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都怎样看待相亲?

曾经的曾经,朋友对于我单身一事表示无比的关心,然后,很热心的说自己身边有某某个朋友很不错,可以介绍给我认识一下。我仔细想了想,对他说:“好啊,你介绍的我肯定都会去,但是我如果见到了他,我大概就知道在你心目中我配得上什么样的人了。”朋友只是笑了笑,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很久之后的今天,在构思这个话题的时候,需要从网上收集一下资料,并且也看看别人的意见。毕竟我始终觉得个人的思维总是会有局限性,所以,在看到大概别人说的和我意思差不多的话的时候,我才会觉得,原来我不是一个人。但是,不得不承认,别人比我表达得好多了,哈哈。

他说:相亲这件事唯一的价值就在于,当你见到相亲对象的那一刻,你就知道你自己在介绍人眼中是个什么样的货色了。

犀利,果决,直戳无数相亲人的内心。

相较之下,就显得我的语言太过苍白无力了,不管怎样,能够表达我的意思就好。

我始终不会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相亲这件事情,因为在我看来,相亲其实不过是一个渠道,去让你认识一个你不认识的人。相亲过后后续如何发展,还是得看当事人的态度,就好比是一本你期待已经的书,你在乎的其实只是书的内容,而不是怎么购买到这本书的途径,不是吗?

南方都市报佛山曾经就相亲开展“佛山男女相亲调查”,共收回574份问卷。统计发现,六成受访者参加过相亲活动,但当中3成是被逼参加的,且相亲成功率只有26%左右。从调查数据计算(最终成为恋人数/参与过相亲人数),全部受访者相亲成功率只有26.3%,其中男性只有17.6%,女性有32.2%。[1]

但老实说,个人觉的这个数据还是偏高了。数据也并没有说明受访者成功比率,是按照成功与否来计算,也就是说,你通过相亲,然后和对方变成恋人,这就算成功。还是包括了相亲的次数来看?应该只是前者,也就是说,10个相亲的女性中,有3个能够成功牵手,而十个相亲的男士中,只有两人能够成功走到最后。

但是,这两三成人成功的背后,又经历了多少次的失败,这倒是我比较好奇的数据,然而,在茫茫网络中,我并没有看到有切确的数据来源。

有人曾经利用统计学做出过这样的一个结论。

对于这个概率问题,一种思路就是取1到100之间的某个数字n,以它作为分割点将整袋球划分为两组,第一组即从第1个到第n个球,第二组即从第n+1个到第100个球。我们以第一组为观察对象,找到第一组中最大的球M,记录其大小但并不行动。然后从第二组中寻找大于M的第一个球,取该球为最终选择。那么n应该设为多少,才能使取到最大球的概率尽可能的高呢?Ross在其《概率论基础教程》中已经给出了精确的解析(英文版第8版P345;或者陈木法的《随机过程导论》 P105),最优的n公式表达为 n?=inf{r:∑N?1n=r1n≤1}n?=inf{r:∑n=rN?11n≤1};在N充分大时,n应该取在1/e的比例处,也就是所有球数目的37%处。在解的过程中先运用条件概率得到全概率表达式,再用连续化的积分来近似离散化的概率,将积分求出后进行求导得到最终答案。看到这里各位是否有些惊讶,这个e可是无所不在啊。

换句话说,如果你确定在生命中会遇到100个对象,那么对前37个就请按捺住你的热情,判定其中最优秀的那位M,然后再去寻找比M更优秀的,如果真的遇到就立刻行动,不要再犹豫。因为她/他很可能就是Mr. Right。

口说无凭,我们用R来检测一下上面的结论。先构造一个用于选择的函数,输入参数n是数据的分割点,输出即为选取得到的结果,如果得到100表明选取得到最优秀的对象,如果得到0则表明一无所获。然后设置n取值范围从1到100,对每个n的值模拟10000次选取行为,计算出给定n条件下得到最大值的频次。从下图可以看到最大值的确取在37附近,符合理论结果。


横轴表示了不同的划分参数n,纵轴表示给定n条件下,能得到最优值的频数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最优解不一定是令人满意的。根据最优解来行动,会有36%的可能得到最佳的对象,但也有接近38%的可能会一无所获。实际上,有时候我们宁可得到一个次优的结果(例如99)也不希望孤独的生活。所以在选择n这个参数的时候,目标应该着重于结果的期望值大小。重新编程运行后,从下图可以观察到最优值取在7附近。也就是说,如果你确定在生命中会遇到100个对象,那么前7个就略过,判定其中最优秀的那位M,然后再去寻找比M更优秀的,这样有最大的可能得到靠谱的对象。


横轴为不同的划分参数n,纵轴表示10000次模拟的期望值

好了,我们知道了应该在观察7个对象后就开始行动,那么回到本文的题目上来,也就是需要多少次相亲才能碰上Mr. Right呢?我们先构造一个函数来记录在第二组中进行尝试的次数。然后模拟10000次后绘制直方图如下,可以看到仍然有7%左右的人未能找到合适的对象,而50%的人在10次尝试之内即能选取到合适的对象(未加上第一组的7次观察活动),80%的人在30次尝试之内即能找到合适的对象。所以说,只要你人品不是太差,在37次相亲尝试之内,应该就可以找到靠谱的对象。但愿你不会掉入离群点中去。[2]


当然,原作者也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说:本文结论有很多隐藏前提,其推理亦可能有失误之处,仅供娱乐。若读者完全以本文为指导进行相亲活动,其后果概不负责 ^_^

开什么玩笑,当然不可能真的有人就直冲着第三十七个人去吧。但是这个数据让人感觉挺残酷的,也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够坚持等到第37个人出现。

那么,又是什么导致了相亲成功率如此之低呢?

挑三拣四?不合眼缘?没有兴趣?不合适?

这些其实都是表面原因,实际上真正的影响因素还是在这里:

1、相亲只是为了应付家人。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相亲的人不在少数,大家都带着十分随意的心情去参与这场相亲,只是为了应付家里人对自己人生大事的操心。所以,到了相亲的现场,给面子的还搭个话,不给面子的全程零交流,更别说主动提起对方感兴趣的话题了。自己没有做好恋爱的准备,即使对方表示得再多也无动于衷。这样来来去去反复无数次,结果只有三个字概括:不合适。

2、中间人给你介绍的,永远都只是他看起来合适的。

小王啊,你事业有成,就缺一个能够持家的贤妻良母了,那姑娘我认识,挺老实的一个人,学历是低了点,但是勤快懂事,配你很合适!小张啊,姑娘家再能干也要成家啊,那谁谁虽然离过婚,有过一个孩子,但是成过家的人毕竟成熟稳重,懂得疼人,怎么样,见见呗!

然后,你就会遇到一个和你说话完全不在一个频道的所谓合适的人,结果,当然就只有不欢而散了。

3、对待不熟的人,才会挑剔更多。

我们往往对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人都会多少有点包容,比如说你周围的异性朋友,他抽烟赌博你都会觉得无所谓,因为他究竟抽不抽烟喝不喝酒跟你并没有很大的关系。但是,相亲就不一样了,相亲的人,都是抱着能够成为恋人的目的来的,所以,你在选择他们的时候,会对他们有一个比较直观的反应,抽烟?PASS!喝酒?PASS!工资低?PASS!没追求?PASS! 在相亲的过程中,我们一直遵从的是我们的直觉,而且,学不会忍受。

4、对对方的期待过大,失望也就越大。

总是期望着对方能够很优秀,然而,真正优秀的人,还用得着相亲,早早就被别人拐走了。

最后,附上相亲说明一条,不代表本人意见,仅供参考

不合适就是穷,没感觉就是丑。一见钟情就是好看,深思熟虑就是有钱。

【参考资料】

[1] 男性相亲成功率仅一成多,南方都市报

https://epaper.oeeee.com/epaper/K/html/2015-08/20/content_17170.htm

[2] 需要相亲几次才能找到靠谱的对象?肖凯,统计之都

https://cos.name/2012/03/find-right-one/

了解女人,剖析男人,更多情感问题,关注微信公众号:伊思爱情顾问(yisiloveh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