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感爆棚!“神十一”航天员服装大揭秘

10月17日7时30分,搭载着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一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点火升空!飞行乘组由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组成,景海鹏担任指令长。这是在飞船起飞前,身着航天服的景海鹏、陈冬在出征仪式上向人们挥手作别,酷毙了有木有?

这款炫酷的“征衣”叫舱内航天服,只是航天员的众多行头之一。据报道,此次“神十一”航天员的服装主要分为在轨系列、地面系列和服装配饰三大类,整整10套之多,其中的科技槽点真是亮瞎了蝌蚪君的眼!还等啥,和蝌蚪君一起来加入这场以“时尚+科技”为主题词的“时装秀”吧!

1、 “在轨系列”    

“在轨系列”服装分为舱内工作服、舱内鞋、运动服、休闲服、企鹅服、内衣、睡袋等。

先来介绍景海鹏和陈冬出征前的这套“征衣”吧,它的确切名字叫舱内航天服,由航天头盔、压力服、通风和供氧软管、可脱戴的手套、靴子及一些附件组成,重量大约10公斤。蝌蚪君想强调一句,这是我国自行研制的!有没有感觉自豪感满满哒?!

先来看航天头盔,带有密闭的启闭机构和球面形的全景面窗,有很好的隔音、隔热和防碰撞的功能。头盔上的面窗平时开启,在紧急状态下能在几秒钟内自动关闭。

再来看压力服,从内部结构上看,该服由三部分组成:一是限制层,由耐高温、抗磨损材料制成,用来保护服装内层结构,保证航天员穿着舒适合体;二是气密层,用涂有丁基或氯丁橡胶的锦纶织物制成,防止服装加压后气体泄漏;三是散温层,与内衣裤连接在一起,有许多管道,采用抽风或通风将气流送往头部,然后向四肢躯干流动,经肢体排风口汇集到总出口排出,带走人体代谢产生的热量。

在航天服的心脏部位有一个可以拧动的圆形装置,用来调节航天服内的压力、温度和湿度;右腹部位置有一根细管,是航天员的通信工具;左腹部处有两条管路,是给航天员供氧和排放二氧化碳的设备。

这套衣服在使用时需要与舱内的生命保障系统连接,平时为航天员提供全身通风,而当座舱气密性出现故障,系统还可以为宇航员提供氧气,可以在6小时内保证航天员的生命安全。

还有手套,看似普通,但制作完成需要500多道工序。手套在指尖部分只有一层气密层,可以保持触觉。利用三维扫描技术,制造出适合亚洲人的手套,灵敏度可助航天员握住铅笔粗细的东西。

还有个东东挺显眼,宇航员右手在挥手致意,左手提了个长方形的小箱子,干嘛用的?

这是小型的便携通风装置,带电源和风扇,为航天服提供一定的通风量。这个箱子看来个头可不小,飞船上放得下吗?不用担心,这个设备只在上飞船的路上使用,不带入飞船内部;那宇航员进入飞船后,怎么通风?原来,宇航员会把接箱子的接口接到飞船上,由飞船提供航天服各种仪器工作用的电能以及温度控制。

实际上,航天员一般只在飞船上升、变轨、下降时,或飞船座舱发生泄漏、压力突然降低时需要穿上舱内航天服,而在正常飞行中则不需要穿着。

航天员入轨以后正常开展工作,脱掉白色舱内航天服换上舱内工作服和鞋,在正常温度时进行正常的值班、科学实验、操作、生活。休闲服是在驻留期间与工作服轮流穿着。内衣是穿在最内层,可以4天换一套,具有一定的保暖性、卫生性和舒适性。

蓝色舱内工作服,口袋多便于装工具(神十航天员王亚平“太空授课”资料图片)

航天员还配有睡袋,睡袋上有8个钩子,数个束缚带,可以固定在舱内,防止在失重环境中漂移;眼罩、耳罩则有遮光和防止舱内噪音的功能。

运动服是航天员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进行“太空跑台运动、骑自行车运动”时穿着。据此次中国航天员在轨运动锻炼服装、非工作日休闲服装研发设计团队负责人、东华大学服装学院院长李俊教授介绍:依据失重着装感觉模拟舱中视觉心理学实验分析结果,设计人员采用了不同纯度蓝色色块匹配使用,动感的线条分割符合人体工学,衣摆、袖口、裤口宽松度都可以自由调节,衣袖、裤腿可自由拆卸组合,特殊针织面料具有良好的热湿传递性、接触舒适性、卫生清洁性能,让运动锻炼服既符合功能科技要求,又具有时尚外观设计,成为了“太空酷跑服”。为保障航天员的的运动健康,每件衣服重量误差超过1克就为不合格,特殊部位的尺寸误差超过2毫米就要返工。

在地面生活时,人体内的抗重力肌会持续起到支撑人体的作用,到了失重环境下,失去了重力负荷,人体内的抗重力肌就会慢慢萎缩,肌力也会逐渐丢失,为了对抗失重环境对人体肌肉造成的不利影响,从“神州九号”飞船开始,航天员开始穿戴“企鹅服”和套袋

“企鹅服”里面有很多弹性带,穿上后可通过弹性的作用给肌体增加压力,使航天员的肌肉得到负荷和刺激,保持基本结构和功能。通过穿着“企鹅服”及“企鹅服”鞋,对航天员躯干和下肢产生力的负荷,对抗失重导致的肌肉萎缩。咖啡色套袋用在航天员大腿部,它的作用是通过加压,防止微重力对人体体液分布的影响,比如导致大脑血液过少。否则因为没有重力作用,大部分的体液会回流到腿部,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2、 “地面系列”  

一个大写的帅!10月16日,“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与记者见面会上,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身着新款航天员秋冬常服亮相。(网络图)

地面系列服装,分为常服、地面训练服、作训大衣和常服大衣。常服是为航天员参加正式场合所设计的,地面训练服用于地面训练操作。冬季外出时,航天员可在地面训练服外搭配作训大衣,用于御寒保暖。服装保暖、轻质、美观,便于护理清洗。

新款航天员作训大衣(网络图)

秋冬常服(网络图)

其实,部分服装此前已有亮相。譬如夏季常服由执行“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的女航天员王亚平穿着首次亮相电视,视觉效果广受好评。

2016年9月1日,王亚平在央视节目《开学第一课》中讲述航天精神(网络图)

3、 “服装配饰”

航天员佩戴的一些服饰徽标,以及领带、围巾等等也都暗藏玄机哦!

仔细观察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两名航天员的服装,左上臂配有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标志,右上臂配有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标志,右胸前自上而下是航天员标志、姓名牌和航天飞行荣誉标志,左胸前自上而下是国旗、已执行任务徽章。  

上细节图!    

看出两位航天员徽章上的细微差别了吗?由于景海鹏已执行过神舟七号和神舟九号两次航天飞行任务,所以他右胸的航天飞行荣誉标上点缀着两颗五角星,左胸前佩戴了神舟七号和神舟九号的任务徽章,陈冬的飞行荣誉标则是空白,当然,此次太空任务胜利归来,他的荣誉标上也将会添上一颗耀目的金星!

这些既帅气又科技感十足的服装凝聚了服装研制、设计、制作人员数不清的心血和汗水。此次中国航天员在轨运动锻炼服装、非工作日休闲服装研发设计团队负责人、东华大学服装学院院长李俊教授介绍说:为保障航天员的的运动健康,每件衣服重量误差超过1克就为不合格,特殊部位的尺寸误差超过2毫米就要返工。团队教授们甚至亲自上阵踩缝纫机、熨烫衣服。该团队还专门设计建成“着装失重感觉模拟舱”,在地面模拟测量航天员在失重操作状态下服装的表现及航天员生理响应、心理感受。

让我们也向那些为保障“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圆满完成而默默付出的幕后英雄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