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做完体检,面对着满眼的数值、“+”、“-”和“未见异常”这些结果,你是否会想,结果到底正常还是异常?结果里的“+”和“-”号是什么意思?检查结果中的“正常范围”从何而来?
做完体检,面对着满眼的数值、“+”、“-”和“未见异常”这些结果,你是否会想,结果到底正常还是异常?结果里的“+”和“-”号是什么意思?检查结果中的“正常范围”从何而来?为什么不同地方体检的结果会不一样呢?我们要想通过体检结果来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最好先搞清楚这些体检结果是怎么来的,这样才不至于自己忽略了结果中亮起的“红灯”,也不至于自己吓自己。
正常值往往是一个范围
在医学统计学上,“正常值”确切地讲应当叫做“医学参考值”。其是指包括绝大多数正常人的人体形态、功能和代谢产物等各项生理和生化指标常数。由于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不同的人类个体也存在差异。这就导致这些数据不是一个常数,而是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因此,化验单上的正常值通常不会是一个常数,而是一个数据范围。
但是,“范围”和“范围”还不一样,有的有上下界值,有的只有上界,有的只有下界。比如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不论过高或者过低都属于异常,因此它的正常值范围上下界都有;而肝功能中的血清转氨酶在正常情况下可以不产生,超过一定范围才算异常,因此其正常值范围只有上界值;而肺活量呢?往往当然越大越好,只有肺活量低的时候才属于异常,因此其只有下界值。
而所有的医学参考值范围都是根据以往的研究计算出来的。计算的结果为了能够相对而言比较准确地将正常值能够包含进去,排除不正常值,往往会取95%的参考值范围也可以这么理解,95%的正常人的某项检查结果都是属于所测得的“正常值范围”之内的。这么说来的话,也有不高于5%的正常人的检查结果虽然也正常,但是却不在“正常值”范围之内。这倒是有点“宁可错判5个正常的,不可放走1个异常的”的感觉。当然,也有的研究会根据所测数据的具体临床特点,取90%或者99%的参考值范围。
化验单上的“+”和“-”
体检报告中的“+”和“-”当然不是数学中的加号和减号,而是代表着“阳性”和“阴性”。我们前面说的“正常值范围”由于都有确切地数值,我们称之为“定量分析”。而这种只有“+、-”号的检验由于只能判断阳性或者阴性,我们称之为“定性分析”。“定性分析”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只要观察到了就是“+”,没观察到就是“-”;还有一种情况是根据以往所测得值范围,如果在这个范围之内就是“+”,不在这个范围内就是“-”。
“+”号往往代表着在体内发现了正常人不应当发现的东西。比如艾滋病检查的HIV抗体(+),或者乙肝检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这往往提示我们受到疾病的感染。但是有些“+”也是我们期待的,比如一位相当妈妈的女士检查发现尿中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这意味着她很有可能如愿以偿怀上宝宝了。而乙肝检查中乙肝病毒表面抗体HBSAb(+)则意味着人体对乙肝有抵抗力,不容易患上乙肝。
有时候,为了能够快速地判断体内异常情况额严重性,会通过“+”的数量来表示。比如大便中的血细胞“+”代表着发现出血,“++”代表着出血量比较多,“+++”代表着出血量更多,“+”的数量越多,就代表着出血量越多,相反“-”就代表着没有发现出血。
体检结果出现异常怎么办?
当我们的体检的某项结果不在正常值范围,或者体检结果中出现很多“+”的时候,我们首先不要去想自己是否生病了,而是要去找导致检查结果异常的原因。比如,我们头一天晚上熬夜、喝酒或者吃得油腻了,都有可能导致我们的肝功能、血脂等检查指标超出正常值范围。我们如果头天晚上吃了“毛血旺”了,很有可能在大便常规检查中出现血细胞(+),而这时候大便中所检查到的血细胞并不是自己的,而是头天所吃的食物中含有血制品。另外,还有可能我们刚好就属于那被误判的5%。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另选时间或者另选地点,再查一次。
如果我们复查了多次,还是出现检查结果异常,甚至在平时中已经感觉到了明显的不适,或者家中曾经有长辈患过类似的疾病的话,我们更不能掉以轻心,给自己找没得病的借口。我们需要做的是在医生的指导下,做更加全面的检查,及时作出诊断,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