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台湾省有一对著名的“情侣”,他们之所以出名,实在是因为太反常规了,两人最初交往时女生只有17岁,男性却已经56岁,两人的年龄差让媒体形容这段恋情为“爷孙恋”。
女生为了和比自己大将近40岁的男友在一起,甚至还和家人闹掰,女生的爸爸甚至还上法院告男方“妨碍家庭罪”,但依旧没有让两人分开,甚至还有结婚生子的计划。
我们知道,生物在演化过程中,会保存很多有利于生存和繁衍的策略,爷孙恋显然不满足演化规律,既然如此,爷孙恋为什么没有被“进化论”所淘汰呢?
择偶策略
男女双方的身体条件其实存在着些许不同,其中女性一生可以使用的卵子只有300-400颗,一旦卵巢储备不足将很难再自然怀孕,此时就会失去生育能力。在演化过程中,如果雄性花费时间和精力去追求失去生育能力的雌性,那么它们的基因无法传递下去,被自然选择所淘汰;追求处于生殖巅峰的雌性,基因更容易被传递下去。也正是因为如此,处于生殖巅峰的女性更容易获得异性的青睐。
另一方面,男性终其一生都在制造精子,即便是到了90多岁,男性依旧能够生产一定数量的精子,从理论上来看,年长男性依然能够生育后代,比如:卓别林在第73岁时,还生了第11个孩子。
自然选择是通过“繁殖”来进行选择的,只要能够生育后代,该基因就能够传递下去。在这种背景下,年长的雄性也有一定的概率将自己的基因传递下去。
所以一些年龄不匹配的婚姻也可能会存在,但这只能是小众。这是因为尽管年长的雄性仍旧具有生育能力,但是精子的质量已经大打折扣;而且年长的雄性无法照顾家庭,和年轻雄性相比,年长雄性的后代存活率大打折扣。
自古嫦娥爱少年
《红楼梦》中,贾赦曾经求娶比自己年龄小的婢女鸳鸯,鸳鸯不从,贾赦便说道:“自古嫦娥爱少年”。
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生物保留了很多有利于生存的策略,其中“自古嫦娥爱少年”的策略就非常有利于生物的生存,一方面是因为处于壮年时期的雄性身体素质较好,生殖细胞的质量也较好;另一方面是因为壮年时期的雄性能够更好地保护后代。
对于人类而言,这一策略尤为重要,因为人类在演化的过程中出现了直立行走,直立行走让人类的盆骨变窄,导致产道更加崎岖而狭小;而人类的脑容量又在不断变大。婴儿大脑容量大约是黑猩猩和猿类的3倍,但是人类的产道却又比黑猩猩和猿类小了许多。这就导致人类难产率不断提升,孕妇和胎儿很容易死亡,显然并不利于人类生存。
在这种条件下,人类演化出了提前生育的策略。智人婴儿的平均脑容量是1350毫升,妊娠期应该是21个月,但是人类的身体结构决定了婴儿大脑的容量不能超过385毫升,这就使得胎儿在大脑发育25-30%时便要分娩,对应的刚好是40周妊娠期。这一假说被称之为“人类都是早产儿”的假说。
早产的婴儿又使得人类在刚出生时什么也做不了,生存所需的一切物资都必须通过父母获得。此时仅靠母亲一个人的力量很难养活孩子。
好在,父亲回归了家庭,父亲的回归能够帮助母亲觅食,抚养孩子,后代的存活率大大提升,也正是因为如此,在远古时期的人类就开始保持一夫一妻制,只有少部分的男性才会保持一夫多妻制。
相比于年长的雄性而言,年轻的雄性在择偶时更具优势,这是因为年轻的雄性体力充沛,狩猎能力强,能够狩猎到较多的猎物,大大提高了母亲和孩子的存活概率。
另一方面,年轻的男性抵抗风险能力强,他们受伤或者生病后能够很快恢复;而年长的雄性非但不容易恢复,甚至还可能会成为拖累,因此年轻男性的后代存活率明显比年长雄性存活率更高。
也正是因为如此,目前主流的婚恋关系就是年轻的女性寻找年轻的男性结婚;但也有一些非主流婚姻,这些非主流婚姻虽然不符合演化规律,但也有一些个体能够将自己的基因传递下去,只不过这种基因并不是主流,而且它们的存在也没有影响人类演化的历程。当然,也有一些爷孙恋也掺杂了其他因素,比如:金钱,权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