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亲繁殖对于有性生殖的哺乳动物来说是极具毁灭性的,16世纪统治西班牙建立王朝的哈布斯堡家族,他们家族有着最典型的鞋拔子脸,整个家族中几乎毫无例外,就是因为他们奉行近亲通婚,也导致不到200年的时间这个家族就走向灭亡,因为最后一代男性已经不具备生育能力。
而在宠物界近亲繁殖也比较盛行,因为人类的偏好,都喜欢比较纯的宠物,在人类的干扰之下它们的确是越来越纯,但是先天的缺陷也越来越严重,这在宠物猫以及宠物狗的身上都能看到。
随着科学的发展,我们已经逐渐地意识到近亲繁殖的危害有多大,从微观角度来看,基因分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整个过程无病无灾都非常健康,但这并不意味着它的基因上就完全没有问题,也许他会携带着隐性的致病基因,只不过没有显现。
作为一个家族,说白了就是拥有一个共同的老祖宗,那么如果存在隐性的致病基因,那么整个家族中携带这个隐性致病基因的几率就高。那么近亲繁殖就很容易让隐性的致病基因相互撞上,两个隐性致病基因,导致的结果就是疾病。
无论是从伦理道德出发还是法律限制,人类可以主动避免近亲繁殖的发生,但是对于动物来说它们几乎没有这样的主观意识,正所谓动物交配六亲不认,那么流浪雄狮长大后遇到自己的母亲怎么办?
非洲狮的群居繁殖策略
目前狮子只在非洲以及印度的古吉拉特邦吉尔森林国家公园存在,亚洲狮的野生数量比较稀少,野外可能仅存在300只左右。而非洲狮的数量相对较多,在非洲草原上是绝对的王者,站在食物链顶端的存在。
作为猫科动物中的一员,狮子有着比较独特的地方,雌雄两态性以及群居生活在一起,与老虎对比就可以看出来,老虎是独居生活的,只有在繁殖期内雌雄两只老虎才会在一起生活一段时间,并且公虎和母虎除了大小不同,几乎没有任何的差异性。但是狮子就不同了,雄狮长着茂密的鬃毛,可以很清楚地辨认出来。
近亲繁殖对于群居的动物威胁更大,例如非洲狮一般都是7-10只左右的雌狮子,再加上1-2只的雄狮构成一个狮群,但只有一个雄狮可以成为狮王,如果狮群中还存在其它雄狮,一般都是起到辅佐作用,可以一起抵御外来雄狮的入侵。
非洲狮群虽然群居生活,但是有很多机制可以避免近亲繁殖的发生!
01、较高频率的狮王更替
在非洲草原上狮子的竞争不仅仅是来自于外界,例如斑鬣狗的盯梢抢食猎物,尤其对于雄狮来说,它们的竞争很多都来自于同类之间。
狮子采取群居的生活方式,这也就意味着只有狮王才拥有交配权,才能繁衍自己的后代,而流浪雄狮是没有这样机会的,毕竟几乎所有的雌狮都有自己的狮群,换一句话说就是都名花有主。要想获得交配权那就只能去不停的挑战,靠着年轻力气大,总会有机会打败那些年老体弱的狮王。
因此说狮王的更替是比较频繁的,一般在3年左右,雄狮就会错过巅峰期,战斗力会大幅度减弱,自然是打不过年轻气盛的雄狮。这个时间点恰到好处,狮群中的小雌狮刚刚长大进入成年,自己的狮王父亲可能就被赶下王位开始流浪,这样就很好地避免了近亲繁殖的发生。
02、避免威胁,亚成年雄狮被驱逐出狮群
大家应该都看过狮子王这部动画片,小的时候我们常常想如果辛巴的狮王父亲没有被害死,等到辛巴长大就可以顺理成章加冠为王。但现实比那残酷的多,当狮群中的小雄狮长到2岁左右,狮王就会靠武力把它们强行驱逐出狮群。目的很明确,就是避免这些逐渐长大的小雄狮会给自己的地位带来威胁。
这个时间节点也比较好,正在小雄狮亚成年阶段,没有进入发情期,它们被驱逐出狮群,也意味着断了和狮群中的母亲、姐妹、姨等接触到的机会。
狮子的这几种操作方式可以比较完美的避免了近亲繁殖的发生。
假如流浪雄狮遇到自己的母亲怎么办?
在正常情况下,流浪雄狮被驱赶出狮群后,它们是不敢在狮群周围活动的,一般都是远走高飞,能力强的自己狩猎健康成长,等待着争夺狮王王位的那一天,稍微弱一点的,自己捕猎填饱肚子都成问题,没有办法只能相互组合成为流浪雄狮联盟,它们会共同捕猎、共同活动以及一起挑战狮王。
最有名的流浪雄狮联盟就是由五只流浪雄狮组成的“坏男孩”组合,它们在非洲草原上大杀四方,可以同时统管多个狮群。
正常情况在小雄狮被驱赶出狮群的那一刻,其实也就是它和母亲的最后一次碰面了,以后几乎也没有什么机会再次碰到。但也存在特殊的情况,流浪雄狮出走多年“练功归来”,把老狮王推翻自己上位。那么就会出现一种尴尬局面,狮群中的成员可能有自己的母亲、姐妹以及姨等。
只要他们相互识别出来,那么就可以避免近亲繁殖的发生,大概率是会有雌狮脱离原来的狮群,去寻找新的无血缘关系的狮群生活。
说在最后
对于任何有性生殖的动物都是如此,避免近亲繁殖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因为近亲繁殖严重的甚至可以毁灭一个物种,从衰落到灭绝。
文/科学黑洞,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