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痛风偏爱晚上?或与这4种因素有关,不妨对照着处理!

你知道我国有多少痛风患者吗?相关的数据调查显示,我国痛风的患病率已经增长到了1~3%左右,平均每100个人中就有1-3人被痛风疾病困扰,总患病人数已经达到了近7500万,且这一数据正在以每年9.7%的速度增长,痛风已经成了最常见且复杂的关节炎类型。

就临床掌握的资料来看,痛风的本质为晶体沉积性关节炎,它病发的基础就是高尿酸血症。而追溯高尿酸血症出现的斌因,则包括了遗传基因、年龄与性别、不良的生活和饮食习惯等多个方面,最终导致嘌呤生成和代谢失衡,高尿酸血症因此爆发;

由于患者体内血尿酸水平严重超标,大量尿酸盐结晶析出并堆积在关节处,最终造成了急性痛风的突然发作,发作关节出现红肿、热痛等症状,疼痛程度较深,患者往往难以忍受。而且,绝大部分痛风患者初次发病都是在一个深夜,突然出现了大脚趾关节的异常疼痛。

这不禁让人思考,为什么痛风偏爱晚上,这其中到底有什么秘密呢?

1、皮质激素分泌方面

皮质激素在体内存在的基本作用,就是对抗身体各种炎性反应、起到免疫作用且能缓解疼痛感。但是,人体激素的分泌也有规律,在进入睡眠状态后,体内皮质激素分泌量会逐渐下降,导致痛风的突然发作;

 2、缺氧影响

嘌呤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大类,也就是人体即便不摄入含嘌呤的食物,内部也会分泌出嘌呤。有相关的研究显示,经常缺氧会促使机体产生更多嘌呤,而嘌呤的终末期代谢产物就是尿酸。

在夜间进入睡眠状态时,特别是存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患者,容易出现呼吸暂停、缺氧症状,这无疑是给痛风留下了突破口;

3、温度影响

之所以痛风在初次病发时,多出现在小关节上,是因为尿酸盐结晶对温度有一定要求,它们喜欢低温的环境,所以更容易在皮肤覆盖较为薄弱的关节处沉积。

而夜间环境温度本身就相对较低、受不活动的影响,体温也会随之下降、血管收缩,更有利尿酸盐结晶的沉淀,进而造成痛风的突发;

4、水分方面

在睡眠的过程中,人没有通过饮食获取水分,但身体内的水分却在消耗,比如夜间排尿、呼吸和出汗等,这都会导致大量水分流失。血尿酸水平可因此升高,导致痛风发作。

也正因如此,临床建议高尿酸患者日常需要多补充水分,每日至少要摄入1500-3000ml左右的水,才能满足身体基本需求和尿酸代谢。

写在最后:痛风在夜间发作,是多因素共同作用之后的结果,其主要和以上四个原因有关。除此外,如果在夜间进食了大量含嘌呤的食物,比如动物内脏、海鲜和啤酒等等。

血尿酸水平可因此急速升高,导致痛风发作。在临床上有大部分痛风患者,都是在一次酗酒后突发的。而一旦痛风出现,患者就需积极就医进行抗炎、止痛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