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连山发现“石虎”,当下南方主流的猛兽,从镜头前霸气走过

广东连山笔架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连山的西南部,地处北回归线北面,区内自然资源丰富,天然阔叶林保护完好,是广东省乃至全国野生动植物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之一。

自2020年3月开展野生动物红外相机监测工作以来,就已经陆陆续续拍下了多种野生动物活动的身影。

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斑林狸、白鹇、黑喉噪鹛、仙八色鸫等;也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黄嘴栗啄木鸟、赤麂。野生动物们的频频入境,侧面说明了当地的生态情况。

在拍到的21种珍稀野生动物里面,其中有一种吸引了我的关注,那就是人们常说的“石虎”,它从镜头前霸气走过,眼神坚定直视前方,虽然体型像猫,但亦拥有虎的威严。

在南方普遍缺乏大型食肉动物的前提下,石虎俨然成了当下南方的主流猛兽。

甚至在深圳这样的一线大城市里面,都能找到它们的身影,跟小浣熊、貉等动物一样,石虎是少数能够适应人类生活区域的野生动物之一。

石虎即豹猫,在我国分布很广泛

石虎是我国南方一些地区的民间叫法,其实它的学名叫豹猫,也有一些地方喜欢称它为“狸子”、“抓鸡虎”、“麻狸”等等,属于我国12种野生猫科动物里面的小型猫科代表。

在我国的猫科动物里面,石虎的分布范围是比较广泛的一类,在我国多省份里面均有发现,虽然主要分布在南方,但它的适应能力很强,分布范围不仅仅限于南方,在北方许多地区也一样可以观察到它们的踪迹。

从外形上看,生活在广东连山的石虎毛色基调主要为淡褐色或浅黄色,上面有类似于豹子一样的斑纹,因长得像古代铜钱,所以它们也古代也被称为“钱猫”。

生活在北方地区的石虎,毛色基调则多以灰褐色为主,这是为适应当地环境而产生的不同适应性变化。多数猫科动物都是采取伏击的方式捕获猎物的,能与环境融为一体的伪装,更有利于它们的狩猎。

石虎身上最大的特征在于它的内眼角处,从鼻部到内眼角有一条白色条纹,凭借这个特征,多数时候能将它们从一众小型猫科动物里面区分开来。

体型和家猫相仿,但比家猫凶猛

石虎的体型比较小,约为0.55-3.8千克,头体长36-66厘米,跟一只家猫差不多,但是看上去比家猫更纤细,四肢的比例更长。这种身体结构,使得石虎的活动能力和捕食能力都要比家猫强许多。

石虎一般栖身在山地林区、灌木丛里面,它们也会出现在一些村寨周围或者城市郊野,主要以各种小动物为食,尤其是老鼠、飞鼠、松鼠等小型啮齿类动物,是它们的最爱。

除了捕食野生动物之外,石虎也会进入村寨盗食家禽,所以民间才会有“抓鸡虎”的叫法。

它们的活动规律具有夜行性,白天一般在树洞、岩石下、土洞等具有庇护性质的场所下休息,到了黄昏至晨间这段时间,会变得更为活跃,常常趁着夜色捕食猎物。

石虎是全能型的猎手,既能上树捕食松鼠、小鸟,也能下水捉鱼,它们有很强的攀爬能力,也擅长游泳,所以栖息地内包括鱼、鸟、昆虫、两栖类等众多的小动物,都是它的盘中餐。

石虎常在水源附近出没,因为大多数猎物都需要喝水,在水源地伏击,狩猎成功率更高。

曾被大量捕杀,而今得到较好地保护

石虎曾广泛分布于我国境内,种群数量大,可以说是非常多的一种野生动物。它们的皮毛漂亮,且顺滑手感佳,加上保暖性能好,所以在以前,石虎的皮毛是我国传统的外贸出口裘皮之一,石虎因此而被大量猎杀。

在上个世纪60-70年代间,从每年都能从全国收上20-25万张的皮毛,预估当时我国的石虎种群数量应该在100万只以上。

由于被大量捕杀,加上栖息地丧失,70年代过后,它们的数量开始大量减少,在华东某些省份里面,甚至成了濒危物种。

随着国家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力度加大,以及动物保护意识逐渐深入人心,目前盗猎石虎的现象已经很少了,它们在我国也得到了很好地保护,比如在深圳,人们为了保护它们,甚至还专门修建了一座天桥。

在连接深圳大鹏新区和南澳的坪西公路上,有一座高架桥,南接七娘山,北接排牙山-笔架山-田心山,连通了大鹏半岛南北向,这座桥被茂密的植被覆盖,可供野生动物在上面行走,将原本被道路分割成两片的栖息地,重新连通了起来,增加了不同种群石虎的交流机会,也减少了“路杀”对它们的威胁。

石虎是当下南方主流的野生猛兽,甚至成了不少城市的生态名片,它们对于维持生态平衡,控制小型哺乳动物数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石虎在一些城市公园和湿地的出现,也让人们探讨与野生动物和谐相处提供了新的方向和灵感,相信在未来,更多像它们一样的野生动物,可以与人类和谐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