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承诺一致性法则
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完。
基础形态
试想上文里面,大家在商店被服务员“忽悠”购买了一件错误的商品之后,请问你回家朋友问你为什么买这个东西的时候,你会怎么回答?
完全有理由相信,绝大多数人会说——“这个东西XXX,你不知道在XX上面,它有着精湛的工艺/优秀的做工/大家的选择……”
当然,这不是狡辩。这是我们心理上给自己的暗示而已。
我们总是会认同我们自己曾经的选择。
比如说我们现在玩个游戏,最简单的游戏,掷硬币。
正面我赢,反面我输。
当你决定选择反面的时候,你是否会觉得,硬币出来反面的概率更大?
然而概率学会告诉我们——正反都只是50%的概率而已。
这就是我们的承诺一致性原则。
当我们对某个东西做出承诺(或者是选择)之后,我们在接下来的举动里面会较多的维护我们这个承诺(或者是选择),以证明我们的正确性(一致性)。
就算我们主观意识寻找的理由被现实一一击破,哪怕到最后连底裤都输光光,我们也会给自己找出一些理由来……
作为一个汉子,你想让妹纸对你死心塌地?——很简单,让她做出这种承诺就够了。
承诺一致性法则里面,承诺是关键。一致性是我们潜意识所支配的,不用去理会。
同互惠法则,承诺一致性法则也有一些变种。
变种:状态承诺
你现在追求一个妹纸,然而妹纸直接拒绝了你——请问,你能立马调转枪头去追另一个妹纸么?
这是承诺一致性;
换一种,现在有个你不喜欢的妹纸追求你,你答曰“暂时不想谈恋爱”,但是你发现你对另一个妹纸产生了好感——请问,你这个时候能够直接开工么?
这是状态承诺的一致性。
第一种情况相当于是做出一个选择/承诺,你下意识的希望保持这种承诺/选择;
第二种情况则是你承诺出一种状态——现在不想谈恋爱,你下意识的,也会维持这种状态(哪怕这种感觉并不爽)。
知晓了承诺一致性原则,这里要附带给各位想追求妹纸的男生一个警告——别上来就让妹纸送给你一个拒绝的承诺!
看上了一个女孩子,什么是最蠢的做法?在两不相知的情况下去跟妹纸表白(或者其他类似行径),直接吓坏对方,得到这么一句回应——“不好意思,你不是我喜欢的类型”。
这个时候,毫无疑问就是让妹纸给了你一个承诺,拒绝的承诺。这种情况下,就算之后你功成名就,妹纸也不可能跟你走——因为她会下意识的遵循自己的承诺,也就是这一部分开头那句话“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完”。
变种:步进承诺
但是有些人可能就不乐意了,天上地下,她是唯一的,我应当如何才能……
试想,我们身边从来就不乏狗头军师——先从朋友做起。
其实,在最开始不暴露自己“野心”的状态之下,从朋友一步步将原本不可能的发展成恋人,就是步进承诺在我们身边最常用的例证。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身边有不少人从朋友慢慢一步步发展成恋人的:
开房间不可以,那一起看电影没问题吧?
牵个手不可以,那一起爬山没问题吧?
跟我回家不可以,那去探望下我生病的亲人没问题吧?
……
这些都是步进承诺在这方面的引用案例,现在网上各种乌七八糟的泡妞教程把妹学院,在这方面利用的根因就是这个心理活动——步进承诺。
(PS:PUA的把妹技巧里面,很多都是暗暗契合这些心理上的控制,只不过无数跟着教程案例学习的信徒们,最终能够出山的压根没几人。关键在于活学活用,针对不同的人,选用策略可能大相径庭,在本文之中引用这些案例,只是为了说明心理上的依据,并非作为成功案例来剖析,跟风,慎重!)
这个事情对方不可能直接答应,那我们将这个目的拆分成一小步一小步,慢慢让对方一步步答应。
这就是步进承诺。
变种:引诱承诺
“本店所有商品,1元起价!”
这个标牌,在这里一旦说出来,恐怕所有人都在身边见过。
那么自然,进去之后有没有这1元钱的东西?
其实有没有都无所谓,重点在于这个引诱。
商家用1元钱作为诱饵(引诱),引诱你进入商店(你做出承诺),(为了保持自己的一致性)就算这个诱饵你找了半天没找到,你或多或少会(出于某种考虑)翻一些其他的商品。
这个引诱承诺,无论是商家,还是在PUA的教程里面,都是属于用烂了的玩法。
可能看到这里你还不明白,引诱承诺如何用来把妹。
那么——装逼把妹你知道吗?
我们都知道“装逼”的定义,——假装自己很厉害很牛。
现在这个很厉害,很牛(比如说土鳖装土豪),就是抛出来的诱饵。在这种状态之下,引诱对方作出有利于自己的决策。
而后,等契约成立,撤去这个最初的引诱点(土豪转身变土鳖),根据承诺一致性,其实真正完蛋的并没有多少。
对方会寻找其他的支撑点来支撑自己的承诺(比如说内涵、气度、前途等等)。
上面这一句话,就是引诱承诺得以泛滥的潜意识根因。
当对方撤去了最开始吸引我们的理由之后,我们却会主观上去自我辩护、寻找理由来解释自己的选择/决策。
应对策略
“死脑筋地保持一致愚不可及。”——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
任何时候,当情况发生变化的时候,我们只需要思考——这真的是我需要的吗?
其实承诺这一部分,还暗合了“面子”“层次”这种虚幻的外衣,对于这种套路的解决方案,我只能给你两个字。
理智。
三、社会认同法则
在写到这几个字的时候,突然发现这句话直接就已经解释了。
为什么满世界都是《乌合之众》。
是的,这句话恐怕从另一个角度直接告诉了我们,我们为什么会“从众”。
基础形态
在淘宝上购买某个东西,绝大多数人都会看看销量吧?
当某个所谓的“爆款”你看上去觉得不过如此的时候,你是否会怀疑是不是有什么关键的信息自己遗漏了?——而不是怀疑这个所谓的“爆款”你根本就不喜欢。
他们都结婚了,为什么你还没结婚?
……
这种栗子根本就不想举,因为身边处处都是。
一般来说,在我们自己不确定、情况不明或含糊不清、意外性太大的时候,我们最有可能觉得别人的行为是正确的。
而且,我们会根据他人的行为来判断自己怎么做才合适,尤其是在我们觉得这些人跟自己相似的时候。
这种情况有一个非常注明的案例,就是世界闻名的“吉诺维斯事件”。
38名目击者看到事件的女主角被暴徒攻击杀死,但是所有人都未曾报警或者救援。
这一事件与前些时日的颐和酒店事件基本上是一个类似的性质。
媒体那一套说辞谁信谁白痴——这只不过是典型的社会认同性原则作祟导致的“多元无知”罢了。
每个人都得出判断:既然没人在乎,那就应该没什么问题。
变种:疯狂的信徒
在这里,我不得不跟“传销型微商”道歉——因为,我又要拿他们当案例了……
首先我们必须要承认一个事实——每一个独立的成年人,他的智商都是正常的。这个问题很关键,这决定着我们接下来一系列的推论。
当“总代理”杜撰出某个产品——这里就假如说是一个名为“养生水”的产品吧(实质上就是普通的矿泉水加一些淡淡的味道,比如说糖、盐等)。
总代理跟二级代理说,“这种水,可以舒筋活脉、延年益寿,市场价100/ML,现在我以10/ML的价格卖给你,并且你卖不出去可以退给我。”
二级代理跟三级代理说……
三级代理跟四级代理说……
……
最后用户购买了N级代理这一款产品。
OK,回过头来,用户的行为我们不多说——因为就是承诺一致性原则里面的,就算用户明知道自己上当了,也不会轻易承认。
我们看这里面层级代理们。
上面已经假设过,他们每个人的智商都是正常的。
他们相信这个东西吗?——你相信吗?
但是为什么我们在这种情况下还是会看到朋友圈里面那些每天疯狂传播的这些垃圾信息?
因为驱使信徒们宣传其信仰的,并不是先前的确定感,而是一种逐渐扩散的怀疑。
信徒们已经走的太远了,他们为了这个不确定的东西放弃了太多的东西(承诺一致性),要是信念破产了,他们也完蛋了!
所以,当你跟这些代理们正常聊天的时候,他们显现出来的情况是那么的“愚不可及”,而这,其实恰恰是他们得以苟延残喘的基本因素。
应对策略
首先,这种社会认同并没有什么问题。
在对于基础形态下的那种盲目从众,根本就是我们简化生活的一个重要习性——倘若凡事都需要我们去查证资料求得答案,岂不是太累?
说道那种围观施暴的行径,倘若我们不幸成为其中受害者。
你要知道,旁观者群体没能帮忙,不是因为他们无情,而是因为他们不能确定。
依据这种原则,你的最佳策略就是减少不确定性,让周围人注意到你的状况,进而搞清楚自己的责任。
下一篇:
喜好法则、权威法则。
你的阅读时间就是最好的赞美。
倘若你意犹未尽,还请搜索公众号名字——“你的文具盒”,关注我们,我们相信,这会是一个令人期待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