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莱塔西奈会战:战象仅靠气味就阻止了骑兵冲锋

BC317年的帕莱塔西奈会战(Battle of Paraitakene),是继业者战争中骑兵运用水平最高的战例之一。在将攸美尼斯逐出小亚细亚后,“独眼龙”安提柯(Antigonus)追逐前者来到东方。得到东部各行省总督的支持后,“保皇派”联军的领袖攸美尼斯,得以获得一支强大的军队,正面挑战安提柯的进攻。在帕莱塔西奈,攸美尼斯投入了6300名骑兵,17000人的方阵和约18000人的轻步兵。而安提柯则拥有约28000名重步兵、数目不详的轻步兵和8600骑兵。

双方的部署方式总体上与亚历山大时代相同,各自以重骑兵为核心,组成了主攻的右翼,方阵组成中央,而轻骑兵组成左翼,进行迟滞和防御作战。在安提柯的右翼,包括1000名原伙伴骑兵在内的、总计3000人的冲击骑兵和30头战象,组成了安提柯直属的攻击主力。而在这些部队的前后,300人的精锐骑兵被分成6个小群,150人的塔兰托式轻骑兵则部署在侧翼。这些外围部队的作用,在于进行侧翼掩护和威力侦察,同时驱逐对手的轻骑兵,而为主力的作战消除阻碍。安提柯的右翼面对的,是攸美尼斯的3400名骑兵(轻骑兵为主),辅以45头战象和配属的轻步兵。

在战场的另一边,攸美尼斯则亲自指挥约2900名重骑兵和40头战象,其中也包括了数百伙伴骑兵的老兵。和安提柯一样,攸美尼斯同样以数百人编组成小的战术单位,作为主力的前卫和侧翼保护。他面对的是安提柯的副手米底总督培松,后者拥有4900名轻骑兵,包括了部分来自帕提亚的马弓手和塔兰托的标枪骑兵,而这些骑射手的灵活性将对敌人造成严重的威胁。

会战开始后,安提柯首先开始行动,但领先的右翼攻势却被迫中止:攸美尼斯的左翼重重设防,战象、轻步兵、骑兵组成了密不透风的防线。安提柯的前卫掠阵而过,找不到防线上的漏洞,而且由于地形限制,安提柯也无法绕过这条防线。权衡再三后,他放弃了从正面进行不明智的强攻,而让自己的右翼撤回了出发阵地。

在右翼攻势受阻的同时,他的左翼却出人意料地主动行动了。培松的轻骑兵反客为主,直扑攸美尼斯的右翼。由于大风带来的漫天沙尘,让骑射手在其中若隐若现,攸美尼斯的轻步兵无法在对射中驱逐培松,而联军的重骑兵又无法赶上轻骑兵的速度。培松利用这一点来去自如,同时用箭矢和标枪不断射击目标巨大的战象。在这样的僵持中,攸美尼斯的战象逐渐开始受伤,他担心战象暴躁失控,于是决心彻底解决培松的威胁。部队转移的命令被下达到左翼,攸美尼斯从这里抽调了一批轻骑兵,横贯本方战线后方来到右翼。利用这些部队,攸美尼斯发动了一次侧翼的攻击,当培松的轻骑兵故技重施转身就跑时,联军的轻骑兵紧紧跟上,一路驱逐前者远离战象。培松的部队始终无法回头重整,这给了重骑兵进攻的机会,攸美尼斯趁此机会发动冲锋,以战象为先导,他的重骑兵主力终于能够在右翼顺利进军。

就在安提柯的左翼最终被驱逐时,中央的步兵战斗也分出来胜负。尽管在方阵的数量上少于对手,但攸美尼斯的战线上包括了著名的银盾军(Agryraspides),这些东征军时期的精锐老兵,有着无与伦比的战斗技巧和名望。安提柯用以面对银盾军的,是亚洲兵员组成的次等部队,结果遭到了一边倒的屠杀。以此为突破口,攸美尼斯的方阵取得了全面的胜利,安提柯也因此在左翼和中央都被击败。

至此,安提柯一方的局势已经极度不利,他的幕僚开始劝说他放弃会战。但执拗的安提柯依旧带领右翼待机试图扭转战局,并最终等到了机会。随着中央方阵的获胜和进军,攸美尼斯兵力被削弱的左翼,无力再维持与中央的联系。安提柯抓到了稍纵即逝的战机,立即发动了冲锋,伙伴骑兵冲进了敌军左翼骑兵和中央间的缺口,这个完美的冲锋与亚历山大本人在高加米拉发动的最终一击极为相似。随后,安提柯的重骑兵再向两侧转向,击破了攸美尼斯的左翼骑兵,将其指挥官欧德莫斯逐出了战场,并威胁到了联军方阵的背后。

攸美尼斯迫于背后的威胁,只得放弃了进一步追击,而纵容安提柯的败军撤出战场,后者也通过冷静的指挥,将惨败扭转为一场非决定性的平局。会战的结果,是安提柯占据了战场并在名义上获胜,但他的方阵部队遭到了歼灭性的打击,3700人阵亡,超过4000人受伤,骑兵则只有54人战死。攸美尼斯的540名步兵和少量骑兵战死,受伤者不过900人。

帕莱塔西奈会战中,双方的骑兵进攻都极端依赖多兵种的配合,战象的气味能够有效遏止战马的冲击,而轻装部队对于重骑兵的掩护则不可或缺。而双方优势翼失败的初期行动,则清楚地展示了,缺乏配合的重骑兵作战效力的低下。对于骑兵侧翼进攻企图的毫不掩饰,使得敌军能够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并将在未来的作战中构成希腊化军队中骑兵侧翼进攻的主要障碍。

本文经指文烽火工作室授权发布,作者原廓。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获取更多冷兵器知识也可锁定我们的微信公众号:LBQYJ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