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28日召开会议 指出,要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同时,注重抑制资产泡沫和防范经济金融风险。
“注重抑制资产泡沫”表述受到社会各界特别是经济界的广泛关注。这反而说明,中国经济金融中的泡沫已经很大,风险已经很高,杠杆非常严重。这才受到了最高决策层的重视。
最值得品味的是,中央政治局会议在2016年7月就将“抑制资产价格泡沫”放在“降成本”部分予以强调。不过,10月这次是最高决策层第一次在“货币政策”部分强调“抑制资产泡沫”。这对货币政策来说意义重大。最少说明两点:一是目前经济金融存在的泡沫与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不无关系。一个时期在实体经济难以吸收情况下,货币信贷大放水,结果是都流入到了房地产领域,催生房地产泡沫迅速膨胀,金融风险迅速攀升。二是泡沫哪里来必须回到哪里去,谁的孩子谁抱走。既然是货币政策大放水酿造了泡沫,那么货币政策就应该立即转换方向“注重抑制资产泡沫”,目的是“防范经济金融风险”。
一个问题提出来了,即这是否意味着中国货币政策转向了,即由稳健的货币政策转向紧缩的货币政策呢?不可否认,目前货币政策转向适度紧缩的压力不小。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较大幅度贬值,房地产过热、房价暴涨带来泡沫风险凸显,虽然居民消费品价格维持在低位,但是产能过剩行业的煤炭等资源性价格迎来一轮无厘头的暴涨,说到底还是过度宽松货币信贷惹的祸。但是,CPI维持在低位,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很大,流动性存在的结构性问题没有很好解决。这些矛盾交织在一起要求货币政策的主基调仍是稳健二字。要求货币政策“注重抑制资产泡沫”前面是有定语与前提的,即“要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同时”......这个定语与前提千万不能忘记与省略,否则就有断章取义的曲解歪解之嫌疑了。
当然,最高决策层首次要求货币政策“注重抑制资产泡沫”,表明货币政策在稳健的主基调下重点与策略已经发生变化。2014-2016年历次政治局会议的“货币政策”部分,主要强调“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注意疏通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而此次政治局会议的“货币政策”部分只字未提“稳增长”,并且首次将“抑制资产价格泡沫”放在了“货币政策”部分,货币政策的重心转向还是比较明显的。其原因在于经济L型发展中,“资产荒”导致金融风险堆积、房价过快上涨威胁可持续增长。
值得反思的是,中央政治局今年7月份会议就要求“抑制资产价格泡沫”,而货币政策不理不睬,落实的不够好。7月份信贷投放几乎全部流入房地产,8月份继续大规模进入楼市。中国9月金融数据也延续了8月的回升势头,新增人民币贷款、社融规模均超预期。其中,新增人民币贷款中有近四成来自于房贷。放松货币信贷只是有利于房地产一个行业了。货币政策转向去泡沫、降杠杆,转向服务服从于供给侧改革,而不是利用货币政策拼命刺激需求侧。以风险控制为主,抑制资产泡沫已经迫在眉睫了。这次特别把“抑制资产泡沫”放在货币政策中予以强调是完全必要的。
这里面必须强调提醒两点:一是在货币政策“注重抑制资产泡沫”和刺激总需要的边际效应大大降低之际,财政税收政策必须发力。包括加大财政资金对公共品的投入,较大幅度降税降费。二是从债券市场角度来讲,投资者不应忽视,央行的货币政策重心已然转向防范资产价格泡沫和金融系统性风险,货币市场的波动加大不可避免,投资者应当防范债市陷阱,避免过度期限错配和加杠杆行为。特别是应该尽快从加杠杆与泡沫资产投资领域撤离。
特别重要的是,必须引导货币信贷脱虚向实,尽快向实体经济流去。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本质要求。近两年,我国资金“脱实向虚”有所加重,资金在金融领域空转增加,推高了资金成本,加剧了资产泡沫,累积了系统性风险,这既不利于实体经济也不利于金融健康发展。因此,严防资金“脱实向虚”十分重要,这也关系到我国经济能否顺利转型。
特别要引导货币信贷政策向创新型领域发力。当前,新一轮产业革命加速成长,金融业要适应科技创新行业高风险、高收益、周期长的特点,引导资金更多流向这些行业。培育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根本性的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