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撰文 / Chris
编辑 / KY主创们
这周,后台收到了这样两条留言:
相信很多人都有、或者有过类似的困惑:和朋友相处时,产生了一些超越友谊的想法,既担心自己错过了最知心的人,又担心说破了,最后连朋友都没得做。
从友情应该如何过渡到爱情?从朋友变恋人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和好朋友谈恋爱又是什么感觉?怎么判断好朋友可以发展成恋人吗?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从友情到爱情这件事。
*本文讨论内容仅适用于异性恋语境,性少数群体可能存在不同的情况。
爱情的发生方式有很多种。
我们在生活中,在电视媒体里都至少见过这两种例子——
1)陌生男女在社交场合一见钟情,在浪漫的约会中坠入爱河;
2)朋友之间慢慢产生吸引力,最终在深夜里终于相互袒露心声……
然而,很多时候谈及浪漫爱情,人们都会自然而然代入第一种场景。甚至于心理学家们在进行关于爱情的各种研究时,往往也只将注意力放在前者(Stinson, 2021)。
研究者们分析了抽样的所有关于恋爱开始方式的发表文章,发现84%的文章都涉及由约会开始发展(dating initiation)浪漫关系,比如约会中吸引力、羞耻感等等的研究;
而只有18%的文章涉及朋友开始发展(friends-first initiation)浪漫关系,比如研究人际关系中的性吸引等。
可以说,心理学家们投入了相当多的精力来研究两个陌生人第一次见面时产生的吸引力火花(the spark of attraction),而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从朋友开始发展恋爱的方式。
一个可能的原因是,相比于在熟人关系中,在陌生人之间进行与吸引力、好感度有关的研究,各种变量和现实因素较好控制,得出有意义的结论相对来说较容易。
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心理学研究者们也受到了文化脚本(cultural scripts)的限制(Stinson, 2021)。即因为文化环境的影响,人们对爱情发生的具体行为会存在一定的刻板印象。例如,下面这个过程你是不是感觉很熟悉?
爱情开始于
男性感受到女性的性吸引,
从而主动采取行动“追求”,
让女性知道他们的兴趣;
而女性专注于保持吸引力,
等待男性采取行动,
……
在很多文化中,都有这样的脚本刻板地解释爱情开始的过程,但却并没有对应的文化脚本来描述从朋友间发展出爱情的过程(Mongeau & Knight, 2015)。
这可能是基于爱情和友情在我们的想象中的差异——恋人是迷人、神秘且有吸引力的,而朋友则不是这样的(Aron et al., 2008)。这些文化偏见可能阻碍了人们讨论爱情发生的各种方式。
因此,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人们“从朋友到恋人”的过程是陌生迷茫的,也缺乏专业的资料和研究做参考。
甚至有时候,人们还会有这样的疑惑:从友情发展出的爱情是真正的爱情吗?
虽然我们可能对从朋友到恋人的过程仍知之甚少,但研究者们发现,“先是朋友,再发展成恋人”是一种普遍的恋爱方式。
一项荟萃分析(meta-analysis)研究了7个样本人群后发现,将近1900名参与者中有三分之二的人报告自己和伴侣是“从朋友开始的恋爱”,并且在成为恋人之前,ta们与伴侣的朋友关系平均持续了近两年。
另外,相比于从同事关系、同学关系、朋友的朋友介绍等关系开始,47%的人认为“从朋友开始的恋爱(a friendship turning romantic)”是发展一段浪漫关系最好的方式(Stinson, 2021),(另外人们认为网恋和相亲是两种最糟糕的恋爱方式)。
这可能与人类对亲密感体验有关。研究者们很早就发现至少有两种类型的亲密(Berscheid, 2010):
一种是基于激情的亲密(passion-based intimacy),这种亲密体验包括情感上的积极的浪漫唤醒、性吸引和激情,多巴胺是重要的参与者;
另一种是基于友谊的亲密(friendship-based intimacy),这种亲密体验包括认知、情感和心理上的相互依赖、温暖和理解,催产素是重要的参与者。
在文化脚本的影响下,我们很容易刻板地感觉爱情应该是由激情的多巴胺开始,再慢慢在体验到让人感觉相互依赖和信任的催产素。
然而事实上,这两种亲密的系统之间的生物行为联系是双向的(Diamond, 2003)。也就是说,相反的情况也完全可能发生——两人先发展深厚的友谊,再在未来的某个时间点体验到多巴胺带来的激情。
正如咨询专栏作家Ann Landers所说:爱情是“熊熊燃烧着的友谊”(Love is friendship that has caught fire)。
人们自然地成为朋友,然后在相互了解后,感受到吸引和兴趣,这就是“友谊之爱”(Storge,来自古希腊语στοργ?)。
友谊之爱,是一种以深厚的友谊为基础的爱恋,人们缓慢地建立依恋,充满对伴侣温情的信任,然后产生持久的承诺。它并不依赖于激情,所以往往更稳定。因为真正的爱情应该比纯粹的激情更为深刻和丰富。
能够把最好的朋友恋人,变成与我们生活相互交织的爱人,是一件多么幸福和愉快的事情。
异性友谊中,往往存在一个可能的选择题:是继续保持友谊,还是发展成爱情呢?
那么,什么样的友情可能发展成爱情呢?一起来看看我们总结的从友情到爱情的几种常见情况吧!
1)本就“目的不纯”的友谊,在暧昧后,发展成了爱情
显而易见,有的友谊并不是真正柏拉图式的。隐藏的激情欲望才是这种关系背后的真正动机。毕竟,大约30%-60%的异性朋友报告彼此至少有适度的性吸引力(e.g., Halatsis & Christakis, 2009)。
这类异性友谊的开始可能本就有浪漫的成份在,只是可能暂时出于这样那样的考虑,两人选择了保持朋友关系。这类友谊往往随着了解程度的加深,在一段短暂的暧昧后,会逐渐发展成爱情。
2)因为一些契机,友谊的本质发生了变化,升华成了爱情
友情中通常没有“排他性”,没有“性意味”,是平等的伙伴关系。然而,在异性交往的过程中,有时候就是会有一些“擦出火花”的契机,比如一次倾囊相助,或者是一次彻夜畅谈……
这时,ta们会开始重新审视与这个朋友的关系,于是友谊中不应该存在的“排他性”和“性意味”都开始萌芽——友谊被升华成了爱情。
3)感情的本质没有变化,择偶观的成长带来了爱情
大多数人都曾和异性有过亲密的友谊,尤其是在学生时代。虽然离开了校园,人们往往很难维持亲密的异性友谊(Marshall, 2010),但却有不少人选择和学生时代的异性好友恋爱。
年轻时,我们对爱情的理解可能受影视作品的熏染——爱情必须是怦然心动的,是轰轰烈烈的,是盲目的。于是,我们把对身边相互关心、互相帮助的同学,都简单地划为朋友。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或许开始理解,爱情也可以是细水长流的,是平平淡淡的,是深厚坚实的。这时再回头看看身边这个熟悉的人,相知相伴的这些年,你是友情,还是错过的爱情?
首先,讨论这个问题有一个大前提,那就是你们之间是真正的友谊。
真正的友谊里,你和你的好朋友了解彼此,互相尊重、信任,相处得自在轻松,能够由衷地为彼此的成功感到快乐,你能感受到对方是你重要的社会支持。
只有当你和对方都认同你们是彼此很重要的朋友,你的感情需求才会被对方认真考虑,而不是被对方所利用(比如发展成“炮友”)。
其次,你有足够强烈的意愿去承诺,并可以为了这段关系放弃其他潜在的浪漫关系。
很多时候,好朋友无法发展成恋人的原因是,在这份亲密关系里,个体对于亲密的需要没有得到足够的满足,比如缺少激情和欲望。只有当个体在亲密关系中的大部分需求都能在一个人身上得到满足时,ta才有足够强的意愿把友情转化成爱情。
如果你还有些犹豫,你可以认真思考一下是什么阻碍了你,或者这就是你们只能是朋友的原因哦。如果你愿意对你的好朋友作出承诺,那么说明这份友谊是时候该升级啦。
最后,如果你愿意冒着失去这份关系的风险,把这份友情转化为爱情,那么就鼓起勇气试探一下ta吧!
任何时候向爱情前进都需要勇气。有时候你喜欢上了好朋友,但对方的态度模棱两可,你就需要承担失败的风险。
不过没关系,大可不必一上来就打直球表白。你可以在平时的互动中,多多观察对方是否有这方面的想法。你们究竟是两情相悦,还是你在自作多情?
如果发现对方完全不接招,你可以重新调整自己对关系的期待。如果对方的回应让你很有信心,那么恭喜你,表白就是最终胜利的号角啦!
今日互动:你有和朋友发展为恋人的经历吗?你身边有这样的例子吗?欢迎来评论区现身说法!
References:
Aron, A., Fisher, H. E., Strong, G., Acevedo, B., Riela, S., & Tsapelas, I. (2008). Falling in love.
Berscheid, E. (2010). Love in the fourth dimension.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61, 1–25. https://doi.org/10.1146/annurev.psych.093008.100318
Diamond, L. (2003).What does sexual orientation orient? A biobehavioral model distinguishing romantic love and sexual desire. Psychological Review, 110(1),173–192.https://doi.org/10.1037/0033-295X.110.1.173
Halatsis, P., Christakis, N. (2009).The challenge of sexual attraction within heterosexuals’ cross-sex friendship. 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 26(6–7),919–937.https://doi.org/10.1177/0265407509345650
Marshall, T. C. (2010). Gender, peer relations, and intimate romantic relationships.InHandbook of gender research in psychology(pp. 281-310).Springer, New York, NY.
Mongeau, P. A., Knight, K. (2015).Friends with benefits. In Berger, C. R., Roloff, M. E. (Eds.), 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Vol. 2, pp.692–696).Wiley-Blackwell.
Stinson, D. A., Cameron, J. J., & Hoplock, L. B. (2021). The Friends-to-Lovers Pathway to Romance: Prevalent, Preferred, and Overlooked by Science.Social Psychological and Personality Sci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