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信任危机何时爆发?

从淘宝差评,到微信“绞杀”刷量平台,一步步走来,看到的虚拟互联网的确有点“虚”的可怕,网络安全法的监控,又能限制多少。

互联网是一个看重评论的地方。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才会有着各种“刷子”存在。这,对于一家网络店铺尤为重要。往往诸如“好,很好,还不错”之类的好评都是被忽略的话语。就跟万花丛中一点绿一样,更看的更是商品的差评,也就是可能出现的商品问题。所以店家对差评的反映是最重视,最激烈的。看不了别人说自家孩子的哪里哪里不好一样,选择去刷大量的好评和销量,去遮盖那些差评。

于是乎,为了排名,刷刷刷;为了商品好坏,刷刷刷(一举两得,信誉和量都有了)。这种仿佛所有商品都是百分之90以上好评的虚拟购物平台,早就没有了信任,只有利益,你在前排,价格便宜,就选你咯。

互联网是个比数据的世界。

阅读量,点赞量,粉丝数,在线人数……各种“刷子们”和工具充当着各行业里的主力军,数字小仿佛自己就比同行矮了几米,微信的这次更新,阵亡了一些“大公众号”的同时,也在给我们广告的网民提个醒。粉丝多少多少万,并不能具体的代表什么,说的话也不能当作权威,也不能证明,就真的很牛。如果你有心,你也能超过他们,做自己。

网传、谣言,互联网的黑色空间。

宝宝PS:不要搞我了

当国家开始针对广告软文等,要求备注广告的同时。是否有想过,应该给新闻源打上官方消息的标签?各种为了蹭IP而传播的各种不实猜测消息,去吸引群众眼光,这都还是小事。当故事贴上了新闻源,在微信里,在各浏览器APP的推荐里,传播的影响就不是简单几句聊家常的事了。

所谓故事贴,就是根据某世界可能发生的事情,写出拟真实的故事。如警方紧急通知,小道消息等等借各种名义传播的不实消息。

互联网正面临着一场洗牌,当手机实名制完成。如果各大媒体平台联合清理沉余账户,会不会消失一批坚持不下去的“网红”和“写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