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温杯变“爆炸杯”,有女孩眼球被炸破裂,有人天花板被炸了个洞

“养生”,成了这一代年轻人的标配,谁桌上没一个保温杯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正在养生,但是错误地使用保温杯非常危险,有人曾经因此而受伤。

2020年,福州一名女孩用保温杯泡红枣,但却忘了喝,一连十几天后才想起来,谁也没想到拧开保温杯后,保温杯竟然变“爆炸杯”,巨大的冲击力使得杯盖被炸起,导致女孩右眼球破裂。

20201年,绵阳的杨女士家人正在吃饭时,桌上的保温杯突然发生爆炸, 将天花板炸了一个洞。

保温杯变成“爆炸杯”,听起来似乎很可怕,但只要知道原理,就知道我们没必要太担心。

保温杯为何会爆炸?

在自然界中,热量地传递有三种方式,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保温杯想要保温,就需要切断或者是延缓这三种热量传递的方式。保温杯在设计时,采用了双层玻璃结构,中间抽成真空,由于真空不导热,所以可以减少热传导。

保温杯内胆的双层玻璃之间会镀银、或者镀铜,可以将瓶子中的热辐射反射回去;而且瓶盖的密封性非常好,能够减少热对流。

理论上讲,如果能够完全切断这三种热量传递方式,那么保温瓶中的热量将永远不会流失;只不过我们无法做到100%切断热传递,所以保温杯内的水依旧会慢慢趋同于环境温度,只不过速度非常慢,能够使里面的热量不容易流失,也能阻止外面的热量进入保温杯内部。

从保温杯的设计结构来看,为了尽可能地保温,保温杯非常严丝合缝,不容易与外界发生交流。而这就是导致保温杯爆炸的元凶。

当保温杯内放入到红枣、枸杞等食材时,如果忘记将它们取出,保温杯将会滋生大量细菌,细菌会以保温杯内的有机物为原材料进行分解,微生物分解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二氧化碳等气体,这些气体无法逃逸到外界,只能堆积在保温杯内部。

随着气体越来越多,保温杯内部的压强就会越来越高,此时的保温杯就形成了一个“高压瓶子”,当保温杯内部的压强足够高时,内外压力差的作用下,保温杯内部的气体会沿着保温杯薄弱地带喷发。如果保温杯内的压强足够高,那么当你打开瓶盖的一瞬间,就会产生爆炸的效果,就像是气球突然被戳破一样。

但是,如果你只是在保温杯里放水,除了水之外没有其他材料,保温杯并不会发生爆炸,因为水中有机物含量非常少,细菌难以大量滋生。

即便是泡枸杞、泡红枣,只要泡的时间不长,即便细菌会滋生,保温杯内的气压也不会非常高,打开保温杯最多像是打开可乐罐一样,不会发生爆炸。只有特别极端,也就是泡了大量食材,又放置了很多天才会出现爆炸的情况。

爆炸

除了保温杯之外,自然界中还存在着一些爆炸物质,其中最大的生物炸弹是“鲸爆”。鲸爆的原理和保温杯爆炸相同,微生物分解鲸鱼体内的有机质,产生气体,导致鲸鱼体内的压强升高。当鲸鱼体内的压强高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因为内外压力差的缘故而发生爆炸。

由于鲸鱼体型非常大,所以鲸爆的效果也非常震惊,产生的破坏力也非常强。2004年,我国台湾省发生过一起鲸鱼在闹市区爆炸的事件,爆炸产生的威力将周边商店、汽车等全部被爆炸出的内脏、鲜血击中,恶臭四溢,臭味缭绕不绝,过后许久,当地民众还能够从墙缝中闻到鲸爆的臭味。

生活中另一常见的爆炸就是“高压锅”,高压锅的密封性也非常强,锅内的压强甚至能达到190KPa,错误地使用高压锅也可能会发生爆炸。

有网友在网络上说,奶奶用高压锅炖鸡汤,然后就忘记了,出门和人聊天,还去菜市场买了菜,结果等她回来发现家里的锅盖和锅子都打翻在地,但锅里的鸡却不见了,寻找一圈才发现原来这只鸡被炸到天花板上,挂在了吊扇上了。

还有网友表示自家的锅盖被炸到天花板上,镶嵌在上面了。

事实上,所有密封性较好的物体,同时又可能有导致物体内部压强增高的因素,比如:微生物活动或者加热等,都可能会导致爆炸。不过只要我们注意一下,这种情况很容易就能够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