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就不断地进行侵略扩张。军刀所指,尸山血海,白骨盈野。最终在军国主义疯狂道路上,歇斯底里,走向毁灭。而在无数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背后,则是少部分人的灯红酒绿、纸醉金迷。这一撮人和凶残暴戾的军阀一样,是法西斯的推手,他们就是旧日本的财阀。
上图_ 明治维新后,日本工业迅速发展
何为财阀
所谓财阀者,即以家族支配为核心、开展多元化经营、并在各行业占有垄断地位的大企业集团。通俗来讲,
一是“有财”,掌握大资本,控制大企业;
二是“成阀”,家族支配,多行业垄断经营。
战前日本最大财阀四家:三井、三菱、住友、安田,人称“综合财阀”;还有次一等的涩泽、浅野、大仓、川崎、日产、森等,是为“二流财阀”;还有地头蛇“地方财阀”。
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的政治走向、经济发展、战争决策都和这些财阀息息相关。特别是四大综合财阀,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日本的国运。
上图_ 当今三井财团的诸多标志
从幕府御商到资本巨鳄
财阀最早是所谓的“政商”。比如三井家族,原先是开和服店和放高利贷的,战国时代就开始做买卖,德川幕府时期成为将军的“御用店”。明治维新时,跳票到倒幕势力那边去,给“无铢两之储”的维新政府很大的支持。“大政奉还”后,政府募集公债、发行货币的肥差就丢给了他。
三菱原先是给土佐蕃跑船,经营店面的,叫“九十九商店”,废蕃置县后,承包新政府的的海运业务,从而兴旺发达。住友家族最早以造和尚用的铜法器起家,发达后在四国搞了座铜山,为幕府炼铜,幕府倒台后,靠捐款和新政府拉上了关系。
日本早先的现代化工业是以官营事业为中心展开的,政府自己投资办矿山工厂。但是后来发现这些国企效益都不怎么样,于是在1880年就将其私有化。私有化转让给谁呢?不必说,自然是那些“政商”。三井获取了大型煤矿和纺织企业,三菱拿到了造船厂和有色金属矿,其他家族也各有收获。政商们原先单纯从事贸易的商人转变为商业资本和实业经济相结合的资本家。
上图_ 截至1880年前后,日本政府支出的财政资金向民间融资的数据,各大财阀占的比重
之后的19世纪八九十年代,日本政府陆续展开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改革,使得这些政商企业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了竞争力,同时也一步一步地向跨行业垄断经营迈进,变成真正意义上的财阀。
如明治三十一年(1898年),日本政府推行新民法,促动三井集团进行了“中上川改革”,让其银行业务近代化,一跃成为日本最大的银行;三井物产改革,将旗下三井物产转变为统揽国内外贸易的商业投资公司;并让资本方向更倾向于实体经济。在政府的法律指导下,实现了跨行业垄断。
上图_ 三菱旗下的长崎造船所
而三菱集团则从海军大臣西乡从道处拿到了军舰建造权,通过日本政府的“造船奖励法”蓬勃发展,三菱旗下的长崎造船所成了亚洲最大的船厂,三菱从1898年到1912年,获得造船奖励金就有489万日元(战前日元购买力高,大正昭和年间日本普通工人月薪3日元左右)。三菱也从航运业为主转变为重工业为主的企业。1914年成立冶炼公司、1917年成立“长崎兵器制作所”和“日本光化学公司”。1919年成立内燃机公司。形成了以重工业为主的“康采恩”式企业。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美列强忙于战事,无暇东顾,使日本经济蓬勃发展,迎来了“大正景气”。日本财阀趁机不断扩张发展,兼并中小企业,实现寡头垄断。一战前三井财阀系统的企业只有11家,资本1.64亿日元,到1928年已经有控股企业97家,参股企业130家,资本130亿日元。1920年,三井、三菱、住友、安田、浅野、大仓、古河、川崎这八大财阀实缴比重已经占了日本总量的20%。
上图_ 安田善次郎(1838~1921),富山县富山市人,安田财阀创始人
官商勾结,军财合抱
从财阀形成发展的历程上,我们很容易看出。财阀和日本近代国家发展是息息相关的。财阀最早就是靠承办官府的工作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靠政府转卖国有资产,实现工业化。靠政府的法律政策支撑变成垄断的资本集团。政府也靠财阀的发展,实现了殖产兴业,整军经武。财阀和政府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
在政党政治时期,日本政坛上呼风唤雨的“蕃阀元老”们就和财阀勾肩搭背。大名鼎鼎维新元老伊藤博文,创办政友会靠的就是三井财阀的财力支持。三菱财阀嘴巴上口口声声说自己不参与政治,但是实际上和萨摩藩出生的海军将领们郎情妾意、卿卿我我。
上图_ 伊藤博文(1841年10月16日~1909年10月26日),幼名利助, 字俊辅,号春亩,日本近代政治家、明治九元老之一
随着日本国内经济危机加剧,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政党政治开始瓦解。军人上台掌权。开始时,军部为争取下层社会人心,高喊着打倒财阀的口号。但很快,本是一丘之貉的军阀和财阀就实现了“军财合抱”。
1937年林铣十郎组成的军人内阁中,就由三井财阀的掌舵池田成彬出任日本银行总裁。池田在后来近卫文磨内阁中担任内阁参议,进而为藏相(财政部长)兼工商相,大大地推进巩固了“军财合抱”的联合体制。财团资助军队进行战争,财团又通过战争发横财的模式完全成形。
上图_ 岩崎弥太郎(1835~1885)日本“第一财阀”三菱集团创始人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在这种政军商结合的模式下,靠着侵略战争,日本财阀生意兴隆、财源广进。
一是靠承办军事工程发军火财。
早在1874年日本出兵台湾时,岩崎弥太郎的三菱会社就主动地要“敢以蔽社所有汽船数只,以报国恩于万一”,三菱在侵台战役中共进行了24次海运,赚到了第一笔战争财。甲午战争中,大仓财团为日军完成后勤运输任务,承包了陆军军工的修建,同样也收获颇丰。
后来日本军工主要由国营工厂转为财阀工厂生产。财阀们的军火钱更是赚到手软。三菱集团在1894年到1913年间纯利润为571万日元,是当时日本利润最高的企业之一,主要靠的就是造军舰。随着日本扩张野心的日益增长,财阀们投资军工和军工紧密相关的重工业和化学工业越来愈多,赚得也越来越多。
三菱1932年至1936年5年军工相关部门纯利9750万日元;1937年到1941年,涨到2.7亿日元,而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1942年到1944年,则飙升到4.32亿日元。1937年到1945年间,日本政府临时军费中共有126.73亿日元的巨额资金涌向各大财阀的钱包。
上图_ 甲午战争形势图
二是利用侵略战争的战果,进行经济掠夺。
甲午战争,清政府赔付日本2.2亿两白银。这一大笔钱很大一部分成为了财阀发展企业,扩大生产的本金。更重要的是,通过战争,日本获取了在中国开矿办厂的特权,财阀实现了对中国的经济渗透。经过八国联军之役、日俄战争,日本在华特权越来越多,财阀的收益也越来越多。
1907年大仓财团控制了南浔铁路的路权,1909年大仓财团又成立了所谓的“本溪湖煤铁公司”,基本垄断了整个东北工业的煤。三井公司1913年成立了“中日兴业公司”,大肆掠夺中国长江下游的铁矿。辛亥革命后,财阀又给各个军阀势力发放贷款,借此谋取巨大利益。
上图_ 日本殖民统治时期的小野田水泥株式会社(今大连水泥厂),其生产的水泥多用于日本侵华军的军事堡垒建筑
在九一八事件前后,日本把侵略魔爪伸向东北,东北也就成了财阀嘴里的大肥肉。三井财阀旗下的满洲小野田水泥和哈尔滨水泥占据着东北地区65%的水泥市场份额,旗下的日满制粉,控制着东北地区小麦粉的独家经销权。三菱财阀控制着东北大豆贸易,伪满洲国成立后,三菱又插足东北重工业,其在东北的投资公司有14个,占当时其总公司数的半数以上。
日本在东北最有名的企业就是“满铁”——满洲铁路株式会社。这是日本的国策公司,霸占着东北10700公里铁路,经营着规模巨大的抚顺煤矿和鞍山钢铁,支配着大连、旅顺、安东、营口的码头。而满铁的股权,50%是日本政府,另外50%是所谓的民间投资,主要构成就是三菱、三井、住友、大仓、安田等财阀。
就这样靠着关东军的铁蹄,1931年至1936年之间,三井、三菱的利润率激增了两倍,而住友则增加了整整四倍。
上图_ 七七事变:卢沟桥中国军队机枪阵地
七七事变之后,日占区的经济基本就是日资的天下,日本在日占区施行所谓的“统制经济”,即建立类似“满铁”的垄断合资企业,由国家资本和财阀共同掌控。
日军占领华北以后,于1938年11月成立“华北开发株式会社”,对华北地区交通运输、电信、发输电、矿产、制造、盐业进行统一垄断经营。而这个“华北开发株式会社”总资本3.5亿日元,也是日本政府投资一半,财阀们投资一半,最大的三家民间股东是三井、三菱、住友。类似的公司还有“华中振兴株式会社”,控制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矿业、电信、水电、航运、铁路、房地产行业,投资总额2.44亿日元。这些日资势力无孔不入,“甚至一般地图上找不到的地方,都是日系商社的市场”。
上图_ 1934年9月,“满化”码头(今大化码头)落成
随着战争的进行,日本政府的资金越来越不足,日本对华的经济掠夺越来越依靠财阀的力量。在“满铁”陷入资金困境的时候,财阀鲇川义介的日产集团就在东北急速扩张。日产旗下的“满洲重工业开发株式会社”到1944年控制了东北80%的采煤业、80%的冶金工业、90%的机床制造业、100%的汽车工业和航空工业。
从1937年到1945年,日本挑起战争的八年里,三井、三菱、住友、安田这四大财阀的资产从18.29亿日元增加到79.41亿日元,翻了四番多。日本的平民被骗去前线“玉碎”做炮灰,中国的无辜百姓惨死在屠刀之下,而财阀们则在金碧辉煌的豪宅里点着源源不断的金票。
上图_ 二战讽刺日本财阀的漫画
死灰复燃
日本作为后发的资本主义国家,要和老牌列强重新瓜分天下,发展压力大,侵略性极强。军阀政客为了“八紘一宇”,“布国威于万里波涛”不停鼓动侵略。垄断资产阶级财阀为了抢占新的资源和市场,摆脱国内经济危机也不断地支持侵略,二者一拍即合,构成了“军国主义”这个怪物。正如列宁所指出的,资本主义发展成帝国主义,帝国主义就是战争。
战后,美国人认为“财阀是日本最大的战争潜力”,对财阀集团进行可拆分瓦解,但清算的并不彻底,原先的企业构架依然存在,财阀也无一被列为战犯。但随着冷战的开始,美国对日本从压制转为扶持,日本60年代以后又重新形成了三菱、三井、住友、芙蓉、三和、劝银六大资本集团,至今仍然左右着日本的经济。
作者:大狮子校正/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
〔1〕《日本财阀企业的发展及其社会影响》 高宇 日本学刊 2012.4
〔1〕《侵华战争期间日本财阀对中国的扩张与垄断》 王尤清 西部学刊 2020.6(下半月)
〔1〕《日本军国主义的支柱—财阀》 王键 日本学刊 2005.4
〔1〕《日本财阀在侵华战争中的作用》 孙雁 东北师范大学 2013
〔1〕《日本对外扩张与财阀》 孙金凤 曲阜师范大学 2008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