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曾经有很多文学作品,他们大多数都揭示了封建制度的昏暗,甚至有些还带有一定的讽刺意义,范进中举就是其中的典型,他在中举后直接发疯,被人嘲笑至今,却很少有人知道他最后有多牛。
中举发疯
范进是一个读书人,据说他在很早时候就开始读书学文,但是四十多岁也只考中了秀才,并没有什么正经功名,家中钱财也在多年科举的过程中花费殆尽,岳父是一位屠夫,对他十分看不起。
岳父曾经拿着卖不完的猪肠子来到范进家中,言辞之间对于范进十分鄙夷,还教他做事情,又嫌弃女儿嫁给对方之后连肉都吃不起,太过可怜。范进此时对于岳父十分恭维连连称是。
后来他要去参加考试,因为没有盘缠就去找岳父借钱,结果被其大肆奚落。甚至还称上次之所以能够中秀才,完全是主考官看他年纪太大了,如今竟然还不放弃,还想要去考举人。
称这些举人都是方面大耳,对方尖嘴猴腮,丝毫没有举人老爷的样子,不可能考中。范进看从岳父手中难以借到钱财,干脆将家中所有的银两全部带走,外出科考,等他考完试回到家中的时候,母亲和妻子都已经饿的奄奄一息。
放榜日子到来,报喜的官员来到了范进的家中,范进得知自己竟然考上了举人,大喜过望,竟然当场疯了,夺门而出一路奔跑甚至头发都散了,手上沾的都是泥巴,身边众人对他再不敢取笑,岳父也是壮着胆子才给了他一巴掌,让其终于清醒过来。
嘲笑至今
范进中举之后发疯,在文章中刻画的十分生动,也让后人对他非常鄙夷,经常嘲笑年过半百之人考中个举人,竟然能够高兴成这样子,甚至还有人拿中举和如今的高考作比较,即使高考中考上了清华北大,也没有见人乐疯了的。
范进只是中个举人却完全忘记了读书人的体面。但是看一下他身边人前后截然相反的态度,也能够理解他的发疯了,范进在中举之前逆来顺受,每日里埋头苦读,周围人也对他嘲讽鄙夷,没有任何人看好他。
但在他中了举人之后,原先连盘缠都不愿意借的岳父主动拿出了四五千的钱财上门祝贺,还带来了七八斤肉食。原先不看好他的邻居,也开始围绕在他的身边恭维称赞,替他忙前忙后。
周围还有无数乡绅地主,哪怕之前没有任何的来往,得到消息后也捧着大笔钱财送上门来。甚至还有一些人主动来到她的家门口,希望能够成为范进的仆人。只是中了举人,家中钱财田产,仆人都已经凑齐了。
很快他就搬进新房里面开始宴饮宾客,一连三日。这种生活状态的巨大改变,也让我们意识到中举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它代表着一个人地位的提升,阶层的改变。
成为举人之后,他不再只是一个读书人,可以从朝廷领俸禄,还可以免除徭役赋税,对于底层百姓来说,这绝对是一个阶层的跨越。
官路亨通
范进的形象也代表了古代无数的读书人,没有中举之前身边人对他都十分鄙夷侮辱,他在此之前已经有二十多次的落地了,如此多的失败也让他的精神十分脆弱,最后大喜过望,出现疯癫的情况。
在这一波折之后他衣食无忧,原本应该进京参加会试,但是母亲没过多久却离世了,古代父母去世人们都需要为其守孝三年,范进没能及时进京赶考,在家中守孝。三年后才再次进京考试。
50多岁的他在这次会试中又考中了进士,正式被授予官职。虽然在大多数人印象中,范进是一个书呆子,苦读一直没有结果,但在官场上他的表现却十分不错,他为官勤勉兢兢业业。
最后还得到了升迁,成为了一位正四品的山东学道,这一职位相当于如今省教育厅的最高领导。作为没有任何背景的平民子弟来说,完全凭借着自己的才学入朝为官,并且还能够成为四品高官。
这种情况其实是非常少见的,他也成功凭借科举,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结语
现代人在看范进中举的故事时,总会忍不住嘲笑他,觉得他因为一个科举考试竟然乐疯了,这样的情况让人鄙夷,有辱斯文,但事实上范进通过这次中举之后,才真正有机会进入官场。
后来考中进士入朝为官,最后更是成了正四品的高官,完全实现了逆袭,改变了自己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