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能帮助我们生活地更好”的心理学研究?

今天我们为大家带来2021年的15个「能帮助我们生活地更好」的心理学研究。先来看今日的一些精彩导读:

  • 努力投入能缓解疲劳

  • 躺平可能激发更大焦虑

  • 社交能帮助戒油戒糖

  • 和健康饮食的人做朋友能让你也吃的更健康

  • 即便是社恐,也能从社交中获得快乐

  • 陌生人对你的兴趣,往往比你以为的更高

  • 自恋的人更容易晋升

  • 不同作息习惯的人,适合投资理财的时间点不同

  • 有智慧的人,会在这7件小事上有异于常人的表现…

  • 别怀疑,睡觉能激发灵感

  • 和“对的人”在一起,会改变你对时间的感觉,你会觉得时间过得“好快”或“好慢”

  • 发表情包真的能拉近双方之间的距离

  • 就算没有别人摸你的小脑袋,自己摸也能减压…

如果想看具体的心理学研究,就往下拉吧!

策划 / fufu

撰文 / fufu、米兰达、比奥、蔻蔻、moumou、VV、Koei、婧婧

插画 / Always

编辑 / KY主创们

大家好呀!新的一年,大家有许下什么愿望吗?

月食事务所新年以来收到了好多大家的新年愿望。为了帮大家实现这些愿望,准备了一些超实用的心理研究做成了心愿列表送给大家~

你的心愿是什么呢?戳戳下方的小礼物,看看有没有你喜欢的那一份吧~

心愿1:想要变快乐

不知道大家身边有没有那种非常非常努力还不知疲惫的人?在越来越多人反内卷的时代,这类人常常被认为是服从内卷规则的“卷王”。

不过,我也发现,身边超级努力而不会疲倦的朋友,似乎从没有考虑过“内卷”的问题,ta们真的只是非常纯粹地从努力这件事中获得了极大的乐趣。

近期,一篇Frontiers in Psychology上的研究指出,当人们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中付出努力时,不仅不会疲惫,还会越努力越轻松。

研究者邀请了大学和高中的在校生,进行了四项实验。

前两组实验中,学生需要在不同难度的数学题中做出选择,并在独立完成题目后报告自己的疲劳感和对数学的兴趣:第三组实验则是让学生在解数学题、玩游戏,和看视频之间选择:而在第四组实验中,学生需要依次完成五个模块的数学练习后,报告自己的疲劳感和对数学的兴趣。

结果显示,喜欢数学的学生往往愿意挑战难度更大的题目,并且即便是在休闲与数学题之间,也更倾向于做题。同时,ta们在完成任务后所感到的疲劳感显著低于对数学兴趣不大的学生。

该研究所包含的四项小研究的简要内部数据元分析。截图自Milyavskaya,M.,GallaB,Inzlicht M.,& Duckworth,A.(2021).More Effort,Less Fatigue:The Role of Interest in Increasing Effort and Reducing Mental Fatigue.Frontiers in Psychology.

有趣的是,在该研究中,那些喜欢数学的被试们不仅做完数学题之后整体疲劳程度低于对数学感兴趣的被试,ta们疲劳程度还是随着完成数学题而降低的。

在兴趣面前,脑力劳动的成本显得不那么重要。选择投入更多努力但疲劳感低,这一效应在该研究中的影响虽小,但却十分稳固。

大家都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种说法耳熟能详了,但估计很少看见有研究能这么直观地量化了兴趣的力量。在月小兔刚看到这个研究时,一时间甚至以为人形永动机的秘密被发现了呢(手动狗头)。

如果你感到自己在生活中付出努力是一件非常疲惫的事,或许也是你的内心在提醒你,该去寻找激发自己热情的兴趣啦!

心之所向,便是努力最幸福的状态了吧~

社会很卷,做人很累。经常看到有读者留言,在读书工作之余好不容易凑出来了休息时间,却似乎根本起不到休息的作用。明明大家都喊着要躺平,很多人的状态实际上却是“焦虑地躺平着”。

那么,如何改变这样的状态呢?研究的建议是:躺平也是需要认真一点的。
一份发表于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的文章针对人们对休闲时间的看法及其对ta们的影响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研究总共做了4个实验,由于篇幅有限,此处只以其中的一个实验为例:

研究者将458名被试者分为四组,先请ta们阅读一篇科普文章。四个组的文章分别关于:休闲时间是浪费的、休闲时间是无用的、休闲时间是有益的、不相干主题(控制组)。在这之后研究人员请被试者们观看一段休闲视频,并测量了ta们看视频时的享受程度。

被灌输了“休闲时间是种浪费/无用”的被试相对于那些被灌输“休闲时间有益”的被试,对于休闲时间的享受程度更低。截图自Tonietto, G. N., Malkoc, S. A., Reczek, R. W., & Norton, M. I. (2021). Viewing leisure as wasteful undermines enjoyment.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97,104198.

结果显示,被灌输“休闲时间有益”的被试,比被灌输“休闲时间浪费/无用”的被试,更享受观看休闲视频的过程。另外,研究人员们还发现,认为休闲时间是一种浪费的人往往心理健康和幸福感较低,而抑郁和焦虑水平较高。
在一个大家都很努力的社会里,有些声音难免会让我们在躺平的时候“分心”——“现在不努力什么时候努力?”“把时间都用来放松了,你对你的人生负责了吗?”……结果,明明在躺平,却又胡思乱想着一切与躺平无关的事。

结合上面那篇研究,送给大家一个新年快乐秘诀:既要专心为所爱之事努力,也要用心认真地躺平!

心愿2:想要变健康

大家都知道,在生活中帮助别人,会让彼此的关系更坚固,也能给自己带来很多快乐。但让我们想不到的是,帮助别人还会对自己的身体健康有好处哦!

Jiang和同事们2021年发表在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的研究发现,那些拥有好人缘且经常帮助别人的人,患系统性炎症的风险更低。

研究者们分析了4963个实验者十年间的问卷调查结果和数据,来研究人们给予他人的社会支持、自身的人际关系,和系统性炎症三者之间的关联。

前两项变量以问卷形式测量,第三项变量则通过白细胞介素-6(IL-6)作为系统性炎症的标志物。它在人体内的含量越高,患上其他疾病(比如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风险就越大。

结果显示,对于那些为他人给予支持的人来说,人际关系质量越高,体内白细胞介素-6的水平就越低;而对于那些给予他人支持较少的人来说,人际关系的质量和体内白细胞介素-6之间的关系则并不显著。

社会融合(A)和支持可用性(B)预测了感知到的支持给予在较高和较低水平下的IL-6含量。截图来自 Jiang, T., Yakin, S., Crocker, J., & Way, B. M. (2021).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giving moderates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social relationships and interleukin-6 levels in blood.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100, 25–28.

研究结果看起来有点复杂,也可以简单理解为:人缘越好越健康,但要建立在常常帮助他人的前提下。

对于这个结果,研究者们解释,当人们相信自己能为他人提供帮助的时候,这些相互支持的关系就会特别有成就感,能减轻内心压力,从而减少系统性炎症的发生。

都知道能够给周围人提供帮助是很快乐的事,但没想到的是它也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切实的改变~

经常帮助支持身边人的你,新的一年身体一定也会健康的??

每到放假,就控制不住自己的食欲怎么办?!这不,我的一位朋友前天还发微信给我,说放假两天里抽的烟比上班一周抽得还要多。两个人不约而同地为自己今后的身体健康默默担忧着……
在这个时候,救星出现了!Mastrogiovanni等人(2021)在Scientific Reports上发表的新研究表示,加强社交可以降低我们对高糖食物和香烟的渴望。

研究人员将饲养的小鼠每笼4只饲养着,通过调整饮食将小鼠的体重控制在相同水平上,总共分成四组——

第一组:群居饲养+鼻尖摄入含有尼古丁/蔗糖的胶囊

第二组:群居饲养+鼻尖相同的触碰信号但没有胶囊

第三组:单独饲养+鼻尖摄入含有尼古丁/蔗糖的胶囊

第四组:单独饲养+鼻尖相同的触碰信号但没有胶囊

实验持续16-20天后,实验者开始4-6天的戒断实验,观察小鼠在不同情况下的反应。

被隔离的小鼠比群居小鼠体重增长更缓慢,活动量更大,更主动更频繁地通过信号索求尼古丁。截图来自:Mastrogiovanni, N. A., Wheeler, A. K., & Clemens, K. J. (2021). Social isolation enhances cued-reinstatement of sucrose and nicotine seeking, but this is reversed by a return to social housing.Scientific Reports, 11(1).

结果发现,总体比较,单独饲养的小鼠比群体饲养的小鼠观测到的自主活动更多、体重增长更缓慢,血液中的皮质脂酮浓度更高,以及对新刺激的反应更大。并且,被单独饲养的小鼠比群体饲养的小鼠更加主动地、并且更频繁地讨要尼古丁/蔗糖刺激。

研究人员认为,社会孤立会让小鼠产生压力,会促使小鼠更频繁地追求能带来刺激的胶囊。不过,这些改变会在小鼠重新回归群居生活后恢复,说明这一切变化是可以逆转的。

研究人员进一步解释,虽然实验对象是动物,但结果是可以应用到人类身上的。就像我们和朋友出去喝杯咖啡、聊聊天,类似的社交行为可以分散我们的注意力,不再关注饮食或烟酒的需求,转而通过社交来放松自己,并且还能提升我们的心理健康。

如果觉得实在管不住自己的嘴,不如找几个朋友多多约起来~(当然了,不能是一起高糖高油饮食或者疯狂抽烟喝酒局啊!)

心愿3:想要好身材

你上一年的运动计划实现了吗?这一年开始雄心壮志继续定计划了吗?

明明有些人已经把健身变成了和呼吸一样普通的日常,为什么你还在每次要健身的时候无限地挣扎?

如果你也感觉到自己每次都似乎只有在定计划的时候充满干劲,到了实施时却异常困难,甚至开始怀疑自己就是一个缺乏动力的人,那这篇研究简直就是为你打造的——
Stults-Kolehmainen 等人(2021)发布在Frontiers in Psychology上的研究指出,缺乏坚持锻炼的动力,很有可能是因为我们错误理解了自己的动机模式。

研究团队一共邀请了127名被试参加了一次长达24个月的研究。在这段时间内,被试们会反复进行关于运动动力的调查,以衡量ta们在不同时间点的动力。此外,研究人员又用两个实验研究了被试们在完成不同任务(做运动或者静坐)后,运动的欲望和休息的欲望。

通过这些研究,研究团队得出了两条重要结论:

1)人们的运动动力是一种短暂且容易浮动的状态,而不是一种性格特质——也就是说,有健身习惯的人并不见得比没有健身习惯的人有更强的运动动力,ta们很可能只是更清楚如何将动力化为行动;

2)运动欲望会在我们长时间休息后提升,在我们有了充分运动量后降低——换句话说,运动的欲望和食欲类似,饿了就想吃,静久了就会想运动。

研究人员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结论:运动和休息的欲望都是会随时变化的状态。截图自 Stults-Kolehmainen, M. A., Blacutt, M., Fogelman, N., Gilson, T. A., Stanforth, P. R., Divin, A. L., ... & Sinha, R. (2021). Measurement of motivation states for physical activity and sedentary behavior: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e CRAVE scale.Frontiers in psychology,12.

这两条结论乍一看似乎像是说了两句显而易见的“废话”,但其实它恰恰指出了很多人之所以很难坚持运动的关键——

我们太爱做运动计划了!但运动这件事,做计划很可能是无效的——回想你每个雄心壮志定下计划的时刻,那些时刻其实正是你运动欲望最强的时候(比如说刚上完秤、看到身上的赘肉、喝完一杯奶茶……),而等到要执行的时候,可能早就失去那股冲劲了。

所以要想好好利用起自己的动力,就要抓住运动欲望最强的时刻,立刻马上去运动。

如果因为现实因素受限制没法当下就去运动,也可以试试利用起研究的第二条结论,通过静坐、小憩等让身体安静下来的方式,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动力状态。

毕竟如果运动欲望和食欲类似,不想吃东西的时候用不着逼着自己吃,饿了就想吃了,那同样的道理,不想运动的时候也不用逼着自己动起来,静着静着可能就想动了(狗头.jpg)。

等着你们反馈这两个方法是否实用哦~


我的部分朋友,向来是我减肥路上的最大阻碍。每次我想控制饮食,就有人在我身边点奶茶,啃炸鸡。
每当我忍不住加入ta们时,ta们都会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我们可没叫你吃哦,是你自己加入的。”
而我,只能怪自己真的不争气……

最近,一篇发布在Nature Human Behaviour上的论文针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研究,才发现这样扛不住诱惑的人真的不止我一个——人们的饮食习惯,真的会受到自己社交圈的影响。

实验在麻省综合医院(MGH)进行,研究人员通过MGH员工一年内在餐厅付款的ID来搜集每个人具体食品购买数据,以及购买食品的时间和地点。同时,研究者又通过观察两个人购买食物的时间间隔、几周内两个人同时吃东西的频率以及两个人是否同时去了不同的餐厅,推断出了参与者的社交网络。最后,研究人员调查了1000多名员工,向ta们确认了用餐伙伴的人的名字。

当员工选择健康的食物时,同事也更倾向于选择健康的食物(green-lablled foods)。截图自 Levy, Pachucki, M. C., O’Malley, A. J., Porneala, B., Yaqubi, A., & Thorndike, A. N. (2021). Social connections and the healthfulness of food choices in an employee population.Nature Human Behaviour, 5(10), 1349–1357.

结果显示,员工购买更多健康食物时,其同事随后购买的食品中健康食物的比例也会增加;而如果员工购买更多垃圾食品,其同事随后购买的食品中垃圾食品的比例也会增加。

不过,虽然两种影响都存在,研究也发现,吃健康餐对于同事的影响力比不健康饮食对同事的影响力更大。(小编:就是说平时受人诱惑而不是带领大家一起健康饮食,果然是我定力太差吗……)

这个结果对于打算通过健康饮食来维持好身材的朋友们来说或许也算是一个好消息,毕竟,只要找到一起吃健康餐的朋友,说不定就能互相影响互相鼓励,维持住健康的饮食习惯了呢。

所以还等什么呢,赶紧多和喜欢吃沙拉的人交个朋友,新的一年一起相互影响、变得更加健康吧!

心愿4:想要不孤单


每次一说社恐总让大家联想到“讨厌社交”“没朋友”。就好像大家倾向于默认:有这么一群人是不需要交朋友的,对于ta们来说,社交只会是负担。

可是,最近发表在Journal of Anxiety Disorder上的一篇研究却反驳了这一观点。研究指出,即便是确诊为社交恐惧症的人群,也能在社交中收获快乐。
Goodman的团队(2021)做了两项实验。实验一招募了111名参与者,其中45人确诊过社交恐惧症。两周的实验中,参与者在每天中午12点到下午8点之间会通过手机软件随机收到5次问卷链接,每次中间至少间隔30分钟。问卷中会询问参与者当下的积极和消极情绪,以及是否身边有其他人。实验二在此基础上,调查了参与者都会和谁待在一起。

结果显示,不论参与者是否患有社交恐惧症,与他人相处都比独处更能让参与者产生积极情绪(实验一)。不过,患有社交恐惧症的参与者与朋友相处的时间相对其他参与者更少(实验二)。

相比独处,参与者与他人相处时体验到更多积极情绪,无论是否患有社交恐惧症(消极情绪则没有差别)。截图来自Goodman, F. R., Rum, R., Silva, G., & Kashdan, T. B. (2021). Are people with social anxiety disorder happier alone?Journal of Anxiety Disorders, 84, 102474.

研究人员认为,尽管患有社交恐惧症的人害怕来自他人的负面评价和拒绝,ta们依然需要社交,并能从与人连接中获益。这项研究也说明,人与人的连接是很普遍的基本需求,哪怕是那些看似不愿意社交的人也是如此。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希望新的一年里,大家都有更多的机会和好朋友互相陪伴,觉得自己没朋友的人也可以在接下来的一年遇到如同天作之合的朋友~到时候记得来和月小兔还愿哦!

叔本华有个著名的“豪猪理论”:冬天的豪猪们如果靠得太近,刺会伤害彼此;但分开太远,又会感到寒冷。“豪猪理论”常常用来描绘人际关系的微妙——只有恰到好处的距离,才能让我们在不伤害彼此的同时,拥有互相取暖抵御孤独的能力。

对你来说,人与人之间的理想距离是什么?最近的一项发表在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的研究表明,我们可能低估了人与人之间建立联结的可能。

Kardas等人召集25对(50名)被试,每人随机匹配一名陌生人聊天,聊天的话题分为两类:深度谈话或者普通寒暄。

同时,被试会根据个人感受给这几项因素打分:对方的感兴趣程度、聊天的尴尬程度和双方的联结感。一次打分发生在谈话前,作为被试的预期;一次发生在谈话后,是对实际体验的评估。

虽然研究中大家对于和陌生人的深度交谈存在普遍的担忧——害怕尴尬,或者是觉得对方并不会对自己感兴趣,但结果也表明,这些担心与实际情况并不符合。

实际交谈后大家发现,和陌生人的深度交谈远没有人们想象中的尴尬,对方对交谈的兴趣也比预期更高,并且,还会带来意想不到的联结感和幸福感。

人们预期中的尴尬程度和联结感与实际体验的对比。截图自Kardas, M., Kumar, A., & Epley, N. (2021). Overly Shallow? Miscalibrated Expectations Create a Barrier to Deeper Conversation.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与他人建立联结,是缓解孤独的一大解药,而这种联结不见得只能发生在亲密的人之间。
尽管人类各有不同,也无法共通彼此的悲欢,但那颗孤独渴望联结的心却是相通的,这或许也是我们与寓言里豪猪的不同。

这个冬天,尝试着向一位陌生人打开自己的故事吧~或许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温暖哦??

心愿5:想要赚大钱

当我问起身边人新年最大愿望,大家都非常一致地表达了自己朴素的心愿:“升职加薪赚大钱!”

不过,每年的心愿都是如此,却总也不见真的都能实现(别骂了别骂了)。最近,我在众多文献里发现了这样一篇研究,或许能为大家的发财梦提供一点点小助力——

Nevicka和Sedikides 2021年发表在Journal of Personality上的研究发现了一种让人更容易获得晋升的特质:自恋!

研究者们开展了三个实验,去研究自恋和职场晋升的关系。在第一个实验中,研究者让员工和上司分别填写问卷:员工填写自恋人格量表以测量ta们的自恋程度;上司则为ta们的晋升可能性打分。结果表明,更自恋的员工,在上司眼里的晋升机会往往也更大。

研究者们接着进行了其他实验来探究其原因。实验二中,除了自恋程度,研究者还分别测量了员工在职场中的自我推销程度和权力感。结果发现,二者中只有权力感能够影响自恋与晋升机会之间的关系。

参与者认为那些权力感更高的员工更有可能被推荐升职。截图来自Nevicka, B. & Sedikides, C. (2021). Employee narcissism and promotability prospects.Journal of Personality, 89,847–862.

通过实验二,研究者得出结论:之所以自恋的员工晋升机会更大,很可能是因为ta们的权力感,即认为自己在公司里拥有更多权力,比如,在工作中更坚定,较少做出让步。这些表现恰好符合更高职位的领导者特质。因此,上司在决定升职人选的时候就会更多地考虑ta们。

实验三进一步发现,权力感很可能是使人获得晋升的重要因素:在同样自恋的员工当中,上司往往更愿意选择那些权力感较高的员工,并给予ta们升职的机会。

咱就是说,虽然自恋作为一种人格特质可能有诸多缺点,但在“权力感”这件事上,确实有很多大家值得学习的地方——坚信自己的能力,坚定自己的观点,在职场中硬气起来,才是搞钱的最佳姿态!

谁不希望自己买的股票基金一路上涨。可什么时候进行投资对于不少人来说却是个难题,如何在投资的第一步就能保证自己没有做错选择呢?

Guarana等人(2022)在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上发表的一篇新研究给出了一点小提示:不同作息的人,各有适合自己的做出投资决定的最佳时机。

研究人员从网上的投资者那里收集包括投资偏好以及一天时型(指一天内会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并将被试随机分成早起组(早上7-9点)和晚睡组(晚上10-12点)。

接着,研究人员为参与者准备了一个完全没有价值的投资机会,问参与者如果ta们有1000美元会如何进行投资。如果在这个项目上投资金额越大,则代表投资者的决策越不明智。相似的实验在不同的参与者和不同的时间点实验了三次。

晚睡的人在早上的决定质量很低,而早起的人在晚上做决定的质量更低。截图来自:Guarana, C. L., Stevenson, R. M., Jeffrey Gish, J., Ryu, J. W., & Crawley, R. (2022). Owls, larks, or investment sharks? The role of circadian process in early-stage investment decisions.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37(1), 106165.

结果显示,在早上,“夜猫子”们比“早鸟”们更容易作出糟糕的投资决策,而到了晚上,“早鸟”们则比“夜猫子”们更容易作出糟糕的投资决策。同时,“夜猫子”们在晚上会做出更明智的投资选择;而“早鸟”们在早上会做出更明智的投资选择。

对于这个结果,研究人员解释道,我们的认知能力会在一天的不同时间中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往往与我们的作息习惯有关。“夜猫子”们往往在晚上拥有更可靠的认知能力,而“早鸟”们认知能力的巅峰则在早上。我们是否能作出明智的投资决定,也受到认知能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