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跳舞是一件快乐的事,它是人类普世的表达方式,也是高效的社交方式。它通行于全人类,无视国界、语言、文化障碍。青少年喜欢追星,爱唱歌跳舞,但是你真懂得音乐的魅力吗?
节奏蕴含强大力量
唱歌跳舞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有节奏,就是有节拍的律动,好像有规律地脉搏跳动。节奏蕴含强大力量,它可以平复人的情绪,可以鼓舞士气,也可以安抚婴儿。甚至某种情况下,节奏可以改变意识,使人达到“与天地合”的微妙境界,比如宗教仪式活动。有些地方用音乐来治疗疾病,比如中风、帕金森氏病等运动障碍。
而更重要的是,节奏律动对人类繁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远古时期人类的语言尚没有完全成熟,那时不论男女,就靠节奏的力量表达对彼此的爱慕。随着音乐和舞蹈,身体有节奏地动起来,这种协调的身体运动发出了一个信号,表明这人身体健康而有活力,从而增加其“择偶”吸引力。而这种信号是诚实的,绝不可能欺诳。
除了寻找配偶,在节奏的共鸣下,人们在一起唱歌跳舞,还能加深邻舍感情,建立信任合作,促进彼此和谐共处。音乐与舞蹈就有这种社会效应,它防止了早期人类社群解体,杜绝小团伙的出现,促进了人类文化繁荣。直到今天,这种社会效应依然有强大作用,美国有些监狱就用音乐和舞蹈来安抚、团结犯人。
神经夹带
可以说节奏感人人都有,反映在生理结构上,就是当外部环境输入有节奏的刺激时,大脑对其进行的反应,科学家将这个反应机制称为神经夹带。
当音乐声进入大脑、有节奏的刺激产生时,神经夹带就会发生,它会引起大脑同步周期活动。这种周期活动又与外界有节奏的刺激两相呼应,它就能长久持续下去。另一方面看,当周期活动形成,大脑同时也“期待”有节奏的刺激继续进行。
这样,神经夹带就实现了它的功能。它把外界所输入有节奏的信息处理后,再把它通过神经传导,在合适的时间(节奏间隔),送到合适的地方(肌肉运动)。这就意味着当音乐响起,神经夹带能预测到下一个节拍出现的时间,使人的动作与节拍吻合。
自己孕育节拍
节奏感可以说是一种本能,但却不是每个人都能清晰感觉到它!有些人一听音乐,身体立刻响应,随着节拍动起来。有些人节奏感很强,一拍一拍的动作像机器人那样精密,比如著名歌星迈克尔·杰克逊。而有些人却学不成杰克逊那样子,甚至还有些人根本踩不到节拍上。这种节奏感的个体差异,缘于神经夹带的联结强度。
借助脑电描记技术(EEG),科学家以两种不同节奏作为刺激物,检测神经夹带联结强度与节奏感的关系。第一种是有规律的节拍,能发出周期性的声音。第二种是一段“剪切”节拍,它发不出周期性声音,有时该有声音的地方被剪切了。
实验表明,完整有规律的节拍和被剪切的不规律的节拍之间,有些人的反应差异很大,有些人差异很小。反应差异大,说明外界刺激影响了个体感知节奏,差异小说明外界刺激几乎不影响个体感知节奏。
从另一方面看,有些人需要外部刺激才能感知到节奏,而另一些人则不需要,自己就能主动感知到节奏,换句话说,他能自己孕育节拍。
一个人若能自己孕育节拍,就会有很强的节奏感。实验也表明,人的节奏感越强,神经夹带联结就越强烈。
所以,有些人节奏感天生就很强。好比学跳舞,有人一听音乐就能翩翩起舞,而且舞步能踩到鼓点上,另一些人努力练习,可是稍不留神就踩错鼓点,原因就在于他们神经夹带的联结强度不一样。
能否改善人的节奏感?
虽然科学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有两个问题仍需深入研究。
首先,人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神经夹带强度?科学家猜测,从初级水平上看,这种差异可能来源于听觉处理的神经反应效率,而从高级水平上看,可能来源于听觉处理与运动皮层区域之间的神经连通度。
另一个问题是,神经夹带的研究成果能否改善人的节奏感?科学家寄希望于一种脑刺激技术,它以特定频率刺激大脑,诱导神经夹带同步反应,逐渐增强其联结强度。这种技术为我们带来了光明前景,通过增强神经夹带,进而提高人的节奏感。
所以如果你有很强的节奏感,唱歌跳舞去追星,或许会懂得音乐的魅力,但如果你没有好的节奏感,一味赶时髦去唱歌跳舞,或许正在浪费你的其他某项特长哦。
本文源自大科技*百科新说 2016年第10期杂志文章、欢迎广大读者关注我们大科技的微信号:hdkj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