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一百单八将”无恶不作,怎么成了“英雄”

《水浒》里塑造的所谓梁山“一百单八将”,长期以来被人们推为“英雄”“道义”的化身,但他们身上流露或包藏的诸多恶习,标志着他们委实算不上英雄。如果还抬举这样的人为英雄,甚至会惑乱到人们的视听。谨此历数一下梁山“一百单八将”的“不是”,并籍以说一说自己心目中的英雄。


概而言之,梁山“一百单八将”主要有以下“不足”:

一、逞强恃勇,偏斜蛮横

表面看来,梁山“一百单八将”高举“替天行道”的大旗,也的确做过几起杀贪除暴的义事,但是,细数起来,他们所做的大部分事情,却并非是缘于“道义”,更多的只是因为个人恩怨、集团利益,甚或出于一己私利。

如:“三打祝家庄”,只是因为祝家庄捉了几个自称(此时尚未正式入伙)是“梁山好汉”的过路人(杨雄、石秀、时迁),就让宋江等人觉得祝家庄折了他们的面子而悍然发兵。其实,祝家捉几个“尴尬人”以维护一方太平,缘属情之所然,更何况时迁等人的确也做出了不可告人的勾当,梁山“一百单八将”出师有名,却理有所亏,他们轰轰烈烈的所谓征伐背后,掩盖的则是他们的狭隘蛮横,不讲道理。

再如攻打曾头市,更是无聊到为了一匹马——曾家扣押了段景柱那匹被他称为是“梁山泊宋公明”的玉狮子马。为此就去大动干戈,根本牵扯不上任何“道义”。


由此不难看出,在梁山“一百单八将”的心目当中,原本就没有一个高尚的信念、公正的法则,他们的所作所为,即便于“道义”相联,也多是肆意于个人的恩怨和私利;“替天行道”更多的时候,只不过被他们当成了一种托词,用以粉饰、拔高自己。

较之于那些埋头苦干的英雄、拼命硬干的英雄、为民请命的英雄、舍身求法的英雄,梁山“一百单八将”只能被视为一群毫无原则、毫无信仰,只是逞强恃勇、偏斜凶蛮的悍夫壮汉;他们的所作所为,与高尚无涉,与英雄绝缘。

二、嗜杀成性,滥及无辜

梁山“一百单八将”给人的感觉,是个个都血性十足,只要性起,就只能用刀枪说话而不再顾忌什么道理。他们的杀贪除暴固然让人解气,但他们滥及无辜的做法,也令人倍感恐怖和可憎。

我们看,江州劫法场,梁山“一百单八将”“不问官兵百姓,杀的尸横遍野,血流成渠”;武松血溅鸳鸯楼,也是“一不做,二不休,杀了一百个,也只是这一死”,不但使好端端一座鸳鸯楼几成人间地狱,更殃及好多丫鬟奴婢无辜送命。

这样的“嗜杀”“滥杀”,表征着梁山“一百单八将”已经丧失了最起码的原则和理性,他们标榜的勇毅果敢,在更多的时候只能被视为凶蛮和残暴。——一个英雄,如果连道德、道义和人性的底线都坚守不住,他又怎能在被尊之为英雄呢?

如若还要抬举这样的人为英雄,只能惑乱世道人心,使人类历史的进程变得更加血腥和野蛮,更像“一把血染的刀”([古波斯]哈菲斯)。——“嗜杀”“滥杀”成性的梁山“一百单八将”,使他们有时更像一群暴徒,不但使得百姓们对他们疏而远之,也令他们的英雄形象荡然无存。


三、粗俗野蛮,嚣张放纵

《水浒》当中,梁山“一百单八将”最倾心、最投入的活计,除了打杀掠伐外,就是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纵声笑谈、肆无顾忌地袒胸露腹了。

在他们的心目中,任侠尚勇、杀贪除暴和文质彬彬、谦恭礼让之间,似乎格格不入、水火难容。以粗俗为美、以凶蛮为勇的习性,使得梁山“一百单八将”与高雅、礼让绝缘,更多的表现出了一种粗俗野蛮、嚣张放纵。

但真正的英雄,绝不会是令人惧怕甚或令人厌而远之的,他们除了具有高卓的勇力和谋略,还要拥有必需的修养和得体的举止。当李逵一次又一次地裸去衣衫叫嚣冲杀,当鲁资智深肆意地大快朵颐、袒胸裸睡,当雷横不问青红皂白就一枷劈死了白秀英,梁山“一百单八将”恐怕只能归入蛮夫野汉之辈,他们流露出的粗俗放纵、蛮横嚣张,早已使他们身上所谓的英雄成色大打折扣。


四、偏辟乖张,不择手段

在梁山“一百单八将”的认知底层,似乎已将奸诈混淆为灵活,将偏斜标榜为智慧,他们为了自身的利益,尽可以不择手段、不顾他人。

我们看,为了诱扈三娘就范,宋江就杀了她的全家;为了逼卢俊义聚义,吴用就害的他家破财亡;为了“请”徐宁上山,时迁用尽鸡鸣狗盗之技。

这些行径,貌似求贤若渴,但极尽卑劣、冷酷之能事。诚然,有时为了实现某种事业,可以灵活处之,甚至使用一些极端手段,但决不能以此为托词,就不计道义、不择手段,更遑论只是为了一己之私利。

崇高的事业,原本应该用高尚的行为去完成!宋江、吴用等人虽然用尽手段使水泊梁山盛极一时,但这种表面的兴盛并不足以掩盖他们骨子里的乖张偏斜甚或无赖卑劣。


千古江山,辈出英雄:能劳心者为英雄,善将将者为英雄,识事务者为英雄,力拔山者为英雄。但无论哪种英雄,他都应该是有责任感的、有道义心的、高贵高雅而又真挚坦诚的。

由此看来,梁山“一百单八将”委实难以数上英雄。他们身上表现出的诸多性格缺陷、认知惑乱和动机隐晦,使我们真的难以想象:假如梁山后来没有上当招安,反而最终得以推翻赵宋天下,“一百单八将”皆封侯拜相称王,天下又能是个什么样子?!

历史大学堂特邀作者作品  文 /  张永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