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空间站上玩了12天的日本亿万富豪前泽友作已经与12月20日返回地球,2001年4月28日,丹尼斯·蒂托成为国际空间站上的第一名游客,此后20年间总共有十几名游客到达国际空间站。
国际空间站面临强大竞争压力:NASA有益商业化
一直以来国际空间站就是一根天空运行的载人航天器“独苗”,但从2021年4月底开始就不一样了,因为中国人的“天宫”空间站开建,并且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到2022年底将完成建设。
而根据中国与联合国外太空事务厅(United Nations Office for Outer Space Affairs)签署的协议,“天宫”空间站将对国际社会开放,从科学研究扩展到宇航员,类似于国际空间站的模式,但比国际空间站更开放。
这给了国际空间站很大的压力,从1998年第一个舱段发射以来,已经运行二十多年,即使从2011年全面建成开始算起也已经有十年历史,国际空间站设施老旧,需要大规模升级以满足未来与中国的“天宫”空间站竞争。
商业开发:三家私企竞争,建设太空旅馆?
11月底,NASA与Blue Origin、Nanoracks 和 Northrop Grumman三家企业签署了一份合同,出资4.16亿美元,准备为空间站设计升级和开发一套充气居住模块,但这个资金还不到实际所需资金的1/3,NASA称剩余资金将由这些企业提供,未来三家将会竞争,NASA只会选择其中一家来升级与改装国际空间站。
Northrop Grumman
NASA局长在11月30日发布的报告称,国际空间站的预算已经占用了NASA全年预算的1/3,并且面临老旧升级的压力,NASA独木难支,但对于空间站仍然希望能延寿到2030年,而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如何从空间站的改造中获利,用于维持国际空间站的运行。
要如何升级?商业开发要怎么走?
在NASA升级国际空间站的计划中,Nanoracks提出的“Starlab”在引人瞩目,首先它是一个充气的,这让大家担心它的遭遇撞击后的气密性以及阻挡宇宙辐射的能力,NASA称其制造材料使用的将类似于凯夫拉纤维的材质,由膨胀的多层结构,能吸收撞击能量并阻挡宇宙辐射。
另一个亮点则是其巨大的使用空间,包括一大一小两个实验室,一个对接端口、一个动力推进元件(PPE)和一个机械臂,总空间大约有当前国际空间站总使用空间的1/3大小,当前国际空间站大约有1200立方米使用空间,1/3将达到400立方米,各位可以开立方根计算下,这将是个巨大的舱段。
还有则是蓝色起源与塞拉太空公司共同开发的“轨道礁”,内部包含金属核心模块和科学模块?外,它还配备了一个名为“LIFE”的充气居住模块。这个充气舱被设计为“外太空多功能商业园区”,
Northrop Grumman的Mastrakio称,在这些扩展区域中,NASA将不再作为主体而是成为核心“租户”,与当前空间站稀稀拉拉的游客不一样,未来将容纳非传统游客,包括前来旅游、体育、娱乐、广告等多个渠道的客人,这些竞标的公司也将从舱段的“出租”中获得回报。
这些舱段将会在国际空间站停止运行后与其分离,成为轨道上独立飞行的商业空间站,而在未来,轨道上的商业空间站将会出现多个在不同轨道飞行的民用空间站。
国际空间站:究竟还能再战几年?天宫空间站会商业化吗?
从8月份科学舱把国际空间站顶歪以来,2021年已经两次歪歪,当然歪了也没所谓,启动发动机纠正过来就是了,大不了浪费点燃料!但除了这些低级事故外,还有比较严重的漏气与开裂事故:
2018年8月30日深夜,NASA监测人员发现国际空间站气压发生变化,检查结果是俄罗斯联盟号飞船MS-09被认为钻了一个孔造成漏气;
2019年2月份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称美国舱段厕所出现故障,美国宇航员收集了超过10升从卫生间流出的液体;
2020年9月29日,星辰号舱体出现漏气事件,在靠近星号服务舱通信设备附近一处墙上刮痕上找到泄漏点,最后用卡普顿胶带完成了修复。2020年10月份,俄罗斯舱段一侧的供氧系统两周内两次出现故障;
2021年8月底在曙光号上发现了多条“非穿透性裂纹”,暂时还没有发生漏气,这个发现表明,最早期发射航天的曙光舱可能存在某些疲劳现象。
国际空间站每年光维持轨道所需要的燃料就高达7.5吨,用肼类燃料发动机维持轨道消耗很大,与国际空间站相比,我国的“天宫”空间站使用的是离子电推,每年仅需数百千克级别,差一个数量级。
国际空间站的商业化表明NASA希望将这个烫手的山芋丢出去,并且还利用出它的残值,不得不说作为全球航天业的带头老大,NASA确实有一套,以商业化作为交换,又将为国际空间站续命数年,目前看来至少会维持到2030年,但未来会如何,可能没有人会知道,至少现在NASA不必再为它迫在眉睫的退役而担心,面子上还能挂得住。
中国空间站会商业化吗?
在目前看来似乎并没有,但未来也许会走这一条道路,毕竟科技是为人类服务的,而在其为人类服务的过程中产生一些价值并收取一些费用是天经地义的,至于要怎么开展,也许早有计划,但在天宫尚未建设完成之时讨论这个话题,看来还为时尚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