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从古至今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就拿华夏文明传承几千年的“儒学”来说,每一个王朝对儒学的解释都不相同,汉朝时期是孔孟学和公孙儒学的结合,到了唐朝又因为皇室信奉佛教,和佛教文化有一定融合,宋朝的礼仪、明朝的道学、清朝的奴才文化,都证明文化会受到政治左右,进行一系列的转变。
“文化”改变的另一个最直接体现,就是出现在“字”的解读上,自仓颉造字后,华夏的王权社会就特别喜欢改变字,从原先的外形到字的含义,都是经历过数千年改革的,在数千年的“字”改革热潮中,许多字演化出好的含义,也有的字从原先的褒义词变成了贬义词,比如“嫖”。
“嫖”字在现代的解读中,给人的第一感觉是堕落、淫乱的,是个十足的褒义词,在古代“嫖”字,很长一段时间是褒义词,许多著名诗人、词人的诗词里,“嫖”都是以正面形象出现的,亦或者是人名,因为“嫖”在《集韵》、《说文解字》中,就有标注该字的含义,那为什么含义如此好的字,到了现如今会第一时间让人想到贬义词呢?
首先就是读法的差距,“写文先练形意,学字先学音律”,毫不夸张的说,音律是文化传播的基石之一,孩童们了解文字也是从音律开始的,看古装电视剧时,相信大家都见过孩童们一声声喊着“人之初,性本善”的话语,这就是夫子为了让孩童们知晓该怎么读,专门让他们死记硬背的。
这一弊端一直到近现代拼音的出现(虽然古代也有专门的词语音律,但是受众范围面积小),才让孩童们更好的理解字,学习启蒙教育,拼音的确让学习简单,却也因为我国古代的音律缺失,许多字的读法出现偏差,读法的出错让“嫖”字彻底沦为贬义词。
其次就是政策的引导,这也是字词含义转变的重要因素,至于为什么会这样,一朝天子一朝臣,连身居高位的大臣们,都无法保证在改朝换代、江山易主的情况下,保全自身安危、家族延续,更何况一个因人创造,因人而存在意义的“死物”,更何况,文字的转变是最能体现皇权尊贵的做法,像唐朝武则天,在局势不稳的情况下,还有消耗大量精力创造属于她个人的字,就能看的出来,掌权者对文字的态度。
当然,“嫖”从褒义词变成贬义词真正的元凶是媒体,这个媒体覆盖范围很广,有的是官方话术,也可以是地方方言,以及网络热语,比如大家最熟悉的“嫖娼”这个词,就是随着网络普及出现的,在此之前我国在这方面的形容大多数是以“逛窑子”、“青楼”、“妓院”形容,当然,这也不能够怪媒体,毕竟有时候人的尊严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和女性挂钩的词语,更是让许多人头疼。
比如“劲夫”、“幕刃”等词语,都因为女性尊严被国家以及媒体官方批评,不得不进行修改、限制,如果没有人为了金钱从事这方面的交易,“嫖”也不会从褒义词变成贬义词(不要说什么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的话语,这句话是用在没有反抗能力以及自制力的动物身上,而不是人),可以说,“性别尊严”的矛盾其实早就出现,而民众的矛盾自然会让官方不得不进行一系列的妥协,“嫖”字成了某些特殊行业的遮羞布。
除了以上所述外,还有“翻译”的问题,在我国近现代史上,为了发展华夏民族,各个有识之士都疯狂学习更先进的西方知识,然而多次的武装运动并没有让华夏发展起来,反而更加加剧了民族矛盾,也就是从此刻开始,先辈们清楚,华夏民族要想崛起,民众的思想一定要调动起来,国外许多名人书籍就这样被翻译到华夏民族境内。
在翻译的时候,为了更好的表达书籍意义,许多简化字被“发明”出来,比如专指女性的“她”,因为在此之前的“他”,指的是人也,也就是说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用这一个他代表,所以“嫖”字的转变,翻译也有一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