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引申之三——经济学帝国主义

在这一篇里面,我们将从《经济学原理》这本书跳出来——我们依托于经济学里面一些基本的观念(比如说经济学里面前面几个定律)和思维方式,但是思考的问题却不仅仅只是这本书,而是我们身边的事情。

以“理性人”的概念来说,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应当符合我们心理深处的“利益”,而相应的,当我们期望别人按照我们的某个意愿执行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应该思考——这对他是否有利?

练过车的小伙伴们应该都有过类似的经历。一个教练员,对于不同的学员之间总像是感觉有那么一点“亲疏之别”。

有的学员就认为,这是教练不道德,喜欢“吃拿卡要”。关于道德方面的问题,在这里不做多讲,这属于“道德经济学”的范畴。

稍微留意都可以发现,那些教练特别关照的学员,要么是给过教练“恩惠”,比如说送烟送酒,这是《影响力》之中的互惠法则,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里面,这叫做“激励”;还有一类主要(针对男性教练)是美女学员,《影响力》里面提到过的,喜好法则,但是在经济学这里,可以称之为“目的”。

这里将教练对于美女学员的一种“偏爱”用“目的”来解释,或许有些人会认为这种思维方式太过于充满了“阴谋”,把人想的太过于XXX。但是我们可以从另一个生活之中常见的事情推出这种“目的论”——很多人会花费一定数量的金钱去购买一个毫无意义的乱码(买彩票)

这种花钱购买“收益”的概率,其实跟教练对美女学员心理倾斜的成本基本上差不多,而且获取收益的概率也近似相同。——固然概率极低,但是收益跟投入成本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这种“玩法”会吸引无数“梦想家”参与进这场游戏。

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学员,你没有给教练施加任何的恩惠或者“引诱”他倾斜你的优势,完全没必要抱怨教练对于某些学员的倾斜。相反,你甚至可以庆幸,你的教练是个正常人——属于那种“给钱就给力”的正常人。

等你有机会做到他的位置,你十有八九也会这么干。

在上一期的文章之中,我们举过一个例子——如果你是一个“资本家”,针对政府的各种保障法规,你会怎么处理。

经济学是一门解释人类行为的科学,它给人们最大的启示是:人不是机器,人总有对策。

在这个例子之中,“资本家”出于对自己企业的发展考虑(这个是动机),必然会选择有利于自己利益的一切行径(这个是目的),在政府政策的负激励之下(最低工资标准提升),那么推算出来的种种选择之中,其必然不会按照政府或者大众预期的“损己利人”。

从政府的视角来看,保护穷人的利益,有错吗?从资本家的角度上来看,尽量让自己在市场竞争之中活下来,有错吗?

然而结果呢?

把这一套模型搬到我们生活之中,我们来看一个社会问题,青少年的“叛逆期”。

在《影响力》概览之中,社会认同法则里面,我们曾经非常简单的提过,青少年所谓的“叛逆”,只不过是相对父母学校而言——对于父母老师,学生/孩子是叛逆的。

但是换一个视角,在他的同学和同龄人心中,他是格格不入的吗?

其实大略来说,社会认同法则,就是青少年这个时间段内一切行为的动机。基于这样的一种心态,他们会产生一系列的遵循这一动机的各种目的:比如说追求自己喜欢的异性、跟同样的学生一起“对抗”学校、沉浸在自己的“臆想”世界之中……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宣传图片

而在这个时间段,再看看我们绝大多数家长或者老师采用的教育方式——苦口婆心的说教:你的明天、你的将来、你的前途……

在这里,我们很容易感受到这两者之间根本就不在一个频道上。一方想的是融入自己的群体;另一方想的是将来的问题。

谁都没错。但是结果呢?

无论是期望提升人民工资待遇的政府,还是期望孩子能走上正道的家长,其思维方式都没有问题,只不过这种思维方式是以人的情感为主导的感性思维方式,它不会考虑问题的关键点在哪里,它更多是从大众的心理情感出发,一种下意识的思考方式。

低了,就提高;想法不对,就应当矫正……

但是用“经济学帝国主义”这种论调——对方(你所希望改变的那一方)的动机是什么?目的是什么?我的行为会给他带来怎么样的激励?他将会有哪些选择和对策?符合他利益的选择会是那一条(而这一条选择极有可能是最后的结果)

男生想追求女生,按照传统的思路就是——只用告诉女生他有多么爱她就足够了。

然而事实证明,这一种方式能抱得美人归的概率,你们自己去理解。

按照经济学的思路来看——男生应当思考,女生在现在的状态之下,人生规划是什么(动机),想要得到的,是什么东西(目的),再基于这两点,男生怎么做,可以给女生一些倾向于男生的激励?在此下一步生成的选择之中,那些因素可以促进女生作出有利于男生的决策?

图片来自于网络

在《魔鬼经济学》之中分析过一个案例——关于日本的相扑运动。

在日本相扑运动是一项非常神圣的运动,绝大多数的日本人都认为在这个运动里面没有任何作弊。

但是在列维特的此书之中,最后却非常干脆利落的指出了相扑运动之后必然存在的作弊行为。

其分析的方式,也就是基于理性人的人性,从动机、目的、激励、选择这些方面进行演绎。

相扑运动每提升一级,其社会地位跟金钱收入,都会有一个质的提升。但是晋级却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事情,需要在十五场晋级赛之中胜过八场。

列维特认定相扑运动存在作弊的一个数据依据——所有七胜七负的选手跟八胜六负(只要超过七胜)的选手,根据既往战绩预测胜率只有48.7%,但是在实际结果之上这一概率却达到了79.6%。

这是一个从情感上非常不照顾日本人的结论,但是对于我们这些看客来说,非常容易承认——这一运动里面在关键的对局之上,断然存在作弊现象。

当我们将“理性人”的模型,套入到我们的生活之中,理性选择、利益最大化行为、交换等等这些成为我们思考推断他人行为的参考标准,这个时候——

你会发现所有的无法理解原来如此,而所有的理所当然也不过如此。


《经济学原理》概览系列文章,其中部分案例是引用名家之作: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魔鬼经济学》——史蒂芬·列维特

《经济学原理》——曼昆·弗里德曼

PS:本文所倡导的,是一种正确的思维方式,并不参与各种学术论战。提供的这些想法,仅供各位读者作为一种参考标准。

下期预告:

媒体心理学N个宝:

选A你是什么人;

选B可以通过XX个小动作看到你的内心;

选C看透人心的XX个小技巧。

  ……

MD全部是一派胡言!

你的阅读时间就是最好的赞美。

倘若你意犹未尽,还请搜索微信公众号名字——“你的文具盒”,关注我们,我们相信,这会是一个令人期待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