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生代"作家鬼子,在小说创作方面,尤其是在父亲与子女亲情关系的叙事层面上,包括很多社会文化意义。
在向人们揭示了复杂的社会文化环境同时,小说也使人们从这—文化环境中窥见鬼子痛苦挣扎的心灵。
鬼子小说作品中所涉及的父亲,大多生活在农村,李四、陈村、寒露的爸爸都是一群“农村爸爸”。久居乡村的人,都希望不要再过“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而要走出乡村成为城里人。
寒露不辞艰辛的寻找父亲,是在寻找失去的家园,寻找一种精神的生存空间,实质上是对人的现实幸福的寻找,在寻找的过程当中体现了顽强的生命力。也正是对父亲的眷恋,寒露在绝望中才找到了生存的希望。
在《被雨淋湿的河》中,在亲情面前不退缩的晓雷却因为亲情的尚存丧失了性命,也正是在他年轻的生命里,我们看到了父亲对孩子的精神影响有多么的大。
正是有像陈村这样的父亲,让晓雷看到了为什么他们的生存处境这样的艰辛;也正是在父亲身上,他寻找到了自己的生存希望:不能像父亲那样思想保守,忍气吞声,麻木愚昧。
晓雷的眷恋隐藏得很深很沉,但留下的却是一杯苦得荡不开的茶,令人苦思冥想。李瓦们对父亲不仅仅是养育之恩的眷恋,如果仅仅是停留在这个层面上,那未免是太不理解鬼子了。试问,父亲的愤怒是什么?
是孩子们忘记他的六十大寿!作品中子女们总结忘记父亲生日的原因是:“实在是太忙了……可不忙行吗?不忙怎么活下去呢?你不忙。别人忙呀,别人就会当着你的面,把所有的好东西,一样一样地拖走,最后会把你碗里的饭也拖走,你说你不忙行你怎么办?”
是的,李瓦忙着请局长吃饭,这是好不容易才请到的啊,今后的升官发财就靠他了,局长是李瓦的再生父母啊!李香忙啊,她要忙找钱还桑塔纳贷款,钱是现代社会的通行证,是上帝啊,父亲与上帝属重属轻?
李城是眼见就要奔三的人了,可还是单身啊,好不容易牵上了女孩子的手,女朋友要住这里,父亲只好到大街上了啊!
生活在瓦城的李四的几个儿女的生活并不好过,他们在城里艰难地谋取生存与发展的权利。当他们说出“忙”时,他们的心情是沉痛和无奈的,在悲痛欲绝的背后,隐含着一种眷恋,眷恋以父亲为代表的乡村那样简单的生活、有着淳朴重情的人际交往。
正是父亲,唤醒了他们那条麻木的“城市神经”,也正因如此,李瓦们在害死父亲之后,读者仍对他们怀有一点同情与理解。
父亲成了一种人生的信念与精神的寄托,这些信念与精神的具体内涵与飞扬跋扈的现代文化极不协调,而融入现代城市的子女们真诚的面对不合时宜的父亲时,又有了重新的认识和理解,认识到父亲们不合时宜的背后所隐含的正是子辈们或现代社会所匮乏的一种伦理、道德精神。
女孩受尽苦难后仍然苦苦的坚持,少年卷手而起,踏上为父报仇而丧失的年轻的生命,子女们奔丧祭奠时忏悔的泪……都是对在父亲的深深眷恋之时使生命使人生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与超越。
洪治纲说:“他(鬼子)对生活的体悟不是仅仅停留在一种事情的认识上,不是仅仅将生活当作叙事情节的推动素材,而是将它自身上升为某种话语形式,使它负载着独特的艺术氛围和审美向度。”
诚然,父亲是一种抽象的文化想象,是民族文化的象征,寄托着人们在社会转型期对现存文化的审视与思考,承载着子一代美好而又深沉不可极的愿望。
由物质及精神,鬼子抒写了父亲对子女一生成长的艰辛付出和子女对父亲深沉款款的爱。
通过子女们充满着理想、激情并含着困惑、艰辛的生活中对父亲仍然保存着眷恋,表达出对这个新时代的质疑、困顿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