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癌白菜”真的有传说中的那么可怕吗?

关乎健康,每一个细微的风吹草动无疑都会引起人们对舌尖上安全的无比恐慌。从2012到2016,从甲醛到致癌,白菜又一次被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历经数次变迁,舆论此次终于成功的让“癌白菜”夺得头筹。一篇接一篇的负面报道,一波又一波的网友吐槽,断章取义的新闻令公众“谈醛色变,避之不及”。

提起癌症、白血病,您是否第一时间想到罪魁祸非甲醛莫属?关于甲醛的强毒性情况属实。目前,甲醛已经被美国环境保护署(EPA)确认为可能性致癌物,被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确定为I类致癌物质,且IARC研究报告指出,目前已有足够的证据证明甲醛能导致人类的鼻咽癌。长期与甲醛接触也会导致白血病,但目前还没有充足的证据。

看到这里,您是否更加的惧怕甲醛了?但是您知道吗?这让我们避之不及的甲醛,其实无时无刻不存在于你我生活的方方面面,滴滴点点,只是,我们并没有察觉。甲醛是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醇和醚,常温下是气态,通常以水溶液的形式出现。甲醛的生活来源首先是室外空气污染,如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其次是室内污染,如建筑材料、装修物品、服装面料及其生活用品等,当然也包括燃烧和烟草燃烧等因素。除此之外,甲醛是细胞代谢的中间产物,广泛存在于天然食品中。各种食品中均含有一定量的甲醛,包括水果、蔬菜、禽畜肉及其制品、鱼、甲壳类、软饮料、含酒精饮料等。由于大多数食物中甲醛的来源不清楚,所以目前对于它的认识还远远不够,甚至存在某种误解。

国内外研究表明,蔬菜和水果中甲醛的含量在3-60mg/kg,奶及奶制品在1-3.3mg/kg,肉和鱼类在6-20mg/kg,贝壳类在1-100mg/kg。不同食品中甲醛的含量差异较大,目前食品中甲醛的日均摄入量难以准确评估,初步计算每个成年人在1.5-14mg/天,大部分是以结合和不易被利用的形式存在。从这些数据也不难看出,天然食物中的甲醛含量非常低,正常食用不会对健康带来危害,大家大可不必担心,放心食用。

我们再把话题转回“癌白菜”。不法商贩为保持大白菜的新鲜,在其根部或叶片喷洒甲醛以达到保鲜的效果,若报道属实,那么这种行为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卫生监督管理部门需加强管理,并通过各种方法对食品生产经营者进行法制宣传教育,使他们自觉树立法律意识和食品卫生观念。其实,除了白菜,香菇、平菇也曾一度披上甲醛超标的恶名,当然不恰当的舆论报告也起到推波助澜、蛊惑人心的效果。

以科学数据为支撑,以科研结果为依据,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您再看 “甲醛白菜”或者“癌白菜”的夸张报道的心情是否还会如履薄冰呢?单就这无处不在的甲醛易溶于水这样的性质,买回来的蔬菜用清水多冲洗几次也就食用无碍了。况且在烹饪过程中几乎所有的甲醛都被蒸发,在微乎其微的剂量下,根本起不到毒害或致癌等作用。

最后引用他人的一句话“任何抛开剂量谈危害的做法都是耍流氓”,这一句,话糙理不糙。希望我们的媒体不造谣,我们的公众不传谣,更希望广大的食品生产企业真的能够做到保证我们舌尖上的安全。

编辑:赵翠、鲁凡英

(专家:徐维盛博士,中国营养学会会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副研究员,科普中国微平台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