦城市行业协会与白金汉宫联手推出了英国首个管家资格认证项目。
这些精心培养的英国管家,很多流向了“新贵”家庭。根据凯捷咨询公司和美林公司发布的2011年《全球财富报告》,目前全球富豪数量已达1090万人。这些新生的“超富阶级”已成为“新镀金时代”的贵族们,而争当这些新贵们的管家便是全新的“淘金”方式。
对于21世纪的新贵们而言,英式管家更多地象征着品位和地位,昔日的贵族必需品已成为今天的新贵装饰品。今日的管家与卡森先生这样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式管家已大不相同。“生活方式管理师”“个人助理”等等已成为英式管家的新名称。
21世纪的英式管家更像是“万能管家”,维多利亚时代贴身男仆和普通男仆的工作如今都“集成”在管家一人身上。
侍奉晚餐、打理酒窖、管理厨房等等这些已不是现代英式管家的工作重点,作为“生活方式管理师”和“个人助理”,无论什么难题,只要主人吩咐了他就需要想办法解决。
随着工作范畴的变化,现代英式管家的服饰也在变化着。维多利亚时代的管家着装是严格区别于其他低等家仆的,而现在管家们往往在平日穿着随意,一年四季该穿什么就穿什么。不过在特别重要的场合,管家们依然会穿起传统的英式管家服饰。
不管服饰如何变化,英国将生活变成了一种艺术,并且通过英国管家这一存在让其影响各个国家。
(作者:吕宇珺 栗月静)
看历史微信公众号:EYEONHISOTY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