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澎湃网报道12月15日报道,经公安机关对云南哀牢山因公殉职的张金榜、杨敏、刘宇、张瑜4名地质调查人员进行法医学检验:4人系低温所致心源性休克死亡,排除中毒、机械性损伤死亡。
同时公布的还有遇难的外因,哀牢山地区特殊的小气候加上长时间爬山体力消耗过大等综合原因!哀牢山究竟有什么小气候,会造成四名经验丰富的地质调查人员遇难呢?
哀牢山地质调查:一天的行程却成永别
2021年11月13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一行6人(4名地质人员和2名司机)来到了普洱市镇沅县者东镇樟盆村哀牢山开展野外作业。四名队员徒步进入哀牢山,前往的6134号样地,海拔2691米,属国家森林连续清查样地,然后再徒步行进到玉溪市新平县完成预定任务任务。
原计划的行程是一天,四名队员携带的干粮与饮水也不多,2名司机则开车直接到达玉溪市新平县目的地等候队员出山一起回调查中心!
本来应该在11月13日下午或者14日上午到达指定回合地点,但两名司机一直等到15日都没有等来四名队员,他们立即向镇沅县报告了4人失联的情况,并且说明了司机与四名队员最后一次取得联系是13日下午。
大规模搜索终于找到,四名队员却已经遇难
镇沅县第一时间成立“11·15”失联人员救援指挥部,全力组织搜救,共投入8000余人次,动用直升机10架次、无人机50余架次,在哀牢山的密林中几次搜索到队员活动过的痕迹,一切的现象都表明队员们生还的希望还是挺大的。
发现的塑料袋
但在11月21日18时33分和22日8时32分,无人机的热成像照片发现了三名队员的图像,在一个小山坡上,看起来一动不动,不好的消息传来,让人十分悲痛,而人工搜索的事实表明,三名队员已经没有了生命体征,而最后一名队员也在山坡下被找到,同样已经罹难。
11月23日22时左右,历经38小时,终于将遗体艰难转运出山,11月24日至12月5日,完成了法医学检验和联合现场勘察。
哀牢山怎样的特殊小气候,才会造成经验丰富的队员遇难?
从任务计划也可以看出,四名队员的行程还是非常轻松的,时间只有一天,但野外调查没有轻松的时刻,为这次调查准备十分充分,据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公布的资料,四名队员携带了如下装备:
RTK差分定位设备、平板电脑、森林罗盘、工兵铲、砍刀、蛇药、防熊喷雾、皮尺、充电宝等20余种调查作业装备及食品,而且被搜救队员找到时,队员们身上还有食物,但配发的卫星电话被留在了车上,不知道是遗忘还是有意不带。
有朋友比较了解RTK差分定位设备,这个精度可以精确到厘米,但却是一种定位设备,而且数据交互也仅仅和基站产生,无法通话与求救,并且由于条件限制,RTK设备不一定有用(需要组成一个阵列),另外很重要的是卫星电话没带,四名队员一直用的森林罗盘。
据搜救队员公布的消息,当发现队员遗体时,有人将衣服撩起来了,露出了腹部,脸上还有笑容。
这是非常典型的失温遇难的症状,因为人体在极端寒冷的情况下下丘脑的体温控制中枢会收缩体表血管,向重要脏器供血而维持生命体征,但在体温下降到28℃左右的重度失温状态时,下丘脑体温控制中心将会失去对血管的收缩控制,导致大量温血直接供应体表而产生刺热感,从而大脑错误的认为体表很热而出现脱衣现象,微笑则是肌肉松弛导致。
有网友对四名队员的遇难表示不解,称冬季冻到长冻疮都没有体温过低,为何这一下就体温过低了?最关键的就是身体核心温度,体表局部温度过低最多就是冻伤,只要治疗及时一般不会致命,但身体核心体温过低就危险了,千万不要尝试,有生命危险。
哀牢山究竟是怎么样的特殊气候,会让四名队员体温过低?
四名队员除了大量野外求生装备外,还穿了羽绒服以及保暖内衣,按理说这样的装备不应该体温过低,但事实上正是哀牢山的特殊气候,让这些装备几近于摆设。
哀牢山位于横断山脉与云贵高原之间,是孟加拉湾水汽向东北内陆进发的必经之路,而哀牢山平均海拔在2500米左右,大量的水汽加上地形抬升,形成了没完没了的降雨,是我国最大的原始常绿阔叶林所在地。
据调查人员公布的资料,4名地质调查人员殉职的位置山形陡峭、沟壑纵横,高大乔木遮天蔽日,灌木藤蔓交织丛生,苔藓遍布,通视性很差,并且事发区域湿度极大,温度变化很快,小气候特别明显,局部暴雨、瞬时大风与气温骤降这种恶劣天气均可出现。
这会让队员们对周围的环境判断出现错误,从而造成反复无效的行进导致体力消耗过度,并且暴雨和大风会在极短的时间内降低体温,而人体在失温时往往无法自行及时判断,特别是在紧急状态下更是可能忽略,等到眼前一黑倒下时可能一切都晚了。
向因公殉职的张金榜、杨敏、刘宇、张瑜4名地质调查人员致以崇高的敬意!希望以后的野外工作人员能从中获得一些经验,再也不要发生这种让人心痛的事故,愿逝者安息!