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基本前提
两个人分手的原因都是因为一方不能或不再能提供另一方想要的东西了,或者双方都不能再提供对方所要求的东西。并非只是物质,更多的是精神。小三还是绿帽,用道德神马的来说事都是为了回避,回避最根本的供求问题。试问,一个女人让老公很满意,老公怎么会找小三呢?顶多年轻太好奇,找找小姐而已。同样,一个男人令女人很满意,女人干嘛给男人戴绿帽呢?男人宁愿深陷在“绿帽”的痛苦中愤怒和自伤,也不愿面对一个事实:自己没有提供给女人她想要的东西。
我听过最扯的一个男人找小三的理由是:我想谈个恋爱。我当时想:真混蛋,难不成你老婆是童养媳?
要开始今天的话题,必须先明白感情破裂的真正原因。
所有背叛都是衍生物,真正的原因是想要的没有得到。
2. 女人到底需要什么?
鉴于男性是目标型动物,女人是过程型动物,说清楚女人的“想要”和“需要”更能解决问题。
不着急,我们先回想一个故事:潘金莲与武大郎与武松与西门庆的故事。
潘金莲是个令人唾弃的女人。她贪婪,想要武大郎的诚实,武松的魁梧,西门庆的富贵。这仿佛是共识。这是众所周知的部分。其实还有一个部分:潘金莲原本是地主老财家买来的下人,地主老财想收她为妾,她不肯,宁愿嫁给武大郎。这个部分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
这个部分说明,潘金莲不是一个贪图富贵虚荣的人。所以她并不喜欢西门庆和他的钱,她要做人姨太太不用等到西门庆出现才做,早有机会。当然她也不喜欢武大郎,武大郎本身不具备女人喜欢的特质。她喜欢武松,如果潘金莲是现代女性,她会直奔武松而去,根本没地主老财、武大郎、西门庆什么事儿。
潘金莲原本打算将就着过完一生,至少跟着武大郎做个清白老实人好过嫁给地主老财。可是,偏偏她碰上了武松,她爱上了武松。
她是怎么爱上武松的?武松一出现就是个打虎英雄,这一点满足了女人对男人勇敢、强壮、正义的要求。这是集体无意识给女性留下的遗传基因:在远古,雄性必须勇敢、强壮才能保护雌性,保护家园。现代,男性必须有勇有谋,还有毫不动摇的正义感。有正义,勇气与智谋会令男人成为英雄,没有正义,勇气和智谋会令男人成为魔鬼。潘金莲是个普通女人,她不可避免的被武松吸引了。但是,她还没有爱上武松,只有被吸引是不够的,女人会喜欢各种偶像,却不会因为偶像不要老公。武松此时只是潘金莲的偶像。
可是,武松回到家后,事情就变了。武松很爱哥哥,很听哥哥话,在哥哥面前,他没有任何英雄的痕迹,他变成了一个平凡普通的男子。此时的潘金莲开始爱上武松,她从武松的眼里看见对武大郎的用情至深,于是她幻想武松对自己也能像对武大郎一样,用情至深,有别他人。
女人对英雄的定义可能不同,但女人都需要她认为是英雄的那个男人来单独认可她独特的价值,也就是对她另眼相看。只有自身独有的价值成功地吸引了这个男人,女人才会认为自己控制了这个男人。当然,这个价值必须是独特的,漂亮还是学历不是独特的价值,女人希望是自己独一无二的灵魂吸引了这个她定义里合格的男人。
当完成了这种控制之后,女人就希望男人来控制自己,控制局面。此控制并非各种令行禁止,它还是一种吸引,这个男人必须持续的加深自己当初吸引这个女人的特质并不断散发这种特质,这就是俗称的“散发着浓浓的荷尔蒙的男人”,人们不知道怎么形容这种特质,于是用最原始的词语。只要这个男人持续散发吸引这个女人的特质,女人就会被这种吸引控制,自然而然的在男人的控制之内。
吸引每个女人的特质是不同的。有人喜欢金秀贤也有人喜欢宋仲基。所以每个女人的标准是不同,但她只会按照自己的标准,找一个分打的最高的男性,最满足自己标准的男性,这是为她眼中最优秀的男性,然后深深被其吸引,不愿自拔。
吸引才是最终极的控制力,就像无论过多少百万、千万、亿万年,男女都会互相吸引,互相控制。男人如果不爱女人,自然没了许多烦恼,正是女人对男人的吸引导致男人多了许多不想要的烦恼和思考,这就是一种控制:你的注意力一直在我身上,你停止不了关注女人,你控制不了自己的注意力,因为我控制了。女人也是这样被男人吸引并控制着。
女人控制一个男人来控制自己,其内涵就是吸引一个男人来吸引自己。第一步是在被自己吸引的男人里挑选,找到最吸引自己的男人,再判断这个男人是否被自己除外表和包装外的什么特质吸引,如果有,那么这个男人就满足了这个女人的全部需要,因为她吸引了这个男人,而这个男人也吸引她,她成功的控制了这个男人来控制她,她自己的价值在自己认可的价值里得到了体现。
马蓉同学与王宝强小朋友的问题出现在第二步,马蓉无疑吸引了王宝强,王宝强也满足了马蓉表面上的择偶标准,但是王小朋友在婚后没有持续散发吸引力,马同学感到自己虽然控制了这个男人,可这个男人却没有在自己控制之下控制自己。
咱说简单点,女人就是想要一个令自己崇拜到心跳的老公,但这个老公只能看见自己的心跳,无视其他小粉丝。女人自己要扮演一个小粉丝,但作为英雄一样的老公,不能仅当自己是小粉丝,而应该是唯一一个可以指手画脚的小粉丝,然后女人不会真的指手画脚,她会搬个小板凳,看男人英雄一样的演绎人生,然后陶醉在男人只看得见自己的眼睛里。
女人需要一个哥哥、情人、父亲三位一体的男人做老公。王小朋友差不多只做了情人,甚至有点像弟弟。比如王小朋友要到公园翻跟斗,叫马同学数数,可是马同学想找个哥哥陪逛街。此时,王小朋友没有变身成哥哥,依然做一个弟弟一般的小朋友,马同学就崩溃了,发现王小朋友不再吸引自己了,于是王小朋友失去了控制马同学的根本能量。至于宋先生,还真的就只是扮演了老王的角色,救命稻草,等浮上了岸,自会丢掉。
也许男人会鄙视的说女人很贪,又要哥哥又要情人又要父亲。其实男人也很贪:女人得是知己、情人、母亲三位一体,才是合格的老婆,不然男人一定想出轨,只是贼心和贼胆的问题而已。
3. 关于女性一直说的尊重问题
女人总说自己要的是尊重。其实,如果一个女人心目中的英雄对她另眼相看并用情至深的话,她就自然地感受到了被尊重——因为她认可的价值所属认可她的价值存在——从而产生了控制感和平等性,令女人可以放心的放下坚持得很累的武装。
男人会说,我已经什么都听你的了,不叫尊重么?男性对于尊重的理解是听话、遵从,这是很原始的,比自己强的人当然要尊重,尊重源于怕。但是女人定义的尊重要文明许多:平等、不被降低和轻视,不是竞争带来的尊重,就是尊重本身。
女人出轨,男人绝不忍受,男人出轨,女人会忍受,这已经成为集体遗传(个中原因以后会探讨)。但问题在于,出轨,女人感受到的否定是否轻于男人?不!女人和男人一样不想忍受出轨这件事,女人出于社会问题和集体遗传选择忍耐,如果男人因此反省,理解女人忍受了怎样的痛苦,从而产生悲悯和承担,在女人心里,这就叫尊重。
可惜,男人通常认为女性忍受是因为不那么痛苦。这是可笑的自私,一旦男人认为女人并不那么痛恨男人的出轨行为,从而轻视了女人忍受的价值,那么女人就会表达出“你不尊重我”的抗议—— 我确实忍了,但你不能那么理所当然,这是轻贱我。
我要举的例子很久远。话说昭君出塞后,她丈夫呼韩邪单于崩逝,昭君上书汉元帝,要求完成使命荣归故里,元帝批诏只曰了三个字:从胡俗。从此昭君到死,都没再能看一眼秭归的山水和屈原的宗祠。这个例子的重点在“胡俗”二字。这个俗是习俗,什么习俗呢?一代单于死后,他儿子继位,除了生母,这个继位单于会并且必须迎娶其父亲所有妃子做自己的妃子。也就是把所有庶母变成小老婆。这在汉文化里是极其罪恶的,可是匈奴人非常鄙视汉人这一观点。当年昭君也无法接受嫁给自己老公的儿子复株累单于,可是复株累单于的生母大阏氏说服了她。
匈奴人认为,女人也是人,有其价值和意义,下嫁庶子非但不是将其当作财物,反而是尊重其生而为人的权利和欲求。难道汉人将已故先王的妃嫔关进掖庭或逼入寺庙出家就叫做尊重这些女人了吗?不,这其实是虚弱的男性自尊为了掩饰虚弱的自私行为。匈奴人认为,每一位女子既愿托身男子,即表明她是诚恳且忠诚的,那么男子有责任保护她不受伤害,不至于沦落伤心境地,于是在自己死后,应该由自己信任的人来继续保护并关爱她,因为她还活着,有她的价值和希望,不能以一个死人自私的名义让一个活人活的像死人。
匈奴人的尊重很原始,但很真实,匈奴人鄙视汉人对待女人的态度,因为汉人的观念很虚伪,也正正表露了汉人男性的虚弱。现代社会,很能接受甚至鼓励丈夫死去的女子再嫁,类似于匈奴人的观念。
我们当然依旧敬佩守着死去丈夫的情感的女人,这份深情不能再变,所以我们感动。可是一个女人,她感情不那么深,或者渐渐淡了,于是再嫁,如此诚实的人性,也应令人敬佩。古人早说:情深不寿。然而情深最令人动容。
没有对错,只是诚实不诚实的问题,那个情深不寿的会告诉我们:我心不听话,它要深情,我就顺着它,如此而已。
4. 最后,只有一句忠告
云长弓亲口告诫:无论男女,切不可丢掉自己当初吸引对方的那个特质,无论山长水远还是沧海桑田,只要当初的特质还在,你就还是你,爱就不会散,情自不会变。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云梦长弓逛江湖。ID:JY-come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