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约地铁为什么用聚酯材料代替玻璃?

充满里约奥运会的中国元素让我们感到自豪,从地铁、空调到安检设备,从毛绒玩具、各国国旗到专业运动装备,总能看到熟悉的中国品牌的名字。据报道,在奥运会开幕前,里约地铁四号线通车。在这条地铁运营线上奔跑的是中国造列车,其车体材料能充分适应当地湿热气候的影响。特别令人感到新奇的是,列车的车窗、车门不用玻璃,而是采用了防扎、防爆的聚酯材料,捶不破,打不烂。这款人性化的创新设计将成为中国制造的新魅力。

对于聚酯材料中的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我们并不陌生,它的特性与玻璃很相似,不仅清澈透亮,而且气密性好。由于它对各种气体都“无动于衷”——不会受到影响而改变性能,就把它做成各类瓶子,无论是饮料、调味品、食用油、醋、蜂蜜,还是化妆品、发蜡,甚至录像带和医药用品中的安瓿,都可以用到它。你如果有兴趣的话,把饮料瓶、调味品瓶倒过来,瓶子底部会有“PET”这三个英文字母,意思是这个瓶子是用聚酯材料做成的。

聚酯瓶坯

上世纪40年代初,化学家发现了这种聚合物以后,就作为新的纤维投入生产,它就是我们熟悉的涤纶纤维。当聚酯纤维和天然纤维混纺以后,做成的衣服十分挺刮,不会皱折,而且容易清洗。不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涤纶纤维常作为保暖材料,被用于制作保暖被等。

人们非常容易接受用聚酯材料制成的瓶子,主要是携带方便。瓶体透明,一眼就能看清瓶内物料的“真面目”,它比玻璃瓶轻,牢固安全,不会摔破而造成人体伤害。由此,可以想见,用聚酯材料做列车的车窗、车门是十分富有创意的。这样的车窗不仅透明度好,而且不必担心被扎破,因为它是摔不破,打不烂的,也具有防扎、防爆的功能。

PET是我们值得青睐的材料,有资料表明,它被许多国家重视回收利用,如上世纪末,美国有30%以上的PET瓶子的树脂在回收后,制成了地毯、羽绒服等,甚至做成帆船的船帆。这使我联想到前不久,有关校园塑料跑道引起的风波,由于材质低劣,化学品毒害人体,造成人们的健康隐患。那么,如果用回收来的PET制成跑道地毯是否更好些?

聚酯材料中的PB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和PET是“孪生兄弟”。化学家喜欢把制造这种聚酯材料简单地说成是“由多元醇与多元酸缩聚制得”。意思就是原来对苯二甲酸与乙二醇制得PET的过程,把乙二醇改为丁二醇,就可以缩聚制得PBT。

它们都是透明的工程塑料,也有许多相同的用处。如果再与其它材料复合,常常用于制备汽车零部件。

聚酯透明材料中的PC(聚碳酸酯)是力学性能好、耐冲击和耐温较高的透明材料,在常用的电脑光盘等材料中可以找到它的“足迹”。但是,PBT的比重小,耐热性和耐溶剂性都比它好,所以PBT被用于电气、电子、机械工业方面的更多。

还有被俗称为“有机玻璃”的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作为光学材料,它可以同光学玻璃相媲美。它的透光率达92%,所以可用作透镜材料。可是,由于其吸湿性方面的缺陷,在制作中、高精度透镜材料时受到了限制。另外,PMMA的热变形温度为100℃,在耐热性要求较高的汽车及家用电器上不能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还有许多聚酯透明材料,不在此一一作介绍了。里约奥运会上的中国造列车标志着我国先进的科技水平和崇高的人文理念,材料的合理选用是重要的体现。

我们从里约奥运会地铁列车上使用聚酯材料得到启发,许多高聚物材料的开发利用到回收再生,还有许多“物尽其用”的空间,等待我们去开拓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