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殷商和西周军队都不爱用长矛?

和后世相比,殷商早期的军队比较寒酸,只有步兵这一个兵种。这些步兵们的武器除了弓箭之外,便是各种短戈和简陋的盾牌。殷商地区也出土过一些早期的青铜矛头,和其他地区相比,这些矛头无论是形制还是工艺都比较落后。学者们认为,长矛不是殷商地区的传统兵器,而是由外界传入的。

根据后世经验来看,矛是最有效的格斗武器,和矛相比,什么刀剑斧子,方天画戟,要么威力不足,要么属于摆设,统统都不够看。商人惯用的戈,实际上属于一种异形斧,按道理说也是不如矛好使的。

但具体到军队装备什么武器的问题上,除了要考虑实用性之外,还有一个因素是必须要考虑的,那就是习惯。想想也知道,军队之前用了那么久的戈了,一样打胜仗,你说长矛好使就要换长矛,凭什么?

别说古代了,即便是现代,你要换个装备,都会遇到一些阻力。但习惯毕竟抗不过生产力。商代中后期,长矛的装备量还是有所提高的。除了武器装备在更新之外,当时的战争模式也开始变化。军队虽然仍以步兵为主,但也出现了另外一种新的兵种——车兵。国内出土过一些商代的车子,有人认为这些车子有可能是战车,并据此认为,在商末时期,殷商军队可能拥有少量的战车部队。

殷商的实际控制面积并不大,也就是现在的中原地区——并且还不是全部,只是一部分。毕竟古代没汽车没电话,控制领土是一件很难的事情。除了实际控制区域之外,大江南北还有不少大大小小的诸侯,这些诸侯也是臣服于商王的,因此这些诸侯的领土也可以算作殷商的领土。

那么问题来了,万一某个诸侯,他不想臣服商王了呢?比如周人,就是这么想的,周是臣服于殷商的诸侯之一,最初活动于陕甘地区,后来逐渐扩张势力范围。这个扩张着扩张着,他的野心就来了。周武王姬发即位后十一年,率领军队进攻殷商的都城朝歌,这次战役被称为牧野之战。

战前,周武王姬发将大军开至牧野城外。检阅完军队之后,姬发开始战前动员,在他的命令下,戈兵摆正盾牌、举起手中的戈,长矛兵将长矛竖在地上。姬发历数纣王的过失,并对战士进行了激励。大致说就是告诉将士们,最后一任商王帝辛是个十恶不赦的大坏蛋,咱们打他是对的,你要不灭了他,他就灭了你!周军听完姬发的动员之后,拔起武器奔赴战场,朝歌城破,商朝灭亡。

周武王灭商后,建立周朝,定都于镐京。前771年,犬戎军队攻破镐京,周幽王被杀,其子即位后迁都洛邑,即周平王。从地理位置上看,镐京位于西部,洛邑位于东部,因此后世为了便于区分,一般习惯称呼武王到幽王时期的周朝为西周,平王及其以后的周朝为东周。

西周时期,中国的青铜文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西周军队的常规装备中,青铜武器所占的比例相对商朝有很大的提高,石质武器和骨质武器逐渐被边缘化。

刚才我们说过了,商朝人之前不用矛,后来学会用矛之后渐渐开始用矛。那么按这个发展路子,西周的矛应该比商朝更多,毕竟他又多发展了几年嘛。

但实际并非如此,中国出土了大量西周时代的青铜戈,但同时期的青铜矛出土实物很少。而且《考工记》中说,西周的长矛分为酋矛和夷矛两种,酋矛长20尺(394cm),步兵使用,夷矛长24尺(483cm),适用于车战。但根据出土文物看,西周时期步战矛的长度一般为165~220cm,车战矛的长度一般在280cm以上。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呢?有人认为,这跟周人的作战习惯有关。

根据现有的研究来看,车战在西周时候开始盛行。

车战的主体是马拉的双轮木制战车。一般来说,一辆战车配有三名士兵,左方士兵携带弓箭,负责远程攻击;居中的士兵驾驭马匹,负责控制车辆的行进方向和速度;右方士兵装备长杆兵器,负责近距离格斗。

负责近战的士兵可用的武器包括戈、戟、殳和矛。相对而言,戈戟的数量更多一些。

一辆战车配有若干步兵,他们共同组成了一个作战单位“乘”。战车上的三名士兵都是贵族或者中小奴隶主出身,配备昂贵的青铜武器,是作战的主力。

关于车战的实际情况,现在也无从得知,按照多数人的推断,应该是这样的:大家把战车排成一排,每辆车的周围跟着一帮步兵,然后就轰隆隆的往前开,遇见敌军就放箭,如果敌军的战车翻车了,大家就上去围殴他。

在这种作战状况下,步兵的价值在于辅助作战,例如守护战车和追击溃敌便是他们的责任。战斗中,如果战车被击毁,那么这个作战单位也就崩溃了。

《考工记》中说:“有虞氏尊尚制作陶器的技术;夏后氏尊尚建造宫室、开挖沟渠的技术;殷人尊尚制作梓类木棺的技术;周人尊尚制造车舆的技术。”

有学者认为,由于周人的技术惯性,西周军队比商代军队更加的推崇车战。在车战时,弓箭是主要的攻击手段,当战车被迫停止时,士兵需要进行近战,而近战时的武器一般是短戈。只有当两辆战车错榖而过时,士兵才会使用长戈、长戟或长矛去攻击敌人战车上的乘员,而这种机会在战场上并不太多。

由于西周不重视长矛,因此矛在西周的发展相对缓慢。大体来说,西周矛头的形制与商代相仿,商代的几种矛中,除了亚腰形矛头不见于西周时期之外,其余样式如柳叶矛、等腰三角形矛、圭首矛都在继续使用。

存世的西周矛头中最多的是带有双耳的柳叶矛。部分带耳柳叶矛的骰由菱形变为圆形,为了防止旋转,骰上设有钉孔。这些柳叶矛的厚度要明显大于商代的柳叶矛,这样可以避免矛头折断。

西周时期还存在一些形制特殊的矛头,长安张家坡和房山琉璃河出土过带有倒刺的西周早期矛头。南方还出土过一些西周晚期的矛头,銎口分叉,呈燕尾状。这种燕尾銎口的矛头在西周时期属于非主流产品,但将在未来春秋战国时期发扬光大。整体上说,现存的西周青铜矛中,制造于西周中期以后的很少。

本文为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滚滚。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获取更多冷兵器知识也可锁定我们的微信公众号:LBQYJ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