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商人究竟从中国的儒家文化中受到了哪些影响呢?

首先是把“和为贵”的儒家思想作为企业文化的精神支柱。“和为贵”是儒家思想的精髓。儒家倡导“中庸之道”,推崇“温、良、恭、俭、让”的处世哲学,劝诫人们和睦相处,相濡以沫,不迁怒,不贰过。其要旨就是培育民众的“和为贵”思想,从而增强国家和团体的凝聚力和黏合力。

和为贵(资料图 图源网络)

日本商人把这些儒家思想用于企业管理,并把其与日本民族高度的自尊心和进取心,以及资本主义的一系列管理手法巧妙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日本把儒家“和为贵”的思想奉为民族精神的精髓,甚至把自己的民族称为“大和民族”;而日本商人,则把“和为贵”的思想作为企业文化的精髓,从而成功地培育出举世闻名的“团队精神”。

日本的一些大公司经常利用节假日和工作之余,举办以厂为单位的职员联谊会或组织职员集体旅行,其目的就在于创造一种良好的环境,让员工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沟通思想、增进了解、建立感情、相亲相爱、和睦相处,从而在整个公司中逐步形成一种亲密感、认同感和一种“和”的氛围。这与欧美的企业有很大的差别。

欧美国家认为,职员每天都在一起上班,天天见面,没有必要再浪费个人时间去喝酒联谊,集体旅行。但是日本人却认为,这种联谊和旅行是十分必要的。老板意识到,这种集体活动是培养员工之间的亲和感,增强企业凝聚力的有效手段;广大员工则认为,参加这种集体活动,是员工的光荣和职责,谁如果不参加,不但会遭到同事的冷眼,而且在家庭中也会受到亲属的责怪。

日本企业界相当重视企业内部的“和”(资料图 图源网络)

由此可见,日本企业界相当重视企业内部的“和”,煞费苦心地维持企业内部亲密和谐的氛围。日本人不能容忍企业中的个人主义。在他们看来,缺乏集体精神的必然结果是自私自利。可以说,日本企业中没有个人主义和激烈的内部对立,上下一致、齐心协力、一致对外是日本企业最为突出的共性特征,而联谊会和集体旅行则是培育这种共性特征的重要手段。

日本商人极力倡导老板与员工结成相依相辅、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这种“命运共同体”具有巨大的凝聚力和竞争力,它对内可以化解各种矛盾,增进团结,对外则有利于培育竞争意识,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这种“命运共同体”对日本发展成为现在的经济大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转自:大道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