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收复新疆如此大的功劳,为何仅仅封侯爵

侯爵爵位确实不高。但看施琅(三等静海侯)、曾国藩(一等毅勇侯)的案例,基本上就能看出清朝封爵对于汉人地抑制。同时,

汉人在“三藩”后,不要说没有“王爵”就是“公爵”都没有。

因此,从社会现实看也能看出清廷的抑制心理。

(1)“三藩之乱”后,汉人最高只能是一等侯爵

“三藩之乱”后对汉人封爵一直在压制中。王、公、侯、伯、子、男六个等级,汉人的爵位最高也就是侯爵了。整个晚清(1840到1911年),只有曾左和袁世凯在活着的时候被封为侯爵。

清政府对于封赐汉人比较吝啬,其主要就是怕爵位抬高,使汉人中形成领袖级的人物,由此,对清廷天下产生威胁。

咸丰曾说过,谁能攻破金陵、剿灭太平军者可以封为“郡王”。

结果如何?曾国藩在剿灭太平天国后被人批评封爵太重,由此,改为一等侯。

可以说,晚清时期曾国藩的爵位已经是顶峰了。左宗棠虽然收复新疆有大功,但与曾国藩的“再造之功”相比,在清廷看来,很显然是曾国藩的功劳更大。至于李鸿章,生前只是伯爵,死后才被晋升为一等侯爵。左宗棠生前被封为二等侯,可见从生前看左宗棠相对并不低。

(2)清代爵位是按照满蒙汉顺序封的

清代爵位分为宗室、蒙回、功臣三个不同类别。清廷在“三藩”后(包括平灭“三藩”的公爵,乾隆16年正式定型),对蒙古、维吾尔等北方强势民族的爵位都比较高,亲王之上还有更高的“汗”!但对汉人(包括西南少数民族)连“公爵”都没有。

下面就看看三类人

宗室分为:亲王、世子、郡王、长子、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以上都是超品级;镇国将军(一品武官,三个等级)、辅国将军(二品武官,三个等级)、奉国将军(三品武官,三个等级)、奉恩将军等(四品武官,三个等级)。

蒙古、维吾尔等爵位分为:汗、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札萨克台吉、台吉(分四个等级)。

汉人爵位分为:侯(三个等级)、伯(三个等级),以上都是超品级;子(三个等级,一品)、男(三个等级,二品)、轻车都尉(三品)、骑都尉(四品)、云骑尉(五品)、恩骑尉(七品)。

由此可以看出,清朝“三番”之后,对宗室贵族、蒙古、维吾尔采用的是一套体系,汉人采用传统的“侯伯子男”体系,从爵位上看比其他势力低两三等。

来源:腾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