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起源有哪些关键性细节?揭开其序幕,一步步被拉开的真相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王位继承人的司机拐错了弯。汽车熄火时,一名年轻的革命者跳上车,近距离向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和他的妻子索菲开火。这两起谋杀事件,引发了一系列外交事件的失控,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但这一行为本身,只是一个更大故事的一小部分,因为冲突是长期和短期因素的结果,而且有些已经酝酿了几十年。然而,尽管有如此多的动乱事件,但仍然有许多机会来维护世界的和平。当欧洲的军队走向战争的时候,两个疏远的表亲进行了最后的,且是绝望的和平尝试。

到1914年,世界上已经没有多少地方可以瓜分了

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的时候,地球上几乎每一寸土地,都被一个或另一个强国占领了。非洲很快被欧洲国家瓜分了,甚至比利时也要求得到非洲大陆的一部分。美西战争之后,美国在国际上采取了更加咄咄逼人的姿态。但迄今为止扩张最广的帝国主义列强,是英国和法国。

最初,德意志帝国并没有对获得海外殖民地表现出很大的兴趣。作为中欧国家,德国早期的外交政策,是以避免两线作战为基础的。奥托·冯·俾斯麦巧妙地走出了欧洲外交的泥潭,他的做法是权力战,与英国保持良好关系。

到19世纪末,德皇威廉二世的统治,见证了德国转向一种更为激进的外向型外交政策,即Weltpolitik(“世界政治”)。德国相对缺乏海外殖民地,而这是德皇真正的症结所在。对于他的野心,还有一种自私自利的论调:外国殖民地的声望,将有助于消除国内改革呼声的不安。

用1897年外交部长伯恩哈德·冯·比洛的话来说:

我们不想把任何人置于阴凉处,但我们要求自己在阳光下占有一席之地。

当时的种族意识形态,预言了种族的最后摊牌

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社会达尔文主义在世界大国中盛行。在1908年的一次演讲中,德皇威廉二世宣称“未来属于白人”——具体来说,“盎格鲁-条顿人”是唯一能够拯救人类的种族。英国首相罗伯特·索尔兹伯里勋爵指出,世界上的国家,只能分为活着的和将死的。如果一个国家没有崛起,那么它就会落到其他崛起的世界强国手中。

其核心思想是,只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种族,才有希望生存和繁荣。有一种相当宿命论的观点认为,世界主要大国,迟早会在一场大战中决一死战,以决定哪一方会获胜。这意味着获取资源,或者至少不让对手获得资源,不仅仅是声望问题,而是生存问题。

当然,帝国主义国家能够而且确实在世界舞台上,找到了共同的事业。八国联军介入义和团运动,就是最好的例子。但即使是在同一战线上,联盟成员仍然试图超越对方。即使在合作中,也有一种竞争的感觉。

英国和德国之间的海军军备竞赛,引发了他们之间的紧张关系

在20世纪之交,军事战略家们的一个关键观点,是海上力量的重要性。美国海军理论家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的开创性著作《海权对历史的影响》,在欧洲是一本畅销书。马汉作品的一个特别有影响力的粉丝,是德皇威廉二世。他指示德国海军军官研究马汉,而德国海军元帅阿尔弗雷德·冯·提尔皮茨,成功地游说威廉,建造一支可以与英国匹敌的舰队。

作为一个在海外扩张的岛国,英国的国防依赖于对海洋的控制。在不需要庞大军队的情况下,英国能够建立比其他国家更大的海军舰队。英国采取了一种以2比1的优势,领先其他两个强国的战略。很快德国人挑战了这种霸权,这也极大地破坏了两国之间的关系。1906年,随着英国HMS无畏级战舰(如图)的下水,海军军备竞赛出现了新的转折。这是一种新型战舰,其卓越的速度和火力,使得其他同类战舰都显得过时了。

1908年,英国通过了一项法案,将德国无畏舰的数量提高到21艘,这引起了英国的注意。作为回应,英国增加了海军生产,并认为德国的举动是一种敌对行为。1912年2月,缓解与霍尔丹使团的紧张关系的努力失败了。为了寻求和平,英国战争大臣向德国提出了一个妥协方案:接受英国的海权,以换取英国认可德国在非洲的殖民主张。同时,德国还想要一件对英国来说代价太高的东西:保证不卷入任何涉及德国的冲突,但这将意味着英国退出三国协约国。

与世界上最大的陆军一起建设世界第二大海军所付出的经济代价,即使是德国也难以承受。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德国的水面舰队是世界上最大的舰队之一,但仍远远落后于英国。最终,这些极其昂贵的战列舰,在冲突的大部分时间都停泊在港口。

两大联盟形成

20世纪初,主要大国的外交政策发生了转变。长期以来,英国一直不愿参与欧洲事务。正如一位加拿大政治家所说,英国更愿意保持“辉煌的孤立状态”,而不是结成纠缠不清的联盟。

德国在世界海上舞台上的崛起,将英国推向了一个宿敌——法国的怀抱。尽管一些紧张关系仍有待解决,但英法在1904年达成了一个至今仍存在的联盟:《友好协约》。当时法国还与俄罗斯结盟,这让德国陷入了几十年来一直努力避免的局面:两条战线的战争。

另一方面,德国在20世纪初与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结盟。不过德国和奥匈帝国都不太相信,意大利人会尊重联盟。事实证明,这种担心是正确的,因为意大利人不仅拒绝向同盟国提供援助,而且在第二年实际上还加入了反对的阵营。奥匈帝国是一个多民族的领土,与巴尔干半岛关系紧张。后来塞尔维亚被指控在帝国内部, 支持斯拉夫民族主义团体。

塞尔维亚并不是俄罗斯的正式盟友,但两国关系密切,而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采取的任何行动,都可能引发俄罗斯的回应。这样一来,法国和德国就会卷入其中,而且英国也极有可能被迫卷入。而英国仍与日本结盟,而奥斯曼帝国在中东的利益,使其成为同盟国可能的合作伙伴。如上所述,虽然意大利有点不确定,但罗马尼亚人和保加利亚人是潜在的交战国。

简单地说,联盟可能在一段时间内帮助阻止了战争,但它们也意味着一旦爆发战争,那将是灾难性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几乎在1905年爆发,在1911年再次爆发,当时德国人试图在英法之间挑拨法国在摩洛哥的利益,但没有成功。虽然这些企图事与愿违,但加强了英法联盟,同时巩固了德国在世界舞台上作为英国主要敌人的地位。

奥匈帝国于1908年,吞并波斯尼亚

1908年,奥匈帝国占领了前奥斯曼帝国的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领土。虽然从技术上说,该地区仍然是衰落的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但在俄罗斯和奥斯曼帝国之间的众多冲突之一之后,该地区已经被奥匈帝国占领了几十年。

奥匈帝国利用奥斯曼帝国内部的斗争,以及与日本发生灾难性冲突后衰弱的俄罗斯的内部斗争,永久攫取了领土。这在短期和长期都产生了一些重要的影响。而后邻国塞尔维亚雄心勃勃地要建立一个“大塞尔维亚”,将南欧的斯拉夫人民团结起来,这自然使他们与奥匈帝国不和。

帝国最新收购的国家也有内部意图需要应对。说得委婉点,斯拉夫人不太喜欢双重君主制的统治。后来成立了反对奥匈帝国统治的地下民族主义团体,而后塞尔维亚和俄罗斯都被指控支持这些组织。

至关重要的是,奥匈帝国外交部长在危机期间,寻求并得到了德国的全力支持,即使这将导致战争。而这次行为,也加剧了俄罗斯和奥匈帝国之间的长期紧张关系。虽然波斯尼亚危机结束时没有发生冲突,但已经播下了未来危机的种子。

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因为支持少数群体权利,而成为攻击目标

弗朗茨·斐迪南并不是他叔叔,84岁的弗朗茨·约瑟夫的接班人。弗朗茨·斐迪南对二元君主制中的匈牙利人,持非常悲观的看法,认为匈牙利人是奥地利不可信赖的负担。他广泛支持多民族帝国中少数民族,享有更大的权利和自治权,而这进一步激怒了他未来的臣民,并对匈牙利人的地位构成了威胁。他还反对战争,这使他与好战的奥匈帝国参谋长康拉德·冯·霍岑多夫发生了冲突。

大公对和平的渴望,和对少数民族权利的支持,似乎使他成为一个奇怪的暗杀目标,但实际上正是这些想法,使他成为革命组织“年轻的波斯尼亚”成员的目标。革命者担心费迪南德的改革,会平息对斯拉夫统一的呼吁。最终扣动扳机的是一个名叫加夫里洛·普林西普(Gavrilo Princip)的少年,之后他明确阐述了这次刺杀背后的动机:

作为未来的统治者,(弗朗茨·斐迪南)将通过实施某些显然不利于我们利益的改革,来阻止我们的联盟。

当年轻的波斯尼亚成员,得知大公将于1914年6月28日访问萨拉热窝时,他们策划了一个消灭大公的计划。

刺杀事件的最大悲剧之一,就是它本来可以很容易地被阻止。在一系列的失误之后,那些想要成为暗杀者的人,似乎失去了机会,但当费迪南德的司机在去医院的路上拐错了弯,正好停在了普林西普面前。这位青年革命者近距离开了两枪,瞬间改变了历史的进程。

德国向奥匈帝国发放“空白支票”

“青年波斯尼亚”的成员,得到了塞尔维亚秘密军事团体“黑手”的协助。该组织和塞尔维亚在消灭弗朗茨·费迪南的阴谋中究竟参与了多少,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但在奥匈帝国看来,塞尔维亚永远是罪魁祸首。有些人认为,早在1909年就已错过了征服塞尔维亚的机会,而当时盛行的情绪,是不要让这种不满白白浪费掉。

但是,如果对塞尔维亚宣战,就有可能引发更大范围冲突的内在风险,因此,在对塞尔维亚采取任何侵略行动时,德国人的支持都是绝对关键的。当康拉德·冯·霍岑多夫想立即开战时,外交部长建议谨慎行事。随后德国的反应很明确,弗朗茨·斐迪南是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的密友,而威廉二世给了奥匈帝国一张所谓的“空白支票”,让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采取行动——即使这导致了更广泛的冲突。

这种不寻常的鲁莽行为的原因之一是,一些德国将军担心,权力的平衡正在从德国转移。俄罗斯正处于现代化进程中,可能很快就会变得过于强大。由于英国人的介入还不确定,所以也许还有机会迅速击败法国人,然后让俄国屈服。许多人认为,如果爆发战争,这可能是德意志帝国获胜的最后机会。

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发出了一份无理的最后通牒

四个星期后,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发出最后通牒。不过塞尔维亚政府,直到1914年7月23日12点才收到最后通牒,部分原因是即将到来的收获造成的对人力的需求,另一个原因是,法国和俄罗斯计划于7月21日至23日,在俄罗斯举行峰会。这一最后通牒发出的同时,给法国和俄罗斯协调应对的努力,造成了很大的不便。毕竟最后通牒发出时,法国代表团正在回家的路上。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当1914年7月动荡的事件发生时,德皇威廉二世正在度假。但这并不是一种失职,更像是一种故意的欺骗,目的是让协约国的成员继续猜测。在公众坚决反对塞尔维亚的情况下,宣传片中出现了一张图片,翻译过来就是“塞尔维亚必须死!”

最后通牒设计得如此离谱,以至于塞尔维亚人无法接受,而这给了奥匈帝国宣战的外交掩护。虽然大多数人承认,奥匈帝国有权向塞尔维亚寻求赔偿,但协议条款的苛刻令协约国成员感到意外。因此奥匈帝国显然在积极寻求战争。

塞尔维亚人在只有48小时的时间里,作出回应的情况下,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地接受了所有的要求,不过只有一项没有接受。不过这种和解的做法,仅仅只在国际社会中受到欢迎。

动员引发了连锁反应

1914年7月,欧洲列强在动员武装力量的问题上,陷入了致命的境地。欧洲庞大的陆地军队需要花费数周的时间,来组织数百万的军队。这意味着,如果一个国家开始动员,其他国家就会被迫采取同样的行动,否则他们就会把赢得战争的潜在优势,拱手让给另一方。

1914年夏天,有两股相互竞争的力量在起作用:一股是极力避免战争的一方,另一股是认为战争不可避免,并想先发制人的一方。1870-71年的普法战争,已经证明了采取主动的重要性。法国在这场战争中拥有更好的小型武器,但普鲁士军队能够在关键时刻,以比法国多得多的数量集结军队。在最初几周内,这场冲突实际上取得了胜利。

1914年的欧洲指挥官们,都非常清楚最近的教训,并决心不落在后面。最终,最先行动的是俄罗斯。而塞尔维亚人在发出最后通牒后向俄罗斯人伸出了手,随后下令对军队进行部分动员。后来当俄国开始动员其庞大的军队时,德国也不得不这样做。由于法国人非常清楚这将带来的危险,他们也集结了军队。不过英国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给了它更多的喘息空间,因此规模虽小但专业的英国军队,很快便集结起来准备立即部署。

随后,奥匈帝国正式向塞尔维亚宣战,是在俄国开始动员的三天之后。

最后一刻阻止战争的努力,失败了

就在奥地利向塞尔维亚宣战的几小时后,两对表兄弟交换了一系列电报,旨在避免欧洲的冲突。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和俄罗斯沙皇尼古拉二世都是维多利亚女王的孙子,尽管他们并不是特别亲密。和平的最后希望,落在两个有缺陷的统治者肩上,他们需要证明一些事情。

威廉痴迷于技术和科学,虽然被认为是聪明的,但他也以敏感和喜怒无常的性格而闻名。在他执政初期的外交政策上,他与传奇人物奥托·冯·俾斯麦分道扬镳,转而采取更加好战的姿态,这让俾斯麦深感担忧。德皇面临着日益高涨的旨在减少君主制权力的改革呼声。很快,哈登·尤伦堡事件损害了他的政治权力,并暴露了他核心集团的几名成员是同性恋。尽管他本人没有被指控与丑闻有关,但正是与丑闻的联系,削弱了他的地位。

尼古拉斯在家里也有麻烦要处理。他是一个腼腆的人,身材矮小,从来没有真正想过要成为一个沙皇。而这位不情愿的统治者关心他的人民的福祉,但也深深脱离现实,并将他的帝国的困境归咎于犹太人的阴谋。1905年,他自己在东亚的外交失误,引发了一场冲突,给日本带来了耻辱性的损失,引发了一场几乎没有被镇压的革命。他对改革的支持不真诚,而正是他在观点上的僵化,给他的王朝带来了厄运。

就在奥匈帝国和塞尔维亚战争爆发几小时后,这对表兄弟交换了一系列被称为“威利·尼基”的电报。第一条信息来自尼古拉斯:

我预见,不久我将被强加于我的压力压垮,被迫采取极端措施,而这将导致战争。为了避免像欧洲战争这样的灾难,我以我们古老友谊的名义,请求你尽你所能阻止你的盟友走得太远。

在表达了对俄国和德国和平的希望之后,威廉表示,塞尔维亚和奥地利之间的战争仍然是一场局部冲突:

因此,我认为,俄国很有可能继续旁观奥塞冲突,而不让欧洲卷入她所目睹过的最可怕的战争。

即使在动员链开始的时候,信息仍在继续。考辛斯家族对大陆冲突仍能避免,抱有越来越渺茫的希望。俄国甚至在上月29日暂时停止了动员。随着奥地利的动员,7月30日尼古拉回信说他无法阻止动员,但和平仍然是可能的:

由于奥地利的动员,我们的军事准备工作在技术上是不可能停止的。我们根本不希望发生战争。只要为塞尔维亚的利益与奥地利进行谈判,我的部队就不会采取任何挑衅行动。而且我向你郑重保证。

在收到这条消息几个小时后,德国和俄罗斯开始交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