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个星期,我们概览的著作是——《乌合之众》,但是在具体说这本书之前,我想,我们应该先来聊聊艾博特的故事,这些事情,应该也是在你们身边经常出现的事情。
PS:下文之中,建议先只看一遍正文内容(就是不要去看括号里面的注释引用)。然后第二遍再结合括号内的注释引用来看,其中,#XXX表示在书中的具体位置是XXX/3973。
一、看“他们”怎么说?
艾博特是某大学学生,某一天,专业里面的同学B说现在时候不错,别人系里面都搞什么春游或者其他什么的,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弄个春游?
其他人附议。
“那么,去哪里呢?”B问道。
看到众人默不作声(#2325:在群体的灵魂中占上风的,并不是对自由的要求,而是当奴才的欲望!他们是如此倾向于服从。),“C,你觉得去哪里?”
C环顾四周,“不好说诶,看他们怎么搞吧?”
B无奈,环顾四周,“大家说去哪里?”
众人你看我,我看你,相互之间交头接耳——“你觉得去哪里?”“看他们怎么说吧?”(#429:群体中的人做事时有着明确的目标,但是他们却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这些人口上说着“他们”,同时这些人的视线也扫向了少数几个人。(#2325:在群体的灵魂中占上风的,并不是对自由的要求,而是当奴才的欲望!他们是如此倾向于服从。)
其中某个人站起来发言了,“我们(#1090:群体的自我心理暗示)听隔壁系的同学说,大学时候应当进行一次烧烤(#1476:群体所接受的判断,仅仅是强加给它们的判断,而绝不是经过讨论后得到采纳的判断),我们去XXX搞一次烧烤活动如何?那个地方风景不错,现在天气正好,感觉来点野外烧烤,挺不错的!”(#1542:想要领导群体,就要在他们的想象力下大工夫。)
绝大多数环顾四周,“他们说去烧烤,你们觉得怎么样?”(#1083:只有身处群体之中,这些傻瓜、低能儿和心怀妒忌的人才能够摆脱自己卑微无能的感觉)
“还行吧”、“差不多吧”(#806:他们永远只看到他们认为应该看到或是他们希望看到的东西。)……
看到周围人都产生了附议,现在这些学生不禁产生一种迫切的期待。(#3033:当个人融入群体后,会产生一段莫名的兴奋期,既为自己的归属感感到欣喜,也为那种潮水般汹涌的口号、宏大的仪式与场面所感动)
不过,还是有少部分人看着艾博特。
艾博特:“我不去,我到时候有事情。”
其他人,“去吧,大家难得一次集体活动。”(#169:群体中的人有两个共同特点:首先是每一个人个性的消失,其次是他们的感情与思想都在关注于同一件事儿
“是啊,不要搞的那么不合群啊。”
……
艾博特:“我要找我女朋友。”(#2768:人的行为首先受他们的信念支配,也受由这些信念所形成的习惯支配。)
少数人:“我要打游戏。”“我要回家。”……(#248:所有有意识的行为,都只不过是遗传基因控制下的无意识深渊中隐秘心理活动的产物)
……
活动结束之后,
艾博特:“恭喜大家的大学生活向着完美之路又前进了一步。”
“唉,也就那样!跟我们预期的画面不一样啊!”(#796:群体是用形象来思维的)
“是啊,我们以为XXX,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不好玩呢!”(#2768:因而只要有人努力实现这种理想,它的许诺的空洞无物立刻就会暴露无遗,从而是这种新信仰身败名裂)
“艾博特你跟你女朋友开心吗?”
“噢,还好!”
跟这些同学们打着哈哈,艾博特很清楚,别看这些家伙现在一个个很失望的样子,但是当下一次系里面再搞一个什么活动,这些家伙们还是会这样。(#1429:对待同一个明显的道理,有理性的人或许会接受,但是换成缺乏理性的人,则很快会被他们无意识的自我带回原来的观点。)
二、网络暴民、微商和偶像粉丝
艾博特正在宿舍玩游戏,突然旁边室友大声嚎叫:“如果中国对日宣战,我第一个参军!”(#1338:当群体以名誉、光荣和爱国主义作为号召的时候,最有可能对群体众的个人产生影响,甚至于可以让他达到慷慨赴死的地步。)
“抵制日货!”
……
“请问发生什么了?”被吓了一跳的艾博特不明所以。
旁边室友打开一个网页,放在艾博特面前,“你自己看吧!”
“XX首相参拜靖国神社”、“某国民众在钓鱼岛上进行示威活动”艾博特念出网页上面的标题,但是不明所以。“这跟你们这种行为有什么关系呢?”
室友非常诧异,“你不愤怒吗?你不觉得XX骑在我们头上了吗?”
另一个室友接话道,“我们准备策划个活动——上街砸各种日货店,还有日本车,这些卖国贼!艾博特有兴趣不?”(#1318:我们从原始时代继承了野蛮和破坏性的本能,它蛰伏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
艾博特显然兴趣缺缺,“你们这是在向自己人‘炫耀’还是在像日本人表达愤怒和不满?“(#1295:群体可能会渴望改朝换代,为这样的变革,他们甚至不惜发动暴力革命,然而革命并非是为了改变深层次的东西,只是群体发泄情绪的手段而已。)
“你丫怎么说话呢!”室友们不舒服了,不爱国就算了,怎么说话的!!!(#561:群体特性之一,冲动、易变和急躁。)
看到室友这般行径,艾博特打开QQ随便找个小姑娘聊天去了。
“你好!”这个小姑娘还挺有礼貌。
“你好!”看到别人这么有礼貌,艾博特感觉今天运气不错。
“你喜欢XXX吗?”
“啥?”艾博特有点懵逼了。
“我说,你喜欢XXX吗?我是他们的粉丝!他们真的好……”
原来是个粉丝啊,“哦,还好吧,一般般。”艾博特回道。
“什么?你居然说他们一般般?你知道他们多努力吗?”艾博特刚刚那句话显然让对方很不开心。(#1607:第一 ,偶像总是凌驾于信徒 ,处于高高在上的地位 ,这一点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第二 ,信徒总是盲目服从偶像的命令 。第三 ,信徒没有能力 ,也不愿意对偶像规定的信条进行讨论 。第四 ,信徒有着狂热的愿望 ,希望把偶像的信条广加传播 。第五 ,信徒倾向于把不接受它们的任何人视为仇敌 )
这时候艾博特感觉自己已经有点意识模糊了,这是个什么人?
对方看到艾博特不回话,显然更加愤怒了。
“你是个什么垃圾,居然这么说XXX,你行你上啊!”(#883:第一阶段是自我意识模糊;第二个阶段是独立思考能力下降;第三个阶段是判断力与逻辑在暗示跟传染的作用下趋同一致;第四个阶段是残存的智力品质被彻底反噬)
默默的右键点击妹纸销魂的头像,“删除好友”→“确定”。
“我终于知道为什么这个XXX网上被那么黑了!”艾博特觉得自己明白了一个事情。“淡定如本人,刚刚都差点动了火气,何况网上那群本来就因为结婚太晚精力无处发泄的亢奋人士!这种话题网上吵起来,你拉上一群人对方拉上一群人,那不是火星撞地球才有鬼!”(#278:群体只有很普通的品质。群体只有很普通的智慧。群体也只有最基本的智能。群体同时也只具有最低甚至更低层次的智力。)
“不过这些人也真的是愚蠢,你喜欢就喜欢啊,干嘛何必让其他人也喜欢,讨厌粉丝就讨厌粉丝啊,怎么话题都扯歪了?反而为什么我觉得那些炮制这些偶像的公司心术不正呢?”
这个时候手机震动了。
“感恩我生命中的每一位朋友……”艾博特扶额叹气,“做个微商,你们整个人都扭曲了啊!”
无语的看着这满屏的“产品广告”,艾博特只觉得好笑。
只不顾偶艾博特今天也不知道是哪根筋搭错了,突然善心大发,强烈的正义感,使其产生了一种“拯救下这些陷入进去的迷途羔羊们!”的想法。
“大兄弟,现在有一堆金矿在你家,你会告诉别人吗?”
“你做的不好,不代表别人做不好啊!”对方很机智。
艾博特感觉自己错了,“祝你生意兴隆拳打李彦宏脚踢马化腾吊打马爸爸!”
“不是啊,就事论事,什么都有个二八法则吧!”
“是啊,我被你说服了!”(#1664:第一、要对群体的想象力善加利用,为群体提供一个鲜明的形象,使之产生幻想;第二、当群体开始沉湎于幻想中时,就要果断而大胆的对其进行洗脑,以夸大其词、言之凿凿、不断重复的方式来煽动群众的情绪;第三、当群众开始陷入狂热之后,则要以领导者的面目出现,为他们指出方向,用信念来激励他们,使得他们重新开始想入非非,并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三、星座跟朋友圈
算了,艾博特觉得这些家伙们已经沉浸在自己狂热的信念之中无法自拔了,自己何必打扰人家发财?(#2430:从生理学的原理上讲,在人的大脑中存在着一个无意识的深层区域,我们的行为动机正是在那里形成。而那些不断重复的说法最终会进入这个无意识的区域,到了一定的时候,我们会忘记谁是那个不断被重复的主张的作者,认为它来自自己的判断,最终对它深信不疑。广告之所以有令人吃惊的威力,其原因就在这里。)
还是刷刷微信吧。
默默的打开微信,发现,朋友圈。
“咦,女神发状态了!”
艾博特瞬间来了精神,“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我擦,这是什么鬼?”
“什么?孕妇多听音乐可以提高胎儿智商?这也能信?”(#959:妇女和儿童是群体谎言的最有利坚持者,他们的话往往不可轻信。——PS:这段话略有争议)
无语的看着女神转发的信息,“看走眼了啊,哪里是女神,明明女神经嘛!”
“诶,卿本佳人,奈何……女神经也不对,应该说女神感性多过于理性,喜欢跟着自己的感觉走。”(#241:无意识主宰着有机体的生活,而且在有机体的智力活动中,这种力量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意识因素是我们最熟知的,但是这种力量在我们精神生活中所起到的作用完全是被动的、不值一提的 )
“感性也挺好的,女神说不定将来可以成为一名伟大的艺术家!”(#1243:一个民族固然可以拥有感性气质,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生艺术与文学的发展。但是这种情绪化的民族性格却万万不能过于严重,否则一切善恶标准、是非观念都将会被轻易地抹杀。假如一个民族过分地严谨而理性,最严重的后果无非是精神领域的空虚;但如果一个民族只按照情绪的指命来行事,那么简直无异于灾难性的后果)
尽管如此,艾博特还是默默的删除了女神……
再往下看,——“什么?《死准死准的十二星座收服法则》?”
另一个刚开门的同学听到了艾博特的自言自语,立马来了精神,“啊,星座?哪个网站,赶紧发给我看看!
这个同学声音比较大,吸引来了走廊上走过的另外两个同学。
看到这些人兴致勃勃的模样,艾博特只好把这个消息转发给了他们。(#258:无意识的欲念构成了每一个种族的先天秉性,尤其是在这种秉性上,同属于一个种族的个人之间并没有多大的差别。)
“咦,说的真准呢!”
“是啊,我是XX座,这个说我说的好正确呢!善忘,不论重不重要的事都容易忘记。偏执悲观,追求完美,有轻微强迫症和洁癖。”
“是啊!还有我的容易被感动,心思细腻,不愿与人计较。黑白分明,喜欢被肯定和信任,讨厌耍心机。”
“收藏收藏!以后就用这个了!”(#821:暗示与相互传染的推动之下——起主导作用的仍然是群体的期待意识,他们期待着发生点什么,无论是什么——一个人编造的奇迹,或者是一个人的幻觉,就立刻会被所有的人所接受。)
看到这些同学们对于这种言论坚信不疑,(#807:群体惯于把歪曲性的想象力与因为这种想象所引发的幻觉与事实混为一谈)
艾博特不禁嗫喏了一句——“为嘛我感觉,我也有点像呢?”
这些同学听到艾博特也这么说,顿时来了兴趣,“艾博特什么星座啊!”
晃了晃头,“你们不觉得这句话,谁身上都能找到相似的时候吗?你对着一句话去找自己印证的点,怎么可能找不到呢!”(#806:他们永远只看到他们认为应该看到或是他们希望看到的东西)
“这种只要稍微深入推断就可以发现漏洞明显的东西,你们居然坚信不疑……”
“果然,群体根本就不是一个追求真理的存在啊!”(#2141:群众从来就没有渴望过真理,面对那些不合口味的证据,他们会拂袖而去。假如谬误对他们有诱惑力,他们更愿意崇拜谬论)
四、疯狂的信徒们
好了,QQ、微信都被占领了,艾博特只好去网上闲逛了。
“一个孩子的控诉——磁爆步兵XXX”
看到磁爆步兵四个字,艾博特差点一口水喷在了电脑屏幕上面。
剧烈的咳嗽几下,舒缓了一下自己刚刚的心情。
打开帖子,是一个“自称是曾经被电疗过的孩子”第一人称的控诉。
“曾经我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小孩……”
“但是我的人生在被他们从网吧里面拖出来的时候,被改变了……”
“XXX说,上网对不对?我犟着说不对。然后XXX说,不对啊,那就要治疗一下。”
“然后XXX的跟班们将我按在电疗位置上强行电疗……”
“我实在是想不通怎么会有这种毫无人性的畜生,XXX自己都没动手,就有无数疯狂的跟班们冲了上来……他们还是人吗?”(#3044:通常来说,诱发群体去犯下罪行的动机,往往是一种强烈的暗示。而这种暗示往往会赋予犯罪以高尚的名义。正是由于这一点的存在,才使得群体犯罪与平常的犯罪有着相当大的区别。这种区别主要存在于三个方面:第一,比起一般的罪犯,群体犯罪的犯罪动机往往冠冕堂皇,并不等同于卑鄙龌龊的刑事犯罪。第二,由于这种犯罪动机有着好听的名声,它对犯罪者的控制与影响也就愈发强烈,这使得群体犯罪者更加坚定,在犯罪过程中绝不会出现动摇,因此其手法也就更加残忍,毫不怜悯。第三,普通的犯罪者在案发之后,总是千方百计地否认掉犯罪事实。而群体犯罪者则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但却拒绝承认有罪,反而坚信他们的行为是在履行责任,或是在主持正义,仍然以高昂的情绪来面对指控。)
“XXX在一边看着一边说,还没治好,还要加大治疗量……”
“凭什么啊!我哪一点不正常?你倒是说出来啊!什么都不说,就只是一个人在哪里说一个结论!”
“我最想不通的就是,XXX这种纯粹的无稽之谈,为什么我的父母愿意相信?”(#2402:每个领袖都有自己独特的动员手段,其中有三种手段最为重要,也十分明确,即为断言法、重复法和传染法。位置2051:民众往往会把自己潜意识中的希望,寄托在几个似是而非的词语上。位置1390:群体直接收简单的观念,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必须是最简单明了的)
看着这种近乎是人间惨剧、声泪俱下的控诉,艾博特喃喃道。
“孩子,因为XXX具有领袖和蛊惑者的属性啊……”(#2248:根据我们的经验,在那些容易兴奋的、半癫狂者、神经有毛病的以及一切处于疯子边缘的人中,尤其容易产生这种人物。他们强烈的信仰使他们的话具有极大的说服力。芸芸众生总是愿意听从意志坚强的人,而他也知道如何迫使他们接受自己的看法。聚集成群的人会完全丧失自己的意志,本能地转向一个具备他们所没有的品质的人)
心情沉重的看完这个孩子的控诉,艾博特不禁想到XXX这种典型利用群体犯罪的蛊惑者行径。也不知道XXX是深谙群体心理,还是歪打正着,这种如此荒谬的说法,居然还真有人相信,甚至还在城市中心挂上大幅标牌来宣传,这种野蛮粗暴的行为,简直就是人类社会文明理智的退化。
五、大众评委们
感到这个世界很黑暗的艾博特,不禁关闭了电脑。
这个时候手机又响了起来,拿起来一看。
“喂,妞儿!”女朋友来电,世间太危险,还是跟女朋友聊聊天谈谈人生来的有趣。
“死不正经的!真不知道当时本姑娘怎么瞎了眼看上你的!要知道当时本姑娘周边可没一个人说你的好话哦!”
“因为我侵犯了她们的利益啊!我把你泡到她们就少了个玩伴嘛!”(#3241:对于可能侵犯到自己的罪犯,是绝难产生一丝一缕怜悯了)
“胡说!”
“那就是当时我名声不显!”(#3290:头衔之外,出身、家财万贯、名望或是某位著名律师的出面帮助,也能够起到非同凡响的效果。)
“可是你后来难不成就显赫了?”
“诶,因为关键人物的工作做好了嘛!”(#3312:在陪审团里面也存在少数对别人有支配作用的人物)
“那你怎么不想着自己做好我的工作?”
“因为你自己稀里糊涂的呀!”(#3355:在了解了身份团体的心理,也了解了其他群体的心理之后,对于一个受到错误指控的案件,我们就知道应该如何处理了。一条应当遵守的原则是,尽量去找陪审团,而不应当去和地方官打交道。从前者那里,我们还有些找回清白的机会,让后者认错的机会却是微乎其微。群体的权力固然令人生畏,然而有些身份团体的权力,则更加让人害怕——在这里,对于一个没有主见的姑娘来说,与其指望直接搞定她,还不如搞定周围那一两个起着决定性支配作用的“陪审团”成员)
六、上篇结语
在上篇里面,我们塑造出艾博特一个普通的理性人作为我们的代表,通过艾博特的生活经历,侧面叙述在我们平时生活周围充斥的这些群体现象,并且简单的利用《乌合之众》书中的文字来做一个诠释。
各位看官,不知上文中的这些例子各位是否有所感触呢?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群体行为中隐藏着规律,1895年出版的这本《乌合之众》以不讨喜的语句告诉了我们——“你们这群人就是群垃圾”,那么,本书具体揭示的规律中到底有哪些可以用来“装笔”的内容呢?《乌合之众》到底阐述了那些群体习性?这些习性特征是怎么来的?敬请期待下篇!
你的阅读时间就是最好的赞美。
倘若你意犹未尽,还请搜索公众号名字——“你的文具盒”,关注我们,我们相信,这会是一个令人期待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