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银 [suì yín]
碎银,是一个汉语词汇,出自《琵琶记·拐儿绐误》,解释为散碎的银子,份量多少不一。含义:散碎的银子,份量多少不一。
出处:《琵琶记·拐儿绐误》
古代人使用的钱,一般都是铜钱,银子,和金子,而看电视的时候我们会发现,银子很多时候都是碎的,那这些碎银都是怎么产生的呢?
第一种说法:很多人会直接将整银子剪碎,或者在整块银子上扣掉一部分。
但是市面上流通的碎银子成色并不完全一致,所以商家还要换算成色之后来计算,不过如果你遇到一些厉害的商家,有些人差不多凭经验手感就能说出你的碎银子是几斤几两,当然了,一般都是两啦。所以有多厉害你能感受到了吧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在铸造时,就挖一个小坑,将银汁浇在小坑里;这样小块的碎银子就出现了,而且使用也比较方便。看完这些你是不是难以置信?
银子的价值是非常之高的,像是一两银子就可以换到2000个铜板。普通人吃一顿饭,最多也就是100个铜板。
所以但凡用碎银子结账的人,一般只会多给不会少。而且在古代生意的人常年出门在外,天天拖着几千甚至几万个铜板长途跋涉到外地,估计还没到达目的地就已经被累死了。
最重要的是碎银子方便携带,有的人不需要去到很远的地方。但是又要消费高一点,这就可以携带碎银子。这样又不会像使用铜板这样一下子带几千个,又不用带一整锭重重的元宝,还不知道该放到哪里。
万一那天倒霉遇上小偷或者是打劫的,还不至于损失那么多。除此之外,碎银子流通到了钱庄为了节约空间和方便储存。
会有专门的人这些碎银子用高温熔化成银水,倒置在模器中等待冷却,就会铸成不同重量。不同价值的银子,然后重新流通到市面上。
但在普通的老百姓家里,一般都不会有成块的完整的一块元宝。元宝的价值很高,只有富贵的人家中才会有。
至于一般家庭都是以碎银子居多,但是即使这样在家庭日常的衣食住行里都不会用到散银子,都是以铜板为主。只有在家里有人娶妻,嫁人,过寿,办丧,置办宴席等一些大事情上才会动用到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