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同学聚会上,一群已婚女人凑成一团,七嘴八舌地诉说着自己和婆婆之间的战争,各种矛盾,各种控诉,各种怨恨。听者脑补着画面,真是一地鸡毛。
A现身说法,结婚前,婆婆对我可亲热了,我暗自庆幸自己遇上了个好婆婆。谁知结婚后,婆婆觉得我都嫁她儿子了,对我的态度那是一泻千里。刚嫁过去那段时间,我还特意花了很多心思摸清婆婆喜好,然后投其所好,经常给她买些吃的用的。可婆婆是怎么都捂不热,怎么哄都没用,给买啥都说花的是儿子的钱,对我怎么样都气不忿。尤其是有了孩子后,婆婆觉得你还能跑是咋地?就越发肆无忌惮。
陈述完事实,A坐而论道,所以,婚后千万别和婆婆一起生活,也尽量少来往。过年过节过生日聚一聚,老人生病去问侯一下该伺候伺候,没事没在一起掺和,矛盾多的是。
B连声附和,我就是这样过的,我们不和公婆住一起,平时接触也不多,有事才走动一下,所以倒也没什么好吵的。划好界限,过好自己的小日子才是真的。
她俩的结论是,婆媳只要不住在一起,基本都亲亲热热和和美美。一旦住在一起,难免鸡飞狗跳。
C一拍大腿,懊恼至极,我知道的迟了,刚嫁我老公时,觉得公婆都很好,就一起住了。事实证明一起住之后矛盾就多了,彼此就产生了厌恶心理。后来发觉实在不能住一块了,就分开了,可是再也回不了以前那么好的关系了。
D说,哈哈,我婆婆是自动远离我们,不和我们一起住。婆婆是一个居士,自己整天忙着吃斋念佛,拿着退休工资游览佛教圣地,一心向佛,对我们不管不问不搅合,什么忙都帮不上我们,但从不捣乱。同在一个城市一年到头也只是过年才到我家看看孙子,平时她都忙得很,想去看看她还要提前约时间。她住在庙里学佛念经,就差没出家了。
众人忍俊不禁,点评说你婆婆真有意思,还得预约,跟企业管理似的。D说,结婚十多年了,一直这样。老太太不是一般的犟,我们也习惯啦。
还有说,婆媳之间的关系是否融洽,老公占据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碰上个思路清楚脑子活络的老公,两头摆平,倒也省心不好。
2.
只有欣然微笑着坐在一旁,静静地听着,既不插嘴发言,也不评头论足,一脸的安然祥和。
女人们唾沫四溅,持续热议了两个小时后,控诉的也差不多了,安慰和建议也收获的七七八八了,这才注意到一旁的欣然。
A问欣然:咦,你不是嫁了个外地老公吗,婆婆好相处吗?
欣然甜甜一笑,说她和自己父母住在一起,公公婆婆远在千里之外的城市,由大哥二哥照顾着。她和老公每年回去看望两次,留下一些钱孝敬老人家。每次见面相处的那几天,大家都亲亲热热客客气气的,公公婆婆疼她都来不及,哪里还会有什么争执。
欣然是独生子女,爸爸妈妈自小就非常疼爱她。待她婚后有了孩子,同城的父母就搬过来帮她带孩子,洗衣做饭家务全包。
丈母娘大多是很疼爱女婿的,欣然的妈妈也不例外,把女婿当儿子一样看待。欣然的老公在这般疼爱下,对丈母娘自然是格外地尊敬又亲近,一家人过得其乐融融。她老公一度笑称,他是安心“嫁”给了欣然家。
从来没有经历过婆媳大战的欣然,比起其他同学来,心态明显要平和许多,脸上的肌肉也没有其他人那种紧绷感。
3.
A又开始总结陈词,我说吧,婆婆和妈妈永远都不一样。丈母娘一般都对女婿好,因为希望女婿对女儿好。婆婆对儿媳妇好的则很少,觉得你是把他儿子给抢走了。
B说,那你的意思是,要避免婆媳大战,只有招女婿了。
C说,说的轻巧,我们这代大多是独生子女,哪有那么容易招上门女婿。本地男人即使自己不介意,他们的父母也不会答应,要么像欣然那样,找个外地的。
D说,古戏里一直演的是新科状元招驸马,或是状元巧遇达官贵人的女儿抛绣球招夫婿。其实男人们也想攀高枝找白富美,也想少奋斗几年。不是招女婿难,而是普通人家招女婿难。
欣然和老公交往时,而今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ABC几个同学,当初也曾一律不看好她和她的那个外地老公。她们有很强的本土优越感,潜意识里认为外地人和本地人是两个物种,难以融合。有时候,欣然也不太明白她们这种优越感从何而来。
如今,她们和同样拥有这种优越感的婆婆们天天鸡飞狗跳烽烟四起,日日上演着市井而狗血的肥皂剧,不遗余力地相互消耗着对方的精力和生命,想甩手却又没有能力逃离。
其实,婆婆本来就不是亲妈,压根就不应该把婆婆往亲妈那去想。划好界限,各司其职,各过各的小生活,不必亲如母女,就不会有那么多失落。
每个人都有自由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的权利,只是选择过后,就得为此付出相应的代价。抱怨和事后诸葛亮,都是无济无事的。这,就是生活。
作者简介:壹默了然,中文天秤女,文字音乐控。上海土著,地产策划,自由撰稿人。微信公众号:壹默了然(ID:yimoliaor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