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书大作战|哗众取宠的不是主办方,更像是媒体

15日上午开始,新世相在北京、上海、广州发起了中国版的”丢书大作战“,即联合多个出版社准备了10000本书,随机丢在北上广的地铁站以及滴滴顺风车上等公共交通工具上,以促进全民找书看书。活动还邀请了大量的明星,黄晓明、张静初、徐静蕾、张天爱等等都在微博上晒图宣传这次活动。

其实这个活动的原创在英国伦敦,月初《哈利波特》中赫敏的扮演者学霸艾玛 沃特森发推文让大家了解到了这件事,她把100本丢在伦敦地铁的各个角落,号召粉丝们去寻找散落在各处的书,由此引发了伦敦的读书热潮,而合作方是一个宣传读书的公益组织。

新世相把它规模化商业化,显而易见,中国版的丢书大作战更像是主办方的一次成功的营销活动,新世相刷爆朋友圈的10万加推文《我准备了10000本书,丢在北上广地铁和你路过的地方》让它大量涨粉,赞助商狠狠地打了一次广告,明星们又树立了自己的形象。

然而事实上的效果正如大家想象的一样,地铁里的读者少得可怜,没人认领的书被环卫工人收走。

微博上”丢书大作战“的话题讨论仍在持续增加,相反的是,媒体对此次活动的评价几乎一律负面,网友们质疑这次活动的意义。

而我却是这次活动的支持者,对于种种否定的理由,比如造成环卫工人的负担,比如地铁拥挤无力阅读,和它的正面意义相比,只不过是一件事在进行中需要不断修正的地方。探索中Bug的存在总是在所难免。

尽管丢书活动遭受到了在中国的水土不服,但是想想北上广的快节奏生活,也算是情有可原。我也从来不认为商业化是一个贬义词,何况活动并没有促销图书的行为,只不过有对于赞助的宣传,一点都不为过。而对于明星在装文艺秀爱心的说法,无论他们到底读不读书,他们起码做到了用自己的影响力去倡导正能量,这本身就是一件值得赞扬的事。

反而它的正面意义在于它的提出是在传递与倡导一种文化,这样一个社交读书文化的形成,需要的全民每一个人的积极参与,而并不是单纯的自以为聪明地去吐槽,因为这是我们这个国家需要尽力去做的事情。从意义上来说,哗众取宠的不是主办方,更像是媒体。

对于治好人们不读书的绝症这个目的,我赞同这是很难实现的。

捡起丢掉的阅读习惯也受现在的生活方式的影响,碎片化阅读明显会更多。并且一个人并不是看了几本书就可以养成读书的习惯,也不会因此就学会思考,使读书这件事对一个人产生意义。对于参与到了丢书大作战的人,大部分也只会是形式主义,捡到书以后把照片发到朋友圈和微博,对于书本身只是翻翻而已。

但是对于真正读书的人,你捡到了一本书扫码以后可以看到之前捡到这本书的人留下的评论,这是一种新的社交读书的方式。媒体对此的解读实在过少,我个人遗憾没有什么影响力。把社交加入到了读书中,这不光是一件传递对陌生人的善意、让人感到浪漫的事,这更是一种社交方式,已不再局限于这次活动本身,如果加以规范化,这会是一个读书领域的社交网络。

无论你接不接受这样的社交方式,就像你喜欢看电子书还是纸质书一样,就像你接不接受微博这样的社交网络一样,都是你自己的事,但你不能否定它存在的意义。

读书这件事,可以说的有很多,形式主义越来越多我认为有一个重大的原因,就是国内读书的人少,导致读书似乎被推崇为一个可以装逼的事,但其实这只不过是一个人的爱好和习惯,和看剧看电影一样。

之所以要推崇这个习惯,是在推崇它能给人们带来的意义,它让人们去了解这个世界,学会思考,让人们学会悲悯与爱,获得内心的满足,让人们不仅仅停留在现实的庸俗享乐,世故繁杂,抑或让人们去获取知识,玩味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摆脱低级趣味,抑或与比你更聪明的人交流思想,用内涵去处理现实生活。

只是为了消磨时光去读一本没有营养的书,也毫无意义,但是如果看一部电视剧看一部电影或者其他也能为你带来意义,拥有其他的爱好又有何不可?只不过我认为图像表达的东西远没有文字更深刻有力量,文字能够表达出来的远不止故事,更多的是思想。

遗憾的是,身为不在北上广的人,我的朋友圈并没有被丢书大作战刷爆,身边的人似乎离这件事很远。然而好消息是我们也可以加入到丢书大作战中,到新世相公众号发起丢书申请,我们所在的任何一个城市都可以加入到这个活动,你可以把这本带着故事的书丢到城市的某处,让某个陌生人分享你分享过的痕迹,感受到你的温度和善意。虽然现在免费预约的机会已经没有了,新世相还没有发出下一步计划的通知,但是我仍然保留期待。

因为我是多希望能让身边的人了解到这样的事情并且做出这样的事情,一起传递出一本书,一份善意,一种分享。



教你理性思维

Think rationally

微信扫一扫 关注 星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