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报道,就在上周,中国最长寿老人在新疆喀什去世。长寿,是人类自古以来的目标。伴随着医疗和生活水平的提升,人类平均寿命已经从上世纪50年代的不到50岁,提升至目前的72.6岁。但是,人们对于寿命极限的追求始终未曾止步:人类理论上的最高寿命有多少?现代科学能够让我们更接近这个极限吗?
关于人类的寿命极限,5年前曾有一场影响广泛的学术争论。
2016年,《自然》杂志刊登了一篇标题为Evidence for a limit to human lifespan的论文。来自美国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的科学家分析了过去约半个世纪间,法国、日本、美国和英国的长寿人群的死亡年龄变化情况后发现,这一数字在上世纪末趋于稳定,这说明人类正在迫近这个寿命上限。
由此,论文作者结合统计分析提出了一个颇具争议的观点:人类的平均最长寿命为115岁,而人类寿命上限是125岁。
这篇论文发表后,立即受到了众多关注、讨论以及质疑。论文发表8个月后,《自然》杂志同时刊发了5篇短评文章,多位研究衰老的科学家从数据选取、统计方法和推论等角度,对这项研究提出了质疑,原始论文的作者则是作出了相应的回应。对于如此激烈的学术辩论,《自然》杂志没有理由选择撤稿,但遭遇如此大规模的反对意见,对于《自然》论文来说实属罕见。
相比于这项研究的悲观结论,今年一项新研究提出的寿命上限要乐观得多。新加坡生物科技公司Gero的科学家从血液中的生物标记物中,建立了一个表示个体复原能力的指数。
这个指数显示,年龄越大,个体的复原能力越弱。而当年龄在120~150岁之间时,会出现一个临界点——一旦越过这个年龄,人体就完全失去复原能力,死亡也近在眼前。根据这项发表于《自然-通讯》的研究,人类理论上可以达到的最长寿命有150岁,这意味着我们远远没有接近极限。
人类的理论最长寿命究竟有多少?可以看到,迄今为止的研究远未达成一致,也没有形成得到广泛认可的研究手段。但无论125岁还是150岁,人类都没有触达这个上限。那么,科学家是否已经找到能延缓衰老、接近寿命极限的手段?
可以说,在实验室中的各种模式动物体内,我们已经发现了无数的长寿线索。例如仅仅在小鼠实验中,各国研究者就已经用很多不同的思路实现了逆转衰老:
将年轻小鼠的血液输给老年小鼠,年轻小鼠血浆中的细胞外囊泡能逆转老年小鼠的衰老过程;
用不同的药物和植物提取物清除老年小鼠体内的衰老细胞,同样起到了延长寿命的效果;
而使用药物修复血脑屏障“渗漏”所导致的炎症等问题后,老年小鼠的大脑也变得更加年轻……
另一方面,一些异常长寿的动物也为我们提供了延缓衰老的切入口。就在不久前,一项《科学》研究还从太平洋中能活200岁的岩鱼体内,找到了多个与长寿相关的基因。而作为动物界的“长寿明星”,裸鼹鼠体内含有异常高的玻尿酸,可能是它们不得癌症的原因;它们可能至死也不会衰老的机制,也等待着我们去发掘。
至于这些来自动物实验的丰硕成果,最终能否转化为用于人类的疗法,仍然有待时间验证。不过对于正在阅读这篇文章的我们来说,寿命极限似乎过于遥远。毕竟多数人在“自然衰老”过程决定我们的寿命之前,就已经死于其他原因。因此,相比于期待“长寿药”的问世,更有意义的答案或许是更简单的:从日常习惯入手,降低基础疾病的风险,同时让大脑更年轻。
参考资料:
[1] Dong, X。, Milholland, B。 & Vijg, J。 Evidence for a limit to human lifespan。Nature(2016)。 https://doi.org/10.1038/nature19793
[2] Pyrkov, T.V。, Avchaciov, K。, Tarkhov, A.E。 etal。 Longitudinal analysis of blood markers reveals progressive loss of resilience and predicts human lifespan limit。Nat Commun(2021)。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1-23014-1
[3]Sahu, A。, Clemens, Z.J。, Shinde, S.N。 etal。 Regulation of aged skeletal muscle regeneration by circulating extracellular vesicles。Nat Aging(2021)。 https://doi.org/10.1038/s43587-021-00143-2
本文来自药明康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