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结局如何

       唐贞观十七年(643)二月,唐太宗李世民颁布《图功臣像于凌烟阁诏》,敕令将长孙无忌等二十四名功臣画像绘制于凌烟阁之上。由著名画家阎立本描绘真人大小的图像,由著名书法家褚遂良题字,凌烟阁因而成为集初唐文采、书法和绘画最高成就的三绝之作。凌烟阁是位于唐朝皇宫内三清殿旁的一个不起眼的小楼,平素用于皇室聚会娱乐。这样,凌烟阁便提升为绘制功臣画像、彰显功臣事迹的“纪念堂”。

唐太宗在大诏令中宣之于世的绘制凌烟阁功臣画像目的是“庶念功之怀,无谢于前载;旌贤之义,永贻于后昆”,显示出唐太宗深谋远虑的政治意图和政治策略,是用图画的形式永久性地表彰二十四名功臣,以此成为规范和塑造忠臣的榜样和楷模。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是: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征、房玄龄、高士廉、尉迟敬德、李靖、萧瑀、段志玄、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长孙顺德、张亮、侯君集、张公谨、程知节、虞世南、刘政会、唐俭、李勣、秦叔宝。

这二十四人有文有武,在唐初的高级官吏中很有典型意义。那么,凌烟阁二十功臣的最后人生结局如何呢?具体仔细考察,可以分为几类,在唐初官员人生结局中很有代表性。

第一种,“乞骸骨”的六人

(“乞骸骨”即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致仕”,“致仕”即辞去官职,唐代一般致仕年龄为七十岁。)

尉迟敬德,以开府仪同三司、鄂国公致仕。他于贞观十七年不顾皇帝挽留,犯颜坚持要求致仕。他退休后以“开府仪同三司”官阶,可享受朔望日参加朝会的礼遇。他“乞骸骨”时只有五十九岁,此后又跟随唐太宗征高丽。晚年闭门不出,最终得享天年。李靖,以尚书右仆射、卫国公致仕。贞观八年,他在六十四岁便以“足疾“为由“恳乞骸骨”获准。贞观九年再获起用,统军西破吐谷浑后归家“阖门自守”,直到老死。刘弘基,拜卫尉卿,封任国公,后改封夔国公。“后以年老乞骸骨,授辅国大将军,朝朔望,禄赐同于职事”。他退休时未满七十,与尉迟敬德、李靖一样曾经复出从征辽东,唐高宗时病故。程知节,以左领军大将军、卢国公致仕。唐高宗时出征贺鲁犯错,免官后“表请乞骸骨,许之”,后病故。虞世南,以礼部尚书、永兴文懿公致仕。曾两次“抗表乞骸骨”,待获准时年已八十一,差一点卒于任上。唐俭,曾任户部尚书,封营国公。因怠于政事贬官,退休时已超过七十岁,唐高宗年间病故。

这样看来,“乞骸骨”获准的只是二十四人中的四分之一。此六人中在致仕时,已超过七十岁的是虞世南、唐俭两位文臣,相反,武将退休得较早,像尉迟敬德、刘弘基只有五十几岁。值得注意的是:尉迟敬德、李靖,刘弘基致仕后都曾重披战袍,随从出征,可见超前致仕并非是“廉颇老矣”。这里既有君主对望重宿将的忌疑,也有功臣名将的自我避嫌。

第二种,未致仕病卒于任上的十人

李孝恭,唐高祖李渊的从父兄子,是颇具才能、累建战功的宗室,为司空、扬州都督河间元王。他在贞观十四年暴病身亡,“年五十”。杜如晦,司空、莱国公。他“以疾辞职”未获准,在四十六岁盛年病死。魏征,司空、相州都督、太子太师、郑国公。他曾多次要求“逊位”,太宗一再慰留。他于贞观十七年去世,“时年六十四”。张公瑾,原封邹国公,是在襄州都督任上死的,年仅三十九岁,改封郊国公。秦叔宝,因历次作战负伤太多而疾病缠身,贞观十二年病故于任上。死后赠官、爵为徐州都督、胡国公。段志玄,辅国大将军、扬州都督、褒国公。他治军严谨,李世民评价为“周亚夫无以加焉”,贞观十六年病故于任上。殷开山,陕东道行台右仆射、郧国公。在进攻刘黑达时得病身亡,是凌烟阁功臣中最先去世的一个。柴绍,李渊之婿,荆州都督、谯国公,贞观十二年病故于任上。长孙顺德,荆州都督、邳国公。贞观年间因多次贪污被弹劾,李世民不忍治罪,只贬官而已,卒于任上。刘政会,户部尚书、渝国公,贞观九年卒于任上。

第三种,已届致仕年龄而不获休致,病卒于任上的五人

房玄龄,官、爵至司空、梁国公。他曾因“丁继母忧去职”等理由“抗表辞让”,但被太宗以“一朝忽无良相,如失两手”为由一再挽留。贞观二十二年他刚好在七十岁病逝。高士廉,以国戚身份历任显要,封申国公。贞观十九年,他“时年七十二”病死于京师私第。屈突通,蒋国公。贞观元年“授洛阳都督,赐实封六百户,加左光禄大夫”。次年病卒,“年七十二”。李勣,英国公。他在唐高宗乾封元年为辽东道行军总管,凯旋归来的次年“加太子太师”,遂即病重,于总章二年病重身亡,“年七十六”。萧瑀,贞观二十一年“征授金紫光禄大夫,复封宋国公”。当年“从幸玉华宫,選疾薨于宫所,年七十四年”。


各朝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图》选

第四种,因罪致死或因冤而死的三人

侯君集,光禄大夫、吏部尚书、陈国公。侯君集在画像于凌烟阁后,在诸太子争斗中,依附太子李承乾,图谋杀李世民拥立承乾,事发被斩,“籍没其家”。张亮,洛州都督、郧国公。贞观二十年,他因好巫术名声败坏并被告谋反,而被“斩于市,籍没其家”。长孙无忌,司徒、赵国公。他是太宗文德顺圣皇后的兄长,历仕太宗、高宗两朝,“作宰相三十年”,在凌烟阁画像中名位居首。他因在高宗时反对立武则天为皇后,后被诬构谋反,于显庆四年(659)逼令自缢而死,籍没其家,死时没超过七十。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李世民对开国功臣是相当厚道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基本上都得到了善终。二十四功臣死在唐太宗之前的,大多授予谥号、配飨唐高祖庙庭。死在唐太宗之后的,大多授予谥号、陪葬昭陵。即便有屈突通、长孙顺德因贪腐被弹劾,也仅仅贬官。长孙无忌是被武则天逼死的,而张亮意图不轨、侯君集参与帝王家事谋反被斩首,也并没有诛杀他九族,也未驱除出凌烟阁。例数中国历史五百多位帝王,唐太宗李世民算得上一个能够容贤任贤的开明帝王了。

“固推恩以示众,实王业之攸隆。丹青映日以炳焕,杰阁凌烟而峥嵘”,作为唐朝政府的“纪念堂”工程,凌烟阁的功臣画像绘制,前后持续长达二百五十八年,从唐太宗贞观十七年(643)至唐昭宗天复元年(901),经历四位皇帝,在凌烟阁图像功臣总共132幅画像,除去重复画像总共100人左右。惜乎,伴随着唐王朝的灭亡,凌烟阁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然而,唐太宗以凌烟图功臣画像的绘制,激励和号召功臣及文臣武将积极进取的用人策略宇量深广,为后世不少朝代借鉴仿效。

来源: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