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紫为尊,明清时期的皇宫,为何会被称为紫禁城?

紫色在一般人眼里,是高贵、浪漫和神秘的色彩,而在东西方传统文化中,紫色却有一个共同的象征,那就是「尊贵」。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古代能提取紫色的原料很稀少,所以贵重,另一方面则来自传统文化上的认知,让紫色经常和道仙、帝王和贵族联想在一起,因而显得尊贵。

原料稀少制造不易紫色因而特别贵重

在近代工业文明之前,色料的提取大多只能依靠天然材料,而东西方能用来制造紫色的原料都非常稀少。

中国古代的紫色染料一般是从紫草根部提取,需要大量的紫草多次加工浸染才能完成,而且容易褪色。西方早期则是从体型很小的骨螺内提取紫色,由于每只骨螺所能提供的色量太少且操作繁琐,所以价格极其昂贵;也有一部分从欧洲蓝莓的汁液中提取,但色泽偏蓝。

这些稀少且昂贵的原料导致市场上紫色的地位居高不下,也让这种颜色在东西方生活中显得相当尊贵。

比如:中国唐朝就规定三品以上的大员穿紫衣官服,民间不可僭越;西方则有凯撒大帝热衷身着全紫的长袍,并逐渐让「以紫为贵」的观念成为传统,以至于数百年后的拜占庭王族甚至用「生于紫色」来表示出身正统。

在东方紫色象征祥瑞和尊贵

「紫」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成为尊贵的象征,可能和道家「紫气东来」的典故有关。

《史记》记载中,指老子西出函谷关时所带来的圣人之气就是「紫气」,便认为紫气代表祥瑞。而道家的确也讲究紫色,比如仙人要穿紫袍,仙人居住的地方叫「紫府」,道家经文被称为「紫书」。

中国古人崇尚「天人合一」的思想,所以城市的规划也要求切合天道。

《后汉书》卷四十八写道:「天有紫微宫,是上帝之所居也。王者立宫,像而为之。」也就是说,既然天上的帝君居住在紫微宫(紫微星自古都被称为「帝星」),那么在人间受命于天的「天子」,其居所也应与上界的紫微宫有所联系。

所以,从历史上可以看到,隋、唐洛阳宫城就取名「紫微城」,而明、清皇宫则称为「紫禁城」。

经典中,常以「紫金」来描述诸佛

在修炼界,紫色也常与金黄色相提并论,既以金为贵,也以紫为贵,甚至这两个字还时常被放在一起使用。

《大藏经》里对诸佛的描述,就大量用到了「紫金」一词。比如在《观佛三昧海经》中这样形容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身长丈六,放紫金光住行者前。」对其他佛的描述也多用「紫金」,例如对毗婆尸佛以「身紫金色八万四千相」来形容,而迦叶佛则是「身紫金色相好具足」……

科学研究:黄金也可能是紫色的

「紫」和「金」两种颜色从表面上看区别很大,但实际上并不矛盾。修炼界里很多人都知道,同一种颜色在不同的空间能显现出不同的色彩反差。甚至普通人都能通过自己的视觉经验了解到一些类似的情况,比如一直盯着红色看,闭上眼睛之后眼前就会出现一个绿色的视觉残像。

不仅如此,一些科学研究还发现,黄金也能是紫色的。例如,如果将黄金以纳米(奈米)级大小的微观粒子呈现(1纳米等于0.000001毫米),小于100纳米的胶态黄金粒子会让溶液变成红色,而大于100纳米的黄金粒子则使溶液呈现蓝色或紫色。

其实美术界也存在紫金颜料,史上比较著名的例子是十七世纪来自德国的一种名为「卡西乌斯紫」(Cassius'scher Purpur)的紫红色釉料,在十九世纪中期经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Michael Faraday)研究,发现这种颜料的成分其实是极为细小的黄金颗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